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38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2019-10-19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475000孙少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23期
关键词:转移率浸润性乳头状

河南省开封市妇产医院(475000)孙少霖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属于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乳腺癌类型,发生率在1.2%~2.7%范围内[1]。近年来,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生物学行为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具有肿瘤转移能力强、预后差等特征,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将其划分为乳腺上皮性肿瘤中的一种,越来越被人们重视[2]。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38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其病理检查结果及患者预后情况,为其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8例IMPC患者,设置为IMPC组,患者年龄在30~75岁范围内,平均(55.05±2.14)岁;左侧20例,右侧18例;并选取同期38例ID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并设置为IDC组,患者年龄在31~74岁范围内,平均(55.11±2.13)岁;左侧19例,右侧19例;两组研究对象病理石蜡标本保存良好,临床资料及相关记录保留完整。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及肿瘤部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本组IMPC患者均随访五年,淋巴结转移22例,局部复发20例,远处转移7例,死亡1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新审阅患者的病理切片,对患者病理类型进行确认,并进行免疫组化学染色。ER、PR染色阳性判定标准为细胞核内棕黄色颗粒超过1%[3]。HER2阳性判定标准为瘤细胞膜可见黄色细颗粒,染色显示为0或者+,判定为阴性;染色为++者实施FISH检测再次验证,染色为+++者,判定为阳性[4]。Ki67染色根据细胞核内棕黄色颗粒的百分数进行分组。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采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IMPC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PR、HER2、Ki67、5年生存率等方面与IDC组患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IMPC组TNM分期、ER、淋巴结转移、软组织侵犯、淋巴管侵犯、乳头侵犯等方面与ID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2003年WHO乳腺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病理学与遗传学分类标准中,将一种位于透明间质内的形态类似扩张血管的呈小簇状分布的瘤细胞组成的肿瘤定义为IMPC。并将其列为乳腺癌中的一个独立类型。组织学上:IMPC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单纯型罕见,本组患者单纯型2例,其余36例均为伴有IDC的混合癌。目前对于IMPC占乳腺浸润性癌多少成分才能明确诊断,国内外学者们意见不一[5]。Gokce等[6]随访103例IMPC达19年,发现单纯型及混合型IMPC在生物学行为以及临床特点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PC的病理特征分析如下:①临床特点:患者发病年龄多在50~62岁范围内,可见质地较硬的乳房肿块,患者肿瘤大小一般在0.5~12.0cm范围内,和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方面无显著差异,部分患者可见皮肤受侵袭现象[7]。②病理形态学特点:肿瘤细胞簇形成无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突起,与周围组织之间有细胞间隙。瘤细胞簇表面呈锯齿状,从内向外放射状生长。③免疫组化特点:EMA在肿瘤细胞簇外周细胞膜和腔隙边缘呈“极向倒转”的特征性线样阳性表达。

附表 两组研究对象病理特征分析(n=38)

本研究显示IMP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7.9%,ID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4.2%,两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与文献报道的IMP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52.0%~90.5%,IDC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4.6%~46.6%较为一致。体现了IMPC侵犯淋巴管、淋巴结能力强,预后差。

前期文献报道,IMPC患者5年生存率为63%~82.9%。而在本次研究中,对IMPC组患者进行随访,5年生存率为65.8%,与文献报道相近,与IDC组5年生存率78.9%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对患者随访时间短、研究病例较少等因素有关,临床需进一步对其预后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及准确性。

综上所述,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属于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高度淋巴管、淋巴结侵袭性乳腺癌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率高,易复发,预后较差。临床需加大对该肿瘤类型的病理研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IMPC手术切除应充分,术后放化疗指征可适当放宽,增强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猜你喜欢

转移率浸润性乳头状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结直肠黏膜下浸润性腺癌活检病理特征分析
乳头状汗管囊腺癌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