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院校公开招聘工作的思考
——以L学校为例

2019-10-21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主管部门双师教师队伍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河南 洛阳 471000)

教育要服务国家发展需要。当前,我国发展步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需要,我国急需一批有特色的职业教育技能型人力资源,推进教育创新强国步伐。随着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职业院校对教师的需求也逐步扩大。如何引进优秀人才,适应职业院校发展需要,是职业院校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学校现状及招聘模式

L学校创建于1973年,原隶属于铁道部,是一所公办的铁路工科类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05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现有13个内部机构,3个系部,主要开设铁路通信、铁道信号、电气化铁道供电、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等专业。在校学生6700多人。教职工228人,女职工109人,“双师型”教师78人。硕士学历70人,本科学历147人。高级职称46人,中级职称63人。

L学校公开招聘采用学校主导招聘工作、政府主管部门全程监督的模式。工作主要流程和内容有:1.学校根据各部门和系部实际用人需求,制定用人计划及招聘方案。2.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学校开展公开招聘具体实施工作。3.将拟录用人员报至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办理入职手续。

二、公开招聘情况及优缺点

(一)近五年公开招聘情况

根据L学校2014年 -2018年公开招聘数据,L学校每年计划招聘人数、网审通过人数、现场审查人数、参加笔试人数、参加面试人数和录用人数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见图1)。网审通过人数与现场审查人数差别较大。参加笔试和面试人数符合学校控制的规定比例,录用人数均能达到计划招聘人数的一半以上。

图1

(二)公开招聘工作优点

L学校公开招聘工作程序性较强,工作流程相对稳定,且学校自主决定招聘过程中具体的考核录用方式,能够及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考核方式。学校在招聘季赴相关对口院校进行校园宣讲,后期通过政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教育厅等)官方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招聘渠道正规,网上申报人数充足。上级主管部门全程监控招聘工作始末,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招聘相对公平公正。

(三)公开招聘工作不足

L学校公开招聘工作开始和结束时间均由上级主管部门决定,且往往时间跨度较大,工作开展以等候通知为主,在时间上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招聘效果受时间影响较大,应聘者因为时间跨度太长,往往会放弃应聘机会,改去其他单位就职。招聘对象以应届毕业生为主,存在重学历、轻实践的现象,且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教师素质和师德的考察[1]。

三、招聘工作改进建议

(一)扩大自主权,增加违规操作成本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权衡招聘始末,把控时间节点,学校自主招聘为主,上级主管部门监管为辅。可采用“一事汇报一次”的原则,待学校年度招聘工作完成后再整体汇报。同时加大违规操作惩罚力度,增加学校招聘中违规行为的成本,严惩相关违规人员,主管部门一经发现学校存在招聘违规操作,可取消下一年度或三年度的公开招聘计划,并通过网络等媒体渠道公开通报评批。

(二)专兼结合,向实践型人才倾斜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的招聘对象应由应届毕业生逐渐向有企业工作实践的人员转型。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直接考察的方式进行公开招聘。对学校重点学科和急需高端人才,实行精准引进和职称直聘的方法[2]。完善兼职教师招聘模式,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招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等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促进校内优势资源循环利用,聘请学校优秀毕业生回校兼课。

四、结束语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均关系到国家教育的根基,是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两种重要教育模式。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而职业教育的首要关键因素是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号召发展职业教育要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职业院校从招聘源头把关和控制教师输入类型和质量,从行业人才引进、教师培养等方面来支持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建设[3]。

学校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学校应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及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共同投身于学校建设,与此同时,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壮大需要汇聚各类英才。

【注释】

①摘自:2019年1月24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主管部门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安徽园林》通过省主管部门年审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我国环境立法的演变
对太湖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