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样的游记,同样的哲思

2019-10-21赵东梅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褒禅山石钟山哲思

赵东梅

最新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设计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基于“任务群”的设计,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进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它既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革新,也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突破。“群文阅读”教学既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拓展了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者基本上是这样来定义的: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本课就是关于“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笔者将必修教材中的《游褒禅山记》和选修教材中的《石钟山记》选编在一起,对宋代游记特征进行探讨。

确定议题:别样的游记,同样的哲思。

确定选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梳理文意;概括选文各自表达的哲理。

第二課时

预习准备:了解古代游记的一般特征。结合文本分析并展示选文是如何表达作者哲思的,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学习目标:结合文本分析并展示选文是如何表达作者哲思的;分析比较两篇选文的异同,探讨宋代游记富有哲思的特点。

此课的重点在第二课时,因此笔者将就第二课时的设计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一、了解古代游记

学生结合预习查阅的资料进行简介。对于“游记”这一概念,《辞海》这样定义:“游记,散文的一种。文笔轻快、描写生动,记述旅途见闻,某地历史沿革、现实状况、社会习尚、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别样的游记

1.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这两篇文章与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写法不同,不同在哪里?

预设明确:一般的游记重在记述旅途见闻,某地的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如《三峡》《与朱元思书》。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则不像一般游记,不重自然景物的描写,而重在因事说理;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的写法,而是通过记游来阐发道理。两位作者都是有心人,游山玩水不光是为了自我排遣,而是有所思考与阐发。

2.小组交流展示:有人把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称为“古典文学中具有哲理性的姊妹篇”。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哲思,它们又是怎样表达自己哲思的?比较两者的异同。

(1)回顾哲思:王安石根据自己的所见、所历,得出两个见解:其一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要想领略“险远”之地的无限风光,必须具备“志”“力”“物”这三个要素,而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志”,“尽吾志”是到达理想境界的先决条件;其二是“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苏轼通过月夜对石钟山的实地考察,找出了石钟山命名的缘由,从而提出了“事不目见耳闻,就不能臆断其有无”的见解,表现了作者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两人的见解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2)小组交流,推荐代表进行展示并解说。(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思维导图等,进行展示讲解)

相同点:

这两篇游记都用借游言志、写景寓议的方法来说理,由所游的山名缘起,不轻易相信传闻,深入实地考证。体现了相同的思想,即在做学问上必须谨慎躬行、敢于质疑、注重实践。两文行文构思都很严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议论在文中都占有较大比重。

不同点:

具体结构:《游褒禅山记》取典型的游记体结构,作者按“记游—说理—补写”的顺序自然展开,先记叙,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表明观点,类似于立论文。其中,记游不是重心所在,是为了议论说理提供依据。相比之下,《石钟山记》作者按“质疑—察疑—释疑”的顺序展开全文,先议论,再记叙,最后以再进行议论总结。先质疑前人说法,再实地考察,最后推翻前人说法。类似于驳论文。

语言风格:

王安石秉承“务为有补于世”的为文之道,其散文比较重视理论的说服力。因此,他的《游褒禅山记》记事简明扼要,笔墨集中于抒发感想,议论深沉有力,给人以哲理的思考,语言简练朴素。而《石钟山记》以议论为主,兼具描述之长,既有清晰透彻的说理,也有对月下探访石钟山过程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这部分融记叙、描写、抒情多种方式于一炉,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文笔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

3.再次品读,体会两篇选文的异同。

三、同样的哲思

联系以往所学,相比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已显现出了宋代游记中的一种议论化倾向。

结合预习查阅的资料,小组交流思考: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这一类游记,你会发现宋代游记有怎样的明显特征?为什么?

预设:宋人好发议论与其政治、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宋朝政治、文化多次改革,也多次引起反改革,文人经常会阐述自己的看法,以说服对方,这是时势使然。另外,宋代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重“理趣”,在宋代的游记散文中写山水景物多是为了阐释哲理,从而形成了“说理”型游记散文。因此,宋代山水游记的一个极为突出的特征就是表达哲理思考,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其中的显例。

小结:如果说魏晋六朝时期的山水游记还仅仅是模山范水,那么到了尚情的唐代,游记便融入了文人浓厚的感情色彩。与唐人尚情相比,宋人更尚理。正如宋诗出现过议论化的倾向一样,宋人也借游记来进行说理,可以说,宋代开创了游记说理的先河。

梅新林、俞樟华主编的《中国游记文学史》一书如此评价游记:“游记文学其最高的境界即在于传达出主体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思索,在对自然的观照中体悟宇宙的无限变迁与生命的深刻内涵。”正所谓:别样的游记,同样的哲思。

四、作业布置

1.推荐阅读:庄国瑞的《宋代山水游记中的哲理》。

2.写一篇评点文章:《我看宋代山水游记中的哲思》。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教育局教研室(223600)

猜你喜欢

褒禅山石钟山哲思
语文“创课”需要反思意识
——以《游褒禅山记》教学为例
哲思小品
MADE IN CHINA
哲思小品
访石钟山
浅谈人生哲思
深思慎取意 细说与君听——《游褒禅山记》主题一元论
记游寓志脉络清——《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游黄山记》比较谈
著名作家石钟山:幸福不用激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