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BC纪录片造假”呼唤求真初心

2019-10-20王广清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树屋星球纪录片

王广清

事件概述

“神作”“史诗级巨作”……对于英国广播公司(BBC)出品的纪录片,无论是观众还是业界,一向都不吝溢美之词。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业界良心”品牌,却陷入“造假门”事件,《人类星球》被爆内容造假,除了赤裸裸的内容造假外,BBC还多次被爆摆拍丑闻,令无数粉丝即时“幻灭”,良心品牌瞬间“翻车”。

英国多家媒体日前称,《人类星球》中关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科罗威人住在树屋的情节是假的。该剧集介绍称,科罗威人为躲避野兽,只能在距离地面35米的树屋上居住。片中,当地人攀爬高耸树干的情景,让很多观众深受震撼。然而,有冒险家亲临此地后竟发现,这一切都是BBC工作人员一手打造的。部落成员坦言,他们住在平地上,所谓的树屋是为了配合拍摄临时搭建的。当地人还表示,片子播出后,很多游客都慕名而来,对他们在树屋的生活表示担心。BBC对此回应称:“我们已经重新看过《人类星球》中对当地人习俗的描写,发 现部落搬到树屋居住的情节不准确。”

多维解读

追问一:真实与画面如何平衡取舍?

在BBC拍摄制作的一连串纪录片《地球脉动》《蓝色星球》《家园》中,史诗般的画面、精良的制作、壮美的景观打造了王牌口碑,而其制作团队也成为业界“专业主义”的典范。纪录片富有教育意义,体现人文关怀,追求社会价值,以严肃题材为主的纪录片一直为主流社会所提倡,仿佛是“娱乐至死”的影视业的一股清流。

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人们愿意观看不那么“轻松”的纪录片,除了一些纪录片画面优美、制作精良,让人享受到感官上的愉悦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纪录片传播的是“真实”的信息。观众不出家门,就能观赏到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品尝”世界各国的美食,探索我们这个庞大星球中的未知世界。正是真实的力量,让纪录片葆有长久的生命力。

在这个纪录片“崛起”、从阳春白雪走向大众的时代,纪录片的创作者应当有自己的坚守。无论如何,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也是维系其独特价值之根本。BBC《人类星球》造假被曝光,也警示中国众多纪录片创作团队不能忘记真实性的初心。

追问二:纪实节目缘何成“摆拍综艺”?

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一个以客观真实为指导的影片类型.频频出现“造假”“摆拍”?在BBC《记录自然世界的原则》中曾明确提出:“当野外实景拍摄不实际,或者野外实景拍摄会对拍摄者或自然生命及其后代带来伤害时,可以使用圈养动物描绘自然界的现象.只需注意不要在影片中宣称该场景是在野外实际场景拍摄即可。”

倘若遇到如上情况.可以不必完全忠实于自然。从BBC纪录片以及各大纪录片公布的现场花絮来看.在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情况下,要想拍下既符合事实,又具有观感的影片确实很难。在拍摄《蓝色星球2》时,为了拍摄到海豚冲浪的画面,摄影师右手扛着高速摄像机,左手驾驶喷气式海撬,身后就是波涛汹涌的狂流,一不小心就会坠人海中。为了保护拍摄者和被攝者的安全,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迫使他们有些场景不得不“造假”。除此以外,部分影片还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也许这种做法确实给纪录片制造了戏剧张力和冲突,但标榜“纪实”的影片,却因此成了“摆拍节目”.这样的效果真是观众想要的吗?

适当的摆拍以求还原场景或是保证安全可以理解,但博人眼球的“造假”倘若不加以制止,观众未来很有可能会对纪录片抱以不信任态度。当记录真实的人开始说谎时,他们所呈现的“镜头事实”,我们还能相信、还敢相信吗?

追问三:自律与监管岂能形同虚设?

制度的完善是永无止境的.对世界上所有媒体的管理来说,制度的与时俱进至关重要。“品牌”优越感堵不了漏洞,即便是像BBC这样的老牌西方媒体,如果不能不断地完善其监管制度,也照样会出问题。BBC造假丑闻再一次证明,只有对采编人员的严格约束和管理,才有可能打造出可靠的公信力,而媒体公信力的打造,要靠媒体从业人员高度自觉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媒体人员的素质决定着媒体的成败,他们的道德水平也决定了这家媒体能走多远.职业精神的沦丧,失去了这些基本的条件,媒体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猜你喜欢

树屋星球纪录片
Rough Cut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1号异星球
“树屋”
1号异星球餐馆
米弯弯的星球
树屋
神奇树屋等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