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PAC理论在人际交往中的运用

2019-10-20刘建宇

知识文库 2019年14期
关键词:成人状态理论

刘建宇

TA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简称C、父母自我状态,简称P、成人自我状态,简称A。即PAC理论。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是社会人,无法避免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所涉及的沟通就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首先,对PAC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列举几种重要关系运用PAC理论进行解析;最后,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正确使用PAC理论。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是一个有关如何有效处理人际关系的理论,也被译为交互作用分析学

1 PAC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伯恩认为人格由自我状态构成。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处于某种自我状态时,他就会表现出相应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模式。在人与人的交流过程中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每一种变化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自我状态。伯恩将其划分为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而各种自我状态之间还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1.1 PAC理论的基本内容

1.1.1 父母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的一般表现是:当一个人处于自我状态时,其行为、思想和情感都复制了其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而父母自我状态又分为营养性父母自我状态和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营养性父母自我状态表现为像妈妈一样的温暖、关心、爱护、照顾别人,给人无条件的关爱,但别人遇到困难就会站出来保护别人,给别人安抚,有深刻的同情心和包容精神。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表现为总是试图要别人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喜欢教育、批评、教训和控制别人,喜欢替别人做主,强调责任感、良心,有严格的价值观和道德感。

1.1.2 成人自我状态

成人自我状态是自我状态中的第二种自我状态,其特点是:关心事实和数据,理性,注重选择,做决定时较为理性。当一个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思想、行为和情感都是针对此时此地的事情的反应,并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去思考、评估、选择和做决定,总之,人在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是会表现出理性、精于算计、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总是试图客观搜集并存储各种资料,通过寻找事实、处理数据、估计可能性和展开针对事实的讨论,然后按照逻辑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归类,并最终作出决策。因此,人处于成人自我状态时,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能更容易成为显能。

1.1.3 儿童自我状态

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指人年幼时为了使自己生存环境足够好,便以某种方式适应和顺从外界权威所规定的种种规则,以达到存活的目的,同时多方渴求别人的赞同以减少对外在世界的畏惧和焦虑感。

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会表现出活泼、天真、好动、贪玩、爱憎分明等,会像婴儿一样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会像婴儿一样以自我为中心的追求快感。

1.2 自我状态之间的关系

首先,自我状态之间的关系是动态平衡的。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拥有三种自我状态,而且也会因时因地的进行适当的转换。其次,人需要各种自我状态以丰富自身的生活。我们需要成人自我状态去处理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需要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帮助我们提供行为规范,同时需要营养性父母自我状态帮助我们去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各种关系;我们需要适应型自我儿童状态去遵守生活中的游戏规则,同时也需要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为我们提供创造的灵感和生活的乐趣;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反叛型儿童自我状态帮我们做到特立独行,独树一帜。再次,人的自我状态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环境与自我状态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中国的高考制度是扼杀儿童自我状态的;工作环境更容易激活成人自我状态。最后,这三种自我状态长短,缺一不可。

2 对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关系进行解析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与每个人相遇的时候,又或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成为了某种亲密关系。

2.1 家庭关系

在家庭关系中的主要对象是父母与子女,而父母的常用自我状态是父母自我状态,子女常用的自我状态是儿童自我状态。当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遇上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在行为、表情上,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表现为表情认真严肃,而在此情况下,孩子会选择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或者相反,是反叛型儿童自我自我状态。当然部分家庭的父母的经常状态是营养型父母状态,表面温和,喜欢操心,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更容易处于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表情丰富,缺乏耐心,语气夸张,不受拘束等等,营养性的父母自我状态更偏于溺爱,包办,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是经不起风浪的。

2.2 朋友关系

当两个人的关系是朋友时,大多数情况是成人自我状态,,专注、坦然、心平气和,当两个人中有一人犯错误时,就会切换自我状态,大多数人会切换为适应型儿童状态,随和、乖巧、顺从、听话,这样相对来说,将两人的关系置于一个不紧张的氛围,有利于二人相处。在二人是闺蜜的基础之上,我认为两人偶尔会切换自我状态为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表情丰富,充满好奇,回归童真时代,增加生活的乐趣。在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城市生活,应学学会适当放松,让双方处于无拘束的状态下,偶尔任性一次,是无伤大雅的,但我更认同的是,我说阐述的这种情况下,准确的说应该是成人自我状态与儿童自我状态并存的状态下。在双方相处时,也会存在营养型父母自我状态,有利于维护双方之间的关系。

2.3 师生关系

老师的父母自我状态占主导地位,老师长期处于较高的社会地位,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履行更多的社会义务,较学生的社会经验更为丰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更加深入,这使得老师在沟通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的掌控欲与驾驭感更强。老师们长时间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且主要是处于控制型父母自我状态,会不自觉的出现对学生的批评、说教与指责,在言语、表情、动作上呈现出威严与批判的特点,常常让学生难以靠近。

3 人际交往中的PAC心态转换

3.1 成人状态是交往的最佳状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别人交往,经常是为生活和工作需要,解决问题、矛盾、冲突或者消除隔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达到交往目的,我们必须以成人的自我状态控制自己,以成人的言语和非言语姿态对待别人,以达到鼓励和引导对方也进入成人自我状态,实现成人与成人自我状态的交往形式。这样交往双方都能根据客观实際情况,理智地,实事求是地讨论问题,探讨解决矛盾的方法,高质量地完成交往任务,并且能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3.2 在沟通中灵活运用PAC理论进行角色扮演

在家庭教和学校教育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应当以成人自我状态为主,即用成人的心态支配自己的行为,老师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家长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孩子,同时,家长与老师要以成人的理性眼光及时发现孩子的思想波动,并给予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在生活环境和生活过程中,家长与老师应当以父母自我状态为主,老师要向家长一样,用父母的心态支配自己的行为,扮演父母角色,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解决,让其获得心理安全感,促进人格健康发展。家长在家庭生活中要运用营养性父母自我状态,悉心照顾孩子,关爱孩子身心健康。

在娱乐环境和娱乐过程中,家长应老师当以儿童自我状态为主,用儿童的心态指挥自己的行动,可以暂时放弃成人角色和父母角色的理智和控制欲,扮演朋友角色,与孩子交心,把自己融人到其中,使自己成为孩子可以信赖的大朋友。

4 结语

抽象的看三种自我状态,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因为每一种自我状态都有其重要的适应功能,而且人总是处于某种状态中,即父母、成人或儿童自我状态中的一种。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就是能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恰当的自我状态的人。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成人状态理论
养大成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智珠二则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神奇的太阳
The Doll’s House——成人世界的缩微模型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