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眷恋

2019-10-20裘令梅

青春 2019年7期
关键词:北门大脚评书

裘令梅

父亲又不见了。今年他常常闹“失踪”。

他的老年手机扔在抽屉里。我们急得到处问有没有人看到他。到了晚间,他又回来了。问他,说是看以前的邻居去了。

父亲85岁,患有脑梗塞。这是我们常常紧张,到处寻找他的原因。

父亲一直想过以前的生活。可是我们已回不到过去。母亲去世一年半,老家拆迁了一年。我们渐渐习惯下来,可是父亲不习惯,他日渐萎缩的大脑对往昔岁月记得比我们所有人都清晰。

“1958年秋天,我们全家搬上来。”父亲说。这是父亲生命中的第一次搬迁,那是他新婚后不久。接着到了冬天,他又背着铺盖卷投入到了让自己搬迁移民的“金牛山水库”的挖掘建设中。“你妈每天给我送饭。”那时的母亲只有18岁,刚嫁给父亲,窈窕的身姿有着新嫁娘的羞涩。母亲没有年轻时的照片,我没有见过她年轻时的样子。可是父亲一直记得:“皮肤白,头发很黑。”父亲是少白头,他爱着母亲的乌发。

搬迁后的父亲自己动手,挖泥捣练,打泥拓坯,盖起了两间茅屋。“分家时,你奶奶只给了我们两只碗。我说,‘妈妈你总要再给只碗给我盛菜吧?你奶奶就又给了我们一只碗。”就这样,父亲从他的父母那里继承了他的“财富”——三只粗瓷碗。守着三只碗的家当,父亲除了种田,还做过好多工作:打鱼、伐木,贩米、收鸡蛋,担到遥远的南京城去卖,赚一点微薄的差价补贴家用。很快,家里人口多起来,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出生,到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已经42岁了。父亲的压力越来越大,干不完的农活和走不完的路,塑就了他硬朗的身板和粗大的手脚。“这老人家的手脚真大!”三月里,父亲住院时,有医生惊诧。我守着失去意识的父亲,倍感心酸。正是这粗大的手脚历经艰难,把我们六姐弟养大。

父亲年迈了,可是粗大的脚步没有停下。儿女们各自工作,各自忙碌。父亲迈着已不灵活的大脚,去看早已拆成一片瓦砾地的老屋,去寻找在一个村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他对老屋的眷恋与不舍,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

父亲用双手盖起的茅屋住了20年。终于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盖起了四间七架大瓦房。“是全村第一户七架梁的大瓦房!”这是父亲一生骄傲又自豪的事情。“好多人来看,连村干部都来。”年迈的父亲,大脑萎缩得厉害,可是对此记得异常清晰。“为买木材,我拖着板车连夜赶到北门去看。”父亲说的是曾经位于六合北门的木材市场。小时候听,还以为这个“北门”是在镇上,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这个北门离老家的村庄足有50里路,一来一回100里。父亲拖着一板车的木头,用了一天的时间。汗水淹湿了他花白的头发,顺着法令纹流淌,深秋的天气,父亲周身蒸腾着热气。

时光飞逝,父亲脸上的皱纹不断叠加,粗大的脚步不断向前。1998年,改革开放20年。父亲决心拆掉那栋引以为傲的大瓦房,改建两层小楼。这一年,父亲已经65岁,头发几乎全白。这一年我已长大成人,在外工作。“到处借遍了,还缺1000块钱买钢筋。”当年的窘迫,父亲记得很清楚。巧的是,我年底带回了1300块年终奖交给父亲,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父亲自此认为我是家里的福星。1999年春天,父亲盖起了村里的第一幢二层楼房。之后,村里相继盖起了楼房,直到家家户户都成了独立的小樓。

2000年,侄女出生。原以为父亲和母亲可以停下脚步歇一歇,享受天伦之乐。两个人却总也停不下来。油菜、小麦、水稻、杂粮,田地里该有的一样不少。没有了儿女的帮衬,两个70多岁的老人,互相扶持着劳作。到2010年,家里的责任田都流转了出去。少了田里的劳作,母亲又养了鸡鸭,在院里开了菜园。父亲的大脚依旧奔走不息。除了挖些野菜回家喂鸡鸭,还关注着地里庄稼的长势,估猜着一年的收成。

父亲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年轻时会打些麻将,被母亲多次阻挠后不再打。爱听评书,小时候给我们讲的故事大多源于此。年迈后,喜欢看电视,看他熟悉的评书故事。父亲不识字,但这并不影响他听着熟悉的角色姓名,在脑中按评书习惯组织着剧情。每天早中晚的新闻必看,家里的电视机只在CCTV1和4之间切换。常常念叨自己赶上了好时代,不用吃苦也有好日子过。念叨国家政策好,给自己发养老金,还有保险。虽然,那在我们看来是很少的一笔钱。但父亲说人要有良心,要晓得感恩。父亲幼年时经历过战乱。“顶着铁锅出去挖野菜回来当饭吃,子弹不断地从头顶飞过去。”正是基于这些苦难的记忆,他更加珍惜和平。

2016年末,母亲意外去世,对父亲造成了毁灭性地打击,他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在多次住院、病危后,父亲一辈子雷厉风行、昂首阔步的大脚终于慢了下来。

2018年4月起,需要轮椅代步。停下脚步的父亲,衰老地靠在轮椅上,无言地停在街角。世界与他,都成了旁观者。曾经粗砺的大手,曾经日行百里的坚硬大脚,变得柔软无力。曾经彻夜打场呼喝的洪亮嗓音变得模糊喑哑。曾经围绕膝头听他讲故事的孩子们已不再需要他……时间无情,世界离他远去了。

父亲的眼里充满哀伤。

然而他依旧眷恋着已成瓦砾的老屋,早已流转的土地。在他多次含混不清的表达后,我们将他送往乡下二姐家里,父亲看着门前的池塘、后园的菜地、枝头沉甸甸黄灿灿的杏子,父亲露出微笑,无人搀扶便离开了轮椅,清清楚楚地发出感叹:“还是这块好!”我终于明白,父亲眷恋着土地,犹如一棵树眷恋着四季。父亲的一生就是一棵树,一棵需要将根深植入乡野沃土的树。曾经,他以土地为源泉,用全部的生命所得滋养了我们;如今,就算不能也无需再给我们营养,也要以树冠为我们遮风挡雨,直至枯萎。

猜你喜欢

北门大脚评书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霜降(新韵)
蒙养山房评书法
大脚
大脚鸭
“有多大脚、穿多大鞋”是理性选择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永远的老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