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全切术和甲状腺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对比

2019-10-19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465200冯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结节性附表出血量

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465200)冯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选取8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9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80例患者中有40例患者采用了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全切组),剩余的40例患者均采用了甲状腺次全切术进行治疗(次全切组)。其中,全切组有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为23~70岁,平均(46.25±2.58)岁。次全切组有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为24~72岁,平均(46.85±2.49)岁。本研究所有病例均通过伦理协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次全切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术进行治疗,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引导患者呈仰卧位,酌情将患者肩部垫高,随后行常规麻醉诱导;找到胸骨上窝2~3横指处,在其上行一切口(6~8cm),将皮肤逐层切开;使用电刀对颈白线行切开作业,切至甲状腺内外背膜间;查看双侧颈前肌群与背膜间隙的连接状态,随后对其行钝性分离,使用甲状腺拉钩牵开舌下肌群以让腺叶暴露;优先对甲状腺上动脉进行操作,随后再对甲状腺行游离,在保留背侧甲状腺后包膜及腺体组织的基础上采用楔形切除大部分甲状腺前侧腺体;对另一侧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全切组则在切除时对甲状腺侧叶进行完整切除,其余操作与次全切组的术式相同。

附表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s)

附表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术后住院时间/d全切组40例 109.48±8.54 96.12±15.45 12.45±1.25次全切组40例 82.69±9.43 93.41±19.45 8.50±1.23 t 5.94 0.33 6.03 P<0.05 >0.05 <0.05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通过观测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来评估手术的治疗效果[1]。治疗总有效率分为三个标准,即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 观察手术情况发现,次全切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全切组(P<0.05),而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则无明显差异(P>0.05),详情参见附表。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经治疗后,全切组、次全切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35/40)、92.50%(37/40),两组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治疗后,次全切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明显低于全切组的20.0%(8/40)(P<0.05)。

3 讨论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诱因呈现多样化,其中涵盖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放射免疫等多个因素[2]。而本研究中所使用的甲状腺全切术可完全将病灶清除,但由于手术创面较大,术中需要将喉返神经直接暴露,加之为了达到全面清除的目的而可能导致双侧腺体切除过多的情况,所以提升了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等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次全切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切组(P<0.05),次全切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全切组(P<0.05)。这说明全切术与次全切术的治疗效果相同,而在此基础上次全切术更具安全性,同时还可缩短病程。究其原因为甲状腺次全切术术中造成的切除范围较小,可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血管与神经的损害,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所以患者机体得以更快的恢复。

综上所述,甲状腺次全切术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中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促进患者恢复,因此建议临床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结节性附表出血量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附表3 湖南省2018年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批准文号名单(二)
湖南省2017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名单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