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传统文化看政德建设

2019-10-21汪珺

中文信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政德领导道德

摘 要: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良好的政德是领导干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创造新时代的新业绩,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中国五千年来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儒家传统为主的文化体系仍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领导干部政德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对新时期下的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政德境界有着重要意义。

關键词:传统文化 政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237-01

道德是立身之本,政德是立国之基。所谓政德,是指从事政事的领导干部在政治生活、公共管理和个人生活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也是领导干部群体应该具有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政德建设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悠久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当今领导干部加强政德建设提供借鉴。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尤其应该去学习、思考、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从先人的智慧中涵养政德。

一、政德建设的古今内涵

1.古代社会德治的重要内容。政德,最早出自《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强调统治者以德行治理国家,则群臣百姓都围绕着他,深刻反映了统治者德行的重要性。儒家认为,从政者的德行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政令的实施效果。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当中,王朝的兴盛与衰败,政权的更换与替代,这些都与国家实施仁政的状况息息相关,不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普通民众在评价一种政治制度或者一个时代的利弊时,首先各级统治者的为政之德最为重要。因此,政德在社会治理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官德正,民风昌,国家兴;官德败,民风降,国家衰。在《诗经》《礼记》中,礼义是普通民众的基本品质,讲的主要是人的“私德”。在春秋时期,礼、义、廉、耻被称为国家的“四维”,已经认识到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大量关于为政以德的论述认为,为官必须注重政德,并将道德修养提升到“大德” 的层面。自此,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得到了持久的传承。

2.当今社会政德的时代内涵。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传统政德中的精华仍值得传承与发扬,同时,各级党政干部的道德要求也有了新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早在《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中提出,所謂官德,就是从政道德,是为官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中指出,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德,真正干出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政绩;在《之江新语》系列文章中强调,为政做官需要“修心治身”,而且要先有修心治身的道德,然后才会有经世治国的政德。在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发表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领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二、政德建设的历史与当代价值

1.中国古代政德修养思想的历史价值。一是忠信爱国、以人为本。中国古代为官从政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政治要求就是忠信爱国、以人为本。“忠信”是一种重要的官德,无论是“忠”还是“信”,对官员来说都不可或缺。作为官员,必须要讲“忠信”,取信于民,忠于国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由先秦思想家们最早提出。这一思想为历代统治者所用,要求官吏不仅要保持一颗爱民的心,还要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更要做利于人民的事情。二是清正廉洁、修身正己。清正廉洁是官员的基本道德,也是能够赢得人民大力支持的重要条件,古代对这方面的教育集中在三个方面:清廉、节俭、公正。在古代的德治体系中,“清廉勤勉”是基本要求,“为政以德”是根本内涵。古人认为,要想实现德治有必要从官员自身出发,必须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更具体的来讲就是“修身正己”。如《大学》中完善的修身正己方法,则是历代官员提升自身德行的必修课。三是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知行合一是古代政德思想的精华,知与行要相互贯通促进,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王阳明以毕生的精力倡导这一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些思想也都深刻强调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在历代官员的考核制度中都制定了关于官员道德考核的规定:从《秦律》到汉代评价制度到隋朝的“刺史巡察六条”再到唐代的“四善二十七最”,这些都表明官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口头上的说教,还要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2.新时代领导干部政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方面。政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关系到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效能。党政干部因政德失范而产生的各类问题,这对党和人民事业无疑产生极大伤害。加强政德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态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新时期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内在要求。因此,加强政德建设对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二是巩固反腐败成果的重要举措。在反腐败斗争中,一要加大惩治力度,消除“敢腐败”的侥幸心理;二要完善机制,加强监督,堵住“能腐败”的漏洞;三要加强政德建设,从源头上消灭“想腐败”的思想动机。从不敢到不能再到不想,筑构了防腐败牢固体系,而政德建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它是筑牢“不想腐”的堤坝,是巩固反腐败成果的一个重要措施和途径。三是增强干部执政本领的重要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而每一个执政本领的背后,都需要有道德定力来承载。当一名领导干部能力和权力较小时,对于道德定力的要求相对较小,反之亦然。若是在能力和权力增大的过程中,德和能不能很好的匹配,那么这名领导干部则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道德具有解毒作用,可抑制负面因素的滋生和蔓延。因此,能力和权力越大,越要有定力。

三、传统文化助力政德建设

1.民本思想。中国政治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精神遗产是民本思想。“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主要体现在“民贵君轻”、“平政爱民”、“重民保民”、“富民强国”、“恤民忧民”等方面,这些在今天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一切为人民服务,必须真正造福人民。

2.家风建设。在中国社会,人们一直把家庭教育作为生活的基础,可以说“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的家训智慧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的家训有10万多种,包括立志、诚信、勤学、勤俭、慈孝、交友、清廉、睦邻、家国等各个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中的精华构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家训文化,虽历经千年仍焕发光彩。时至今日,重温古代传承下来的系列家风故事,研读许多传统家训名篇的深刻内涵,诸如《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诫子书》等家规家训,对于引导领导干部培育良好家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个人修养。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关个人修养的丰富内涵,为领导干部加强政德建设提供了深厚营养。领导干部总能从中得到很多有益启示,例如《大学》、《礼记》中的儒行规范,朱熹的格物致知、王阳明的致良知,又如曾国藩的“修身十二法”等。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领导干部,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德的诸多论述,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政治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党政干部政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将道德修养之根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政德,政德之花则常开不谢。作为领导干部,身负重任,尤其应该去学习、思考、传承中华文明的精髓,认真汲取为学、为政、为人的处世智慧和立德、立功、立言的理政意识,在祖先的智慧中涵养政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陈沭丹.从”三个维度”看领导干部政德建设[J].青春岁月,2018(29):333.

[2]张爱民.政德建设:实现国家善治的伦理支撑[J].学理论,2015(34):49-51.

[3]钱国良.关于领导干部政德建設的几点思考[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2):89-94.

作者简介:汪珺(1990.12—),女,汉,安徽岳西,本科,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文化、党建。

猜你喜欢

政德领导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新时代习近平政德观的践行路径探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习近平政德观探析
寓言
——刘政德雕塑艺术展作品选
2016重要领导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