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2019-10-21黄娟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木兰陶渊明古诗文

黄娟

审美创造力是指学生按照美的规律,通过调动想象、情感等多种因素,创造性地表现美、展示美。培养审美创造力是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精心设计一些活动,来激发学生审美创造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一、引用古诗文进行交流、写作

古诗文中的名言佳句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文化底蕴深厚,情感资源丰富。“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多引用古诗文,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彰显个人的文化素养。语文课上,师生共同探讨生命的意义时,一学生这样回答:生命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默默奉献,生命还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豪迈。学生以学过的诗歌来诠释生命的内涵,表达恰当,语句工整,富有美感,博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文,会给文章增添一抹亮色。古诗文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如写思乡的主题时,直接用杜甫的“月是故乡明”做标题;也可以用在文章的开头,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还可以用在文章的结尾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使读者读起来意犹未尽。议论文中引用古诗文还可以作为论据,使观点更加确凿。

除了直接引用古诗文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已学的古诗文进行加工,用自己的语言、感悟表现出古诗文的美。在一篇以“美”为话题的作文中,学生这样写到:“美就是京城街道上如酥油般柔滑润泽的初春小雨,美就是阳光照耀下汉阳晴川阁历历可见的棵棵碧树,美就是松林间被雨水冲刷得一尘不染的沙路。”尽管学生没有直接引用诗句,却巧妙化用了古诗文中的相关语句作为文章的开头,既紧扣了作文的话题,又使得语言生动形象,给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二、对古诗文进行改写、创作

对古诗文进行改写或直接创作古诗文对学生来说,要求更高,创造能力更强。古诗文的改写并非简单地按照语序、结构,逐词逐句地对作品进行翻译。学生一方面要忠实地遵从文本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展开联想和想象,注重语言的使用,保留与作品相似的意境。《与朱元思书》的作者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秀美风光。教学时,笔者设置了改写环节。学生在翻译的基础上,或采用第一人称,或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将文中写景的144字改写成了一篇篇600字左右的优美散文。

学完《陋室铭》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仿写。以小组为单位,先确定主题,然后集思广益填写内容,最终创作出作品。令人惊喜的是,集中了小组智慧的诸如《教室铭》、《公园铭》、《网吧铭》、《学习铭》等一篇篇作品在班级进行了展示交流,尽管并不是每篇作品都优秀,但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得以碰撞,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在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之后,笔者带领学生拓展阅读了《五柳先生傳》,使他们对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于是一位学生在写作半命题作文“走近    ”时以陶渊明为写作对象,在构思时大胆想象自己穿越时空遇到归隐后的陶渊明,感受到他的真性情:爱喝酒、享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悠闲自适,并且亲眼看到达官贵人拜访陶渊明时他的不慕名利,最后感慨陶渊明固穷守节、安贫乐道的志趣。这样的作文题材新颖,夺人眼球,充分展现了学生非凡的创造力。

三、编写剧本、进行表演

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入的审美实践,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尝试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剧本创作,然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他们就能穿越时空,在思想、行动上与历史人物进行交流、碰撞,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在学习《木兰诗》之后,笔者选择了编写剧本、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尝试自导自演,充分进行审美创造。按照作品的内容,将剧本分为从军前、出征时、还乡后三个部分,每一部分还可以分为不同的场次,接着就是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剧本的过程。在创作剧本前,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明确了每一场戏本创作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配乐、场景布置、主要内容及人物表现。

下面是学生根据第一小节的内容,对木兰下定决心代父从军剧本进行的创作。

时间:白天;地点:花木兰家;

人物:花木兰及其父母、姐姐、弟弟;

场景布置:织布机一台、军帖一本;

配乐: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主要内容及人物表现:

场景一:木兰织布的动作要表现得心不在焉,面部表情是忧心忡忡的,一边织布、一边叹息。

其他同学伴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场景二:姐姐在外面做着家务,弟弟在门外开心地玩着,听到木兰的叹息声后,他们进来询问。

弟弟(好奇、天真地问木兰):姐姐,你怎么老是叹气呀。

木兰(手持军帖,从织布机前缓缓起身,进行回答):昨天夜里看到下发的军书,可汗在征兵打战。那么多的军书,每一卷上面都有父亲的名字。我想替父从军。

弟弟:姐姐(瞪大眼睛,着急地询问),女子怎么能去从军呢?

木兰(坚定地回答):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也没有兄长,我实在不忍心父亲年事已高还要去经受行军打仗的痛苦。弟弟年纪尚小,只有我去是最合适的了。改天,我就到集市上去买马和马鞍,替代父亲外出征战。

木兰的父母站在门外,相互搀扶着,听着她的话,内心很矛盾,表现出既不舍又无可奈何的神态。

其他同学伴读: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这部分的剧本创作不仅还原了作品的内容,学生还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他们揣摩了人物的心理,外化表现为人物的神态、动作;将作品的语言用现代汉语表现出来,根据作品后面的内容和人之常情,对姐姐、弟弟的语言进行了想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生补充了父母在这一场戏中的人物表现,尽管没有言语,只是神态细节,但是对木兰的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作品的主旨的表现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师生通过交流沟通、合作探讨,完成了整部作品的剧本创作。之后,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编写的剧本进行编排。他们挑选演员,利用休息时间积极进行彩排,兴趣高涨。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学生穿上了租来的古代服装,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表演课本剧《木兰诗》时,大放异彩,广受好评。

审美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求语文教学活动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让学生观赏自然的一草一木,参加公益活动和社区实践,开阔眼界,丰富生活阅历,提升审美感知力,激发审美创造的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越江中学(226011)

猜你喜欢

木兰陶渊明古诗文
木兰剧片段展示
你好,陶渊明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若是木兰能网购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陶渊明 饮酒》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不为五斗米折腰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