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离岸海域养殖模式创新的指标设计与政策研究

2019-10-21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9期
关键词:离岸绩效评价供应链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食物消费总量将显著增长。而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优质蛋白的需求愈加旺盛,食物需求结构将发生根本改变[1]。富含优质蛋白的水产品,将逐步成为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海洋渔业作为可靠的食物来源,在改变人民膳食结构、保证水产品食物安全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但近年来,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渔业水域污染严重、栖息地遭到破坏、养殖渔业无序发展及自身污染,使得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不仅造成鱼类等水生动植物减产,其品质也受到了严重影响。由此,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难以承载水产品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的负荷,内陆水土资源及近岸海域供给能力、可持续性有限,离岸海域资源的开发将成为必然。

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主要通过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两种途径提高水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改革开放初期,水产品生产以海洋捕捞为主;改革开放后期,我国提出转变渔业生产方式;2011年,我国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达到4023.2万吨,占总水产品产量的比例为71.8%[2],真正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系统注重科技开发,由粗养向精养、高密度精养转变,集约化程度大幅提高。粗养是指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依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精养是指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等方法养成水产品。粗养虽投入成本较小、无附加饲料添加,但资源利用效率低,生产规模小,易造成资源浪费,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精养虽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生产规模较大,但随着养殖系统集约化程度上升,工厂化养殖高耗能、药物使用与疾病风险高,经济成本显著上升,温室气体排放量加剧,环境危险加大,水产品质量难以保障。离岸海域生态养殖模式应运而生,朝着生态养殖、工程养殖方向发展。

由于近海养殖压力大、近年来发展受限等原因,一些专家学者从养殖地域出发,提出向深远海养殖发展的策略。徐皓等提出了我国深远海养殖工程装备及“深蓝渔业”的战略构想,并强调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性[3];马云瑞等对我国四大海区深远水养殖环境条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我国适合开展深远水养殖的海域范围[4];麦康森等认为深远海海水养殖是一个综合的体系框架,大胆设想开拓海水养殖新空间[5]。还有一些学者从养殖理念的转变、模式的创新中提出战略发展的思考。唐启升等提出绿色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高效、优质、生态、健康、安全”的战略目标体系[6];刘鹰详细介绍了国外海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的最新进展,进一步指出国内发展思路[7]。对于指标的构建,马士华等人基于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形成了制造型供应链的绩效评级体系[8];霍佳震从顾客价值、供应链价值两方面提出了关于零售型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9]。在养殖地域与养殖技术方面,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设想,而本文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将上游与下游囊括在统一体系中,将地域与技术联通,构建分散-增强的平台型发展模式。同时,在指标设计中加入蓝色碳汇价值增长率,突出渔业自身特性。

三文鱼等优质鱼类资源的生长环境、运输成本等使得进口品成为国内消费者的头号选择。近年来近岸养殖问题频发,海水资源向深远海方向开发,冷水团的发现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探索是否可用离岸养殖优质鱼类资源代替进口。减少低端供给,提高供给质量,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探索将国内进口需求消化为内需,并拉动内需,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平台。

信息技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催生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潜移默化改变着人类生活和生产方式。信息资源、互联网+、大数据的冲击,为离岸海域开展生态养殖模式增加了新动力、提供了新思路——分散-增强的供应链平台发展模式。

分散-增强的平台型发展模式是基于现代生物学理论、供应链平台管理的理论基础,将分散的优质鱼类资源孵化基地、苗种培育区、陆域驯养中心、离岸海域养成区、现代物流运输体系、需求客户端等节点集合强化为一体的供应链平台,各个节点通过深度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发挥比较优势,相互协调配合,共享信息资源,实现养殖物种多样、产品优质高值、环境绿色清洁、技术高效、养殖模式可持续的目标。

二、绩效评价理论

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在对12家业绩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战略管理绩效评价工具——平衡记分卡。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在于平衡各项指标,即兼顾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滞后指标与先行指标,将管理者的注意力从侧重短期目标转移至实现长期战略远景。平衡记分卡涵盖三个利益相关主体和四个综合评价维度。利益相关主体为客户、股东和员工;综合评价维度分别是顾客维度(Customer Perspective)、内部经营流程维度(Internal Business Perspective)、学习与发展维度(Innovation And Learning Perspective)、财务维度(Financial Perspective)。平衡记分卡的构建原理如图1所示。

供应链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核心企业,从零部件到产品制成,再到销售配送至消费者手中,贯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运输商及用户端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是否能够价值增值。2000年,马修教授针对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提出了金字塔概念模型。要实现4R目标(Right Product,Right Place,Right Time,Right Price),要通过金字塔的四个侧面,其分别代表准确的数据(Accurate Available Data)、库存管理(Inventory Planning)、市场预测(Forecasting)及供应链的速度(Supply-Chain Speed)。从资源角度看,压缩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速度、准确进行市场预测并减少响应时间等,都会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为供应链创造盈利空间,增加供应链价值。

传统绩效评价是在传统组织形式下,依靠财务指标呈现的历史业绩、重视单一部门内部运作而形成的静态绩效评价。在信息化共享时代,随着大数据、供应链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产供销体系不断呈现新趋势,传统的绩效评价思想、指标和方法也要随之改变。首先,在传统绩效评价基础上加入供应链概念,扩展供应链内部运作的内涵,协调平台节点之间的关系,强化分工、合作,追求供应链整体改进、创新;其次,结合优质鱼类离岸海域生态养殖的独特性,突出经济性与生态性,即不仅有财务指标体现其短期利润,还要有非财务指标展现其长期生态功能;第三,供应链平台可提供信息资源共享,上下游的相互反馈可改进业务流程,实现绩效评价的动态管理。将Kaplan和Norton的平衡记分法(BSC)作为理论基础,结合供应链平台的特点,拓展成为一种新的绩效评价方法——平衡供应链计分卡法(Balanc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ore Card,BSC-SC),其主要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0]:

(1)更具集成性、整体性。传统绩效评价侧重独立部门或单一企业,而平衡供应链绩效评价以链条中的企业群为对象,以总体战略目标将因果链条紧密串联。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节点的比较优势,有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及优化。

(2)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并重[11]。将生态性的长期生态发展与经济性的短期利润有效结合,实现两个目标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效传递。生态性通过改善离岸海域生态环境、提高优质鱼类供给质量等为经济性提供发展基础,经济性通过生产利润、行业激励、国家补贴等为生态性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可持续发展。

(3)重视长期发展能力。平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不仅考核当前财务状况,更应注重未来长期发展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通过绩效管理各节点的多方面反馈,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注重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创新,还要跟随时代潮流,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创新组织形式,延长供应链,拉动未来更多行业的发展。

三、平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借鉴Robert Kaplan和David Norton的平衡记分卡的角度及指标,融合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提出BSC-SC的四个维度:客户导向、供应链内部协调运作、潜在发展创新驱动、财务价值。

(一)客户导向

客户是供应链条的最终需求端,在买方市场中顾客价值导向也是产品生产、创新、供给的重要因素。因此,客户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之一。通过了解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反映顾客满意度,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及战略目标。测度指标包含客户保有率、订单完成总周期、产品退货率、产品柔性。

1.客户保有率

客户是保证供应链利润持久的来源。不仅要通过了解客户需求、增强与现有客户的密切关系留住原有客户,还可以扩大客户范围、发展潜在客户,增加市场占有率。随着中产阶级的增加,对优质蛋白的需求会持续增长,通过分散-增强的供应链平台发展模式大大提高客户保有率。

2.订单完成总周期

订单完成总周期是指对于客户订单的供应链总体反应时间,即从接收订单到产品投入生产,再到物流运输,到最后客户收到产品的总过程。订单完成总周期越短,客户成本越低,客户价值越高。

3.产品退货率

产品退货率是当期售出后被退回的产品占同期总售出产品的比例,衡量客户的满意程度,是一个逆向指标。产品退货率越高,客户由于质量问题,或是因为服务水平等原因而退货,客户价值越低。

4.产品柔性

产品柔性是指产品更新后,系统能够迅速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并且能兼容和继承老一代产品的有用特性,该指标可用于评价客户满意度。对客户而言,该指标涵盖两方面内容。首先,客户是否可对产品提出个性化要求,比如优质鱼的产品包装、加工方式等;其次,客户要求是否能够被及时采纳并得以实现,反映了对客户要求的服务水平。

(二)供应链内部协调运作

供应链内部协调运作,会将客户需求转化为最终产品。内部经营流程重在协调,供应链哲学的本质就是协调链条节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功能集成、信息共享、战略目标协调达到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效果。测度指标包含物流总成本、供应链响应时间、产品质量合格率。

1.物流总成本

物流总成本,指采购、生产、销售过程中与物流活动相关的成本总和,是衡量物流效率高低的一项指标。基于物流管理的基本功能,其计算公式为表示为:物流总成本=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物流行政管理成本。在不降低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减少物流总成本是一项经营目标。

2.供应链响应时间

3.产品质量合格率

产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对于优质蛋白食物来源,质量更是重中之重。新模式下生产出来的水产品,遵循资源适应性,人为干预程度低,产品质量有保障。产品质量合格率,指合格质量产品占生产的总产品的比重,衡量内部流程的效率。产品质量合格率越高,废品率越低,供应链内部协调性越高,食品健康安全更有保障。

(三)潜在发展创新驱动

供应链的学习与发展的长期潜在驱动力主要在于创新和信息共享。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整合内部与外部资源进行创新是供应链改进升级的必经之路;信息化时代,供应链各节点进行信息共享,从市场需求到客户收货的每一个环节减少资源浪费,缩短时间成本,提升供应链价值。测度指标包含研究开发投资率、新产品销售收入率、员工培训时间增长率、信息数据共享率。

1.研究开发投资率

研究开发投资率,指研究开发费用占总投资的比率,反映研发、创新活动的重要性。主要在对于离岸海域养殖新模式而言,初期进行单一或少量优质水产品种类研发,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动、养殖体系的完善,应加快多品种研发,向市场供给种类多样的优质产品。

2.新产品销售收入率

新产品销售收入是指主营业务收入中新产品销售收入所占的比重,可以反映企业创新成果。新产品收入销售收入越高,企业创新成果越容易被市场消费者接受,创新效率越高。

3.员工培训时间增长率

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员工培训可逐渐提升员工技能,该指标可作为评价员工能力、促进创新驱动的指标。

4.信息数据共享率

信息数据共享率,可用共享数据占总数据量的比重衡量,这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信息共享率越高,资源浪费越少,业务流程越顺畅。

(四)财务价值

无论是传统绩效评价,还是在BSC-SC中,财务优化、财务价值的提升都是整个供应链的重要目标,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基于传统财务会计的指标,对资本收益、利润增长进行衡量;第二,增强对未来盈利能力的激励,如驱动现金流周转速度、长期生态目标的实现。供应链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得财务经营目标具有良好表现。成本缩减、利润增加,资本收益率提高;供应链的迅速运转,资产周转速度加快,利润增长率增加;优质鱼类伴生的蓝色碳汇价值的增加,不仅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性,还可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经济收入。测度指标包含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产负债率、净利润增长率、蓝色碳汇价值增长率。

1.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衡量总资产的盈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通过年度盈利与总资产值之比进行计算。总资产报酬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资产运营越有效。

2.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全部资产的管理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为营业收入净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周转天数越短,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3.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又称举债经营比例,反映利用债权融资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资产负债率的增长,要结合利润增长率进行分析。若利润增长率大于资产负债率的增长幅度,所有者权益增加,带来正面效应,可适当扩大资产负债率;反之,经营者大量举债时,要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4.净利润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反映经营的最终成果,衡量净利润增减变动情况,反映盈利能力。净利润增长率越高,盈利能力就越强。

5.蓝色碳汇价值增长率

优质水产品伴生的蓝色碳汇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生态产品,其价值可在未来碳汇市场交易中体现。该指标具有生态性、经济性的双重属性,既有利于外部形象的塑造,又有利于财务目标的实现。蓝色碳汇价值的扩增,对固定二氧化碳调节气候、实现我国减排承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会产生经济效益进一步激励生产。

绩效评价指标是在大数据统计基础上得到的,信息平台的共享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综合运用平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分散-增强的供应链平台发展模式进行效果评估。综上所述,平衡供应链绩效评价四个维度的目标及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BSC-SC评价维度、战略目标及指标体系

四、政策建议

(一)物流业及鱼类加工业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2018),鲜活或冷藏,通常是最受欢迎的高价值鱼品直接供给人类消费的主要形式。虽然物流手段及鱼类加工技术不断进步,在上岸和消费之间的损失或浪费仍占上岸鱼品的27%左右,损失量不容小觑。近年来我国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优质动物蛋白的消费,对食品安全、产地、鲜度要求不断提高,需求增速上涨。由此可见,物流及鱼类加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物流领域提高食品生鲜冷链运输效率、加快立体运输体系建设,减少中间损耗;鱼类加工产业提高加工工艺,同时也要注重鱼油、鱼粉的生产,以便投入养殖使用。

(二)资本先行

离岸资源开发利用前期,社会游资由于风险因素鲜有投资,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政府财政资金现阶段主要集中投放于物联网运用技术发展、离岸海洋牧场大型多功能平台构建、深海养殖装备及配套设施等,政府作用重在未来前瞻性引导离岸海域生产、投资方向。随着离岸海域建设逐渐发展、完善,家庭、企业、金融、保险等社会资金的注入,可以增强离岸海洋资源市场化发展活力。以社会资金为主政府财政为辅的资金模式,为“海上粮仓”的实现提供资金支持,打造社会多方参与的共赢共享平台。

(三)改变能源结构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APEC会议等重大会议中,我国郑重承诺减少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传统养殖过程中动力源多以石油资源为主,能源消耗大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污染严重。追求养殖过程低碳化,可调整能源结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技术等。

(四)大力发展装备技术

传统水产品的养殖受到近岸水域环境的影响,养殖生产自身富集营养物质的排放也会进一步恶化近岸水环境,因此离开近海、向深远海发展过程中,建设安全可靠的离岸养殖工程设施是重要前提,主要包括深海大型网箱设施、大型固定式养殖平台和大型移动式养殖平台等。通过将老旧大型船舶改造成为养鱼工船、研发抗风浪深海网箱、建立生境实时监测系统等,充分利用离岸水域优质水资源,促使离岸装备向大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同时加强设备对生态环境的调控功能,优化养殖环境,绿色环保养殖。

猜你喜欢

离岸绩效评价供应链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稳步前行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当下与未来:对离岸人民币期货市场发展的思考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离岸社团”治理:综合施策 依法打击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