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化学实验,展现化学教学的魅力

2019-10-20孔春华

知识文库 2019年14期
关键词:氢氧化钠分组化学

孔春华

1 充分准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处于网络发达时期,他们知识面广,好奇心更强,喜欢自己未知的新鲜事物,但化学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却倍感枯燥,学习时精力难以集中,而演示实验的教学在此能发挥恰如其分的作用,即能够满足学生猎奇心 ,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又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互动,达到对抽象概念理论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如化学最先学习的概念,什么叫化学反应,学生对于“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这一概念感到很茫然,但缺少具体的感知素材,通过一组演示实验(1)锌与稀硫酸(2)酚酞与氢氧化钠溶液(3)硫酸铜与氢氧化溶液(4)盐酸与硝酸银,学生真真切切的观察到气泡的产生,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等等,就很自然的感受到了新物质的存在,概念的建立也就顺理成章。单单是魔幻般斑斓的化学现象也能让学生对化学情有独钟,学习化学的兴趣一蹴而就。

再如,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初中生用微粒观认识宏观反应的体现,是酸碱盐学习的核心。微粒观是初中化学学习方法的核心,是酸碱盐的灵魂,但阴离子、阳离子等微粒看不见摸不着,直接进行理论学习学生无所适从,如何从直观形象的现象出发,让学生感受到阴阳离子的存在或消失,这仍要借助演示实验的魅力来完成。教材首先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入手,通过对照实验一看到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无明显现象,提出猜想二者可能反应也可能不反应;然后进行实验二,借助酸碱指示剂酚酞证实氢氧根离子的存在,接着逐滴加入盐酸,这时的操作要边滴边振荡,并提示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一开始一滴一振 ,没有颜色变化,大约滴到10多滴的时候,学生快要失去耐性的时候,颜色突然变为无色,学生为之一振,甚至发出啊啊的惊叹声,奇迹般的现象立马让学生感受到看不见的氢氧根离子的消失;学生这时还不太确信氢离子是否还在?再借助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PH等于7,又证实了溶液中的氢离子也消失了,这是学生很自然就相信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了,然后老师就顺势精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这样为复分解反应的继续学习做好铺垫。通过这个演示实验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直观具体,令人信服。 当然准备这个实验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浓度要小,控制恰当,最好实验前试验一下,以确保无误。

要充分展现化学实验特有的魅力,一定要进行充分准备,尽量做到万无一失,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疑在其中,让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率,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2 精心组织分组实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果说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道美丽的烟火,那么分组实验就是化学教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初中化学是一门起始的基础自然学科,学生对其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时,讲台上摆放的各种各样的化学仪器:像温度计的玻璃棒、光洁透明的烧杯、细长玲珑的试管,小巧可爱的试剂瓶等等,学生早就有种摸一摸、试一试的冲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组分组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初中化學教材很多实验都可作为分组实验,诸如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配制溶液,氧气的性质及制法,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及检验,蒸发与结晶等等。充分发挥这些分组实验的作用,会让学生铭记一生。如学习氧气的制法及性质时,可设计分组实验:首先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熟悉实验步骤及每一步这样做的原因,然后认识所用到的仪器及装置,最后小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熟悉步骤及仪器学生会觉得很轻松,但真正操作起来,实验室里就热闹起来了,有的拿着锥形瓶不知所措,有的提醒同伴先加固体,有的忙着看操作步骤,有的一不小心长颈漏斗的脑袋坏了,有的在小心翼翼的让集气瓶的水面保持凸出等等,各种各样可能意想不到的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因为现在的学生养尊处优惯了,家务没做过,看似很简单的操作对他们来说就是挑战,感觉特新鲜,也许正因为这样,学生特别喜欢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合作尝试,实验台上的装置终于摆的有模有样了,学生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让他们感到无比震撼的是,无色通明的溶液沿着长颈漏斗缓缓流进锥形瓶的一刹那,液体就像沸腾一样,一串串的气泡在水槽里冒出。这也许是他们一生难以忘记的。做过这样一组实验,多年以后,有的学生还会记得怎样笨手笨脚的从水槽里拿出的集气瓶,有的同学会感叹木条复燃那惊奇的一瞬,有的同学还会记得同伴的赞赏,等等。虽然分组实验的目的不仅如此,但分组实验确实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行为情感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提升。

自然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实验探究,生活中一些问题的解决也需要探究的能力。在分组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增进了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有真实的自我感受,学不仅收集到了实验数据,理清了知识的来龙去脉,也学会反思质疑,增强了探究欲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当然组织好一次分组实验是相当辛苦的,如在实验之前要有预习,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细心观察,细心做好实验记录,写出实验报告,联系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或质疑。

总之,再好的flash,再完美讲解,再精彩的演示都无法代替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分组实验。教师通过分组实验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探究能力,达成化学教学核心素养的目标。

3 增加家庭趣味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世纪的青少年从小没吃过苦,生活条件优越,野外活动越来越少,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在做实验室,有的孩子甚至不会划火柴。同时,迫于升学压力和教学任务,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能做的也有限。因此家庭趣味实验即是对课堂演示实验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如 “水火相容”、“喷雾变字”、“水果生电”、“无中生有”、“变色花”、“烧不坏的纸船”等,这些趣味实验像魔术一样将学生带入神奇美妙的化学世界。如“烧不坏的纸船”,只需厚点的纸、蜡烛即可,简单易行,却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物质燃烧的三要素,增强对科学知识的信服。再如“自制装置并收集二氧化碳”,首先引导学生选择容器,如药瓶、饮料瓶、注射器等用作反应容器,导管可用吸管、输液管等,用热水瓶塞、药品塞等替代橡皮塞,用水杯、塑料袋等替代集气瓶;用小石快、蛋壳、白醋、洁厕灵等做反应物。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组装器材进行实验。学生寻找替代器材、组装仪器以及进行实验,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忙碌着,快乐着,思索着,质疑着,不仅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设计改装一些家庭实验,满足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特征,还提高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潜心改进补充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虽然化学源于生活,但学生在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时,却倍感抽象难懂,如有的化学反应不知其所以然,但老师却让一遍又一遍的硬生生的书写。如2NaOH + CO2 = Na2CO3 + H2O,教材上只给了对照实验,并没有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确反应,这让学生对这个反应半信半疑。因此学习这条性质时,首先设计对照实验,取相同的两个矿泉水瓶,分别集满二氧化碳,分别加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然后拧紧瓶盖震荡,学生观察。一只瓶子无明显变化,另一支瓶子瘪成片状。现象差异如此大,眼见为实,自然就相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了。如果不进行实验改进和补充,学生会产生厌恶感,记忆效果也不好,如今学生知其然,再去记忆那就另当别论了,另外还让学生学会了教科书上的内容不是一层不变的,同样可以进行质疑,改革创新,培养了学生创新改革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努力探究研究各种形式的实验教学,积极地鼓励、组织和指导好各种教学实验,展现化学实验的独特魅力,发挥实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五中)

猜你喜欢

氢氧化钠分组化学
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分组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奇妙的化学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
氢氧化钠知识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