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针形名优绿茶研究与发展概述

2019-10-19杨娟吴全钟应富

中国茶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名优永川绿茶

杨娟,吴全,钟应富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市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2160

茶叶是比价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茶叶产业是重庆市山地特色效益农业的主要产业之一,全市有35个产茶区县、200余家涉茶企业和150余万从业人员,形成了3个综合示范区、5个重点发展区县,茶业已成为重庆山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民生产业。调查显示,针形绿茶占全市名优茶总产量的80%以上。近年来,重庆茶园面积不断增加,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加工水平大幅提升,品牌建设持续跟进,重庆茶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18年,全市茶园种植面积5.7 万hm2,比上一年度增加11.43%;产量4.10万t,比上一年度增加8.47%,其中名优茶产量1.57 万t;农业产值25.52亿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4.29%。

一、重庆针形名优绿茶发展概况

针形名优绿茶是重庆茶叶的主导产品,以采摘良种茶树早春优质幼嫩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做形、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具有“紧细圆直、形似松针、汤清叶绿、香清味醇”的独特品质。全市现已形成“永川秀芽”“金佛玉翠”“秀山毛尖”“巴南银针”“三峡”等5 个针形绿茶区域公用品牌。在2018年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重庆市选送的6个茶样中,4个针形绿茶全部获得金奖。

“永川秀芽”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9年研制生产。原料来源于永川区云雾山、箕山、阴山等四大山脉区域内的优势茶区。其外形紧直细秀,色泽鲜润翠绿,汤色清澈绿亮,香气鲜嫩高长,滋味鲜醇回甘。1963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永川茶园,在品尝了众多名茶后,说道:“还是这个茶好”。此后,由中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命名为“永川秀芽”。1985年被录入《中国名茶研究选集》,1989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质农产品,在国际名茶评比中多次获金奖,2004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成为重庆市首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

在“永川秀芽”的带动下,重庆市万州、秀山、南川、云阳、城口等地区茶产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如万州茶业,已成为万州区“334”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中三大主导产业之一。2009年被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列为“全国重点茶区”,2016年成为重庆市茶叶产业“五个重点区县”。2018年,全区茶园总面积0.3 万hm2。实现茶叶总产量1 470 t,农业总产值1.38 亿元,茶叶综合产值超过3 亿元,产量、产值分别比上一年度增加41.35%和55.06%。

二、重庆针形名优绿茶创新成果研究概述

1. 适制针形名优绿茶的品种选育技术研究

围绕针形名优绿茶加工的鲜叶特征需求,重庆市持续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鉴定与新品种选育工作[1-6],现建有茶树种质资源圃3.3 hm2,收集各类茶树资源600 余份。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展了从地方群体种中采用单株选育的方法选育适制绿茶的茶树新品种,于上世纪90年代育成3个国家级茶树新品种和1个省级茶树新品种,其中南江1号、南江2号从南江群体种中选育,制绿茶香气持久有栗香、滋味醇厚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崇枇71-1 从崇庆枇杷茶群体种中选育,制成的绿茶香气持久有栗香,品种香突出。2001年育成了省级茶树新品种渝茶一号和渝茶二号。2017年育成了省级茶树新品种渝茶3 号和渝茶4 号。这些品种已在重庆、四川、湖南、贵州、广西、陕西、浙江等省区推广应用。

2. 针形名优绿茶优质、高产、生态栽培技术研究

利用茶树良种、良法、良制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开展了茶树良种栽培技术、修剪技术、复合生态茶园生态效益、适宜重庆市新植茶园的绿肥引进与筛选和“永川秀芽”有机名茶生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7-12],提高茶叶原料质量,保证原料安全。研究形成了适宜针形茶原料采摘的早生丰产树冠培育技术,茶园绿茶生态防控技术,“两减一增”生产技术,以及茶树病虫害——小绿叶蝉预测预报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13-17],为针形茶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 针形名优绿茶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及装备技术研究

1959年研制生产永川秀芽后,经几代茶学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经创制、优化、提高3 个阶段后,现已实现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自动化加工,形成了重庆独有的核心技术[18-22],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研究成果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研发的茶叶全自动揉捻机组和全自动理条机组,借鉴CAN-BUS总线技术,通过多台联动与单机独立运算相结合,突破了针形名优绿茶加工连续化、自动化和标准化技术难题,是重庆针形名优茶关键和核心装备。

4. 针形名优绿茶产品品质评价及精制拼配研究

研究分析了重庆不同区域、不同海拔、不同品种针形名优茶加工品质特色,内含功能成分差异性,不同等级云岭永川秀芽茶叶品质特征、永川秀芽特征香气成分、感官品质与内含成分关系等[23-26]。这些研究为重庆针形名优绿茶差异化产品开发奠定了基础,促进了重庆永川秀芽、巴南银针、金佛玉翠、秀山毛尖等针形茶的多元化发展。

5. 茶叶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借鉴霍金斯模型对重庆市场茶叶消费行为进行研究,从消费需求特点、消费偏好和茶叶消费影响因素等方面加以分析,为重庆茶叶企业营销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27],并从营销战略、营销策略方面提出了构建渝茶联盟等建议[28]。通过渠道权力理论分析了我国茶叶流通渠道特点以及权力结构和渠道权力结构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多元化流通主体、改革政府政策支持手段,有效解决茶叶流通渠道中权力结构失衡的问题,从而解决“小茶农”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茶叶流通效率提升和茶农增收的对策[29]。

三、重庆针形名优绿茶发展思考与建议

1. 强化政策支持,推进重庆针形名优绿茶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随着脱贫攻坚的有力推进,茶叶对生态和经济的积极作用业已显现,各级政府应加大茶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一是积极推进标准化茶园、机械化作业装备、清洁化生产线、茶叶品牌等建设;二是加大茶叶科技研究、技术推广投入,推进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三是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基层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力量。

2. 强化科技支撑,推动重庆针形名优绿茶创新发展

发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西南大学茶学系、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等茶叶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科技力量,强化科技创新,促进重庆针形名优绿茶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强针形名优绿茶适制品种的资源收集、种质资源创新及特色品种选育;二是进一步加强工艺创新及新产品开发,为针形名优茶品质提升及满足新兴消费人群的品质需求提供支撑;三是加强茶资源精深利用研究,开发含茶新产品或功能食品、日化用品等,推动重庆茶资源的全价利用,促进“三产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全面提升重庆市茶叶综合经济效益。

3. 强化组织引领,助推重庆针形名优绿茶健康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等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争取政策支持,改善行业发展环境;二是搭建交流平台,积极召开专题会议,组织会员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含量;三是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大力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引导企业培育企业文化,大力提升企业形象,助推重庆针形茶产业健康发展。

4. 强化质量安全,保障重庆针形名优绿茶品质优势

一是推行高效生态循环的种植模式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用量,提高原料品质;二是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购置现代化加工装备,实现清洁化、标准化加工,提升茶叶加工水平和产品标准化程度;三是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产品创建,在行业内建立健全互联共享的茶业追溯监管综合服务体系与平台,强化质量溯源。

5. 强化品牌培育,提升重庆针形名优绿茶行业形象和地位

一是进一步夯实区域公用品牌。依托茶产业联盟(协会),在永川秀芽、秀山毛尖、金佛玉翠等公共品牌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生产规程、加工工艺、品牌使用规则等,提升区域品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力。二是壮大茶叶企业品牌。鼓励企业作为品牌经营主体,打造公用品牌下的企业品牌。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加快商标注册,制订企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改良生产工艺,优化包装设计,提升产品档次,塑造品牌核心价值。三是加强茶叶品牌推介。支持企业通过电视、报刊和新型媒体宣传茶叶品牌,发展茶业会展经济,通过举办博览会、展销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统计数据

2019年7月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和地区茶叶产量

猜你喜欢

名优永川绿茶
长沙市三种名优虾类池塘养殖研究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红樱绿茶两相欢
苗品记永川秀芽
牢记使命 强化担当努力创建全国一流重点名优高职院校
绿茶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