APP下载

浅论生活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2019-10-21胡洁

中文信息 2019年10期

胡洁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个地区文化之间也不断造成冲击与融合,人们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美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笔者通过了解生活美学的相关内容,着重分析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最终研究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以供思考。

关键词:生活美学 日常生活审美化 审美生活日常化

中图分类号:I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291-01

一、简述生活美学

生活美学与其说是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什么是美,还不如说是人们从自己的心灵中寻找到了什么可以慰藉自身的事物。生活美学是一种行动学与表达学的综合表现,它能够在人们无意识的状态下表现出人们自身的学识、人生智慧,是自身心境的自然流露。美对于人们来说就像是一个镜像,一种心灵上的感觉,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过程,就是发现美的过程及自身现有审美水平出现矛盾并进行改善的过程。生活美学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之余成为自己、表达自己,向内探知和理解自我,让我们在生活中不断进行沉淀,使我们的心灵能够从这个忙碌庸俗的社会中脱离,进行自我升华。生活美学能够让我们抛出偏见,从内心深处寻找什么是真正的美。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日常化

1.日常生活审美化:美与当代文化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指将对艺术审美的态度直接融入现实生活之中,使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被艺术的品质填满。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衣、食、住、行,便可以充分填充艺术的特质,在人们的衣着、桌椅家具的装饰、住宅的设计、电器设计等内容中最大程度表现出审美泛化的力量。当代设计在其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哪怕是人的自身也难以脱离大众审美设计的影响,例如常见的美发、美容、美甲,也在大众审美涉及的范围之内。因此在当代文化中,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美的消费品,这便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表现状态。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文化工业的再生产是当代文化出现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娱乐性与文化工业的有目的的无目的性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活中的审美特性,重新整合审美消费中不规范的日常消费领域,将美学深深扎根于文化风格与趣味批判上[1]。正如先辈所说,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均属于艺术的范围,强行将两者进行分离形成一定的传统等级,会导致艺术只能在少数人之间流传传播,而无法得到广泛的推广。这样会使艺术与日常生活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被割裂,严重影响艺术的创新与发展。而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大背景下,大众能够开始随时随地的消费艺术品或艺术复制品,阳春白雪的高级文化与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化之间存在的缝隙开始逐渐消除。

日常生活审美化最突出的表现是仿真类影像的大范围传播,其中包括我们最常见的影视作品、摄影作品、与广告作品。这些作品直接推动了人们视觉文化的转向与发展,为人们提供能够无限复制的影像产物,使人们的日常生活能够借用这些影像产物不断进行深化。这些复制品会在复制过程中对原本的描述对象进行一定改变,导致在传播过程终会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失去摹本的类像,这种表现方式最初的确能够利用影像手段展示现实,但是在不断传播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掩饰现实或歪曲现实的情况,最终导致影像产物的复制品在真实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这种影像产物的复制品或创造出一种与现实相脱离的第二自然,导致人们在观看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的并不是现实生活,而是脱离了现实产生的一种类像文化,这样会造成影视产物中所描述的世界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被彻底消除,类像文化成为大众生活经验中的一部分。这种因为审美泛化而引起的當代社会的文化状态,会将艺术形式渗透到一切能够看到的生活对象之中,将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均变化成为美学符号的代表。

2.审美生活日常化:美与前卫艺术

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不同的便是审美生活日常化。日常生活审美化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美、关注美,将美推广到日常现实领域中的方方面面,那么审美生活日常化则是关注审美方式的转变,使其逐渐朝着生活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以此保证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边界逐渐抹平。19世纪90年代末,维德尔先生提出将“艺术与生活进行真正的结合”这一概念,促使现代主义艺术开始逐渐向生活化不断发展。1950年,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将“在你生活中的现代艺术”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2]。从此之后,现代主义艺术便开始和生活之间发生更为亲密的变化与关系,但这种精英艺术实验根本无法有效促进审美方式朝着生活化不断进步与发展。

欧美的前卫艺术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一种反美学的状态,这种反美学状态主要是为了促使各类艺术开始出现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它要求破坏审美领域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的隔绝性,促进两者之间出现关联,将艺术表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处,从而改变人们的审美方式。在这种审美生活日常化的发展趋势下,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开始逐渐模糊直到消失不见[3]。例如沃霍尔的《布乐利盒子》这件艺术品,便是将几个纸箱子堆叠到一起,成为某艺术展览馆一件非常出名的标志性的艺术品。博伊斯、凯奇、沃霍尔等一类前卫的艺术家心中所考虑的,并不是将目前创造出来的艺术产物进行生活化的理解,也不是将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产物当做艺术进行理解,他们主要是为了打破艺术边界,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相互交融。乔治迪基先生所提出的“惯例说”认为艺术品要被称为艺术品,一定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它必须是由人工创造出来的,第二,它必须有艺术界中的某个知名人士或某些知名人士为其赋予能够被鉴赏的价值,只有这样,该物品才能被称之为艺术品。这种“惯例说”只考虑到了艺术品表现出的外在社会形势,而忽略了艺术品之所以会被称为艺术的内在原因。

实际上,整个审美生活日常化,最值得反思与研究的地方,在于审美与生活的连接。前卫艺术充分打破了审美与生活之间的壁障,努力将艺术和艺术自身所处于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以此来处理生活和艺术之间存在的争端。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前卫艺术所发展与创新的方向能很大程度促进艺术回归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