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

2019-10-18汪坚行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班化农村初中初中语文

汪坚行

[摘 要] 农村学校中小学生数逐渐减少,小班化成为主流。作为初中语文教研员,应该尝试设计出适合农村初中语文小班化的教学策略,改变教学混乱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文章从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氛围,设计多元活动、品尝创新乐趣,尊重个性情趣、引导各得其所,鼓励合作交往、发挥群体效应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农村初中;小班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降低,初中学生的人数也随着降低,在农村,不少学生跟随外出务工的家长来到了打工所在的城市就读,这就造成农村学生的数量更加少,这为小班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做到这一点的话更需要及时展开小班化的教学。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作为教研员,带领教师研究并实践小班化教学,并针对小班化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期改变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混乱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融洽氛围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就是大多数教师都忘记了上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劳动,是师生相互决定的。在小班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构筑融洽的情感交流氛围。不少农村学生由于家长长期不在身边,所以性格比较内向。在小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积极沟通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是一篇充满了情感的文章,但是由于不少农村学生的家长都不在身边,所以学生很可能对家长缺少情感,也很难理解文章中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奉献。笔者在指导教师教授这类文章时,建议通过先构筑情感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说说自己第一次离家出走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说说父母如何照顾自己等。这样就能唤醒学生的情感。此后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虽然不少农民工家长长期不在家,但是逢年过节也总有回家的一天,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当时的感受是什么。这样就能慢慢地勾起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最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体现了怎样的哲理,并思考可以准备怎样的礼物,当下次见到父母的时候,可以送给父母,表示自己对父母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氛围融洽,能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作为教研员,笔者指导广大教师尝试建立学生档案,在档案中可以写下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等,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接触就会变多,同时双方的情感交流也会更为直接。学生没有了紧张感,就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学效果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在小班化教学中注意设计多元活动

在小班化教学中注意设计多元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去。不少教师反映部分农村学生比较“野”,在课堂上总也停不下来,不认真听课。我觉得这其实也可以转化为有利的因素。可以组织这些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这样一方面能满足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在多元活动中感受到参与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皇帝的新装》是一则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而不少学生也都对童话故事很感兴趣。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组织学生參与到童话剧的表演中。学生可以先展开拓展阅读,寻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则童话故事,然后和同样喜欢该童话故事的同伴在一起展开排练,最后在课堂上表演出来。教师在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要参与其中,不能置身事外,要尝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现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如何设计台词才能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何合理设计剧情,体现出起承转合。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乐趣,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积极加入自己的创想,提高创新能力。如有的学生在表演《皇帝的新装》时别出心裁地加入了旁白的角色,并由其说出皇帝、大臣等人的心里话。心里话和口头表达的话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增加了童话剧的幽默性,又体现出学生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和认知。

作为语文学科教研员,笔者带领广大教师设计了各种适合小班的活动形式,如可以采用三分钟演讲提升学生说的能力,采用成语猜谜活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悟作品情节、人物和主旨。这些方法都适合小班化教学,能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活动中。

三、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兴趣活动

学者朱永新认为教育的真谛就是帮助每一个人成为自己,帮助其实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将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农村初中学生由于生活条件有限,所以往往感到很自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兴趣活动中,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特长。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性格变得更开朗,也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收录的都是描写风景名胜的文章,如第十一课《中国石拱桥》、第十三课《苏州园林》等都是如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农村地理资源丰富的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到和郊游有关的兴趣活动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写好风景类的作品,然后再组织学生展开远足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如可以摄像、拍照、绘画、诗歌创作、散文创作等。在回到学校后,可以组织学生召开沙龙交流活动,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如果是图片影像类作品,则可以尝试说说自己的创作设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既体会到了个性化乐趣,又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农村的自然风光,性格也会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而变得更加开朗。

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围绕农村的特点设计一些能让农村学生展现才能的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农忙的活动中,并尝试将自己的参与经过写下来。

四、鼓励学生参与合作交往

不少农村学生交流能力不够强,这可能和隔代教育有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合作交往中,能激发群体效应,能促使学生多和他人交往,这样对学生的全面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学生可以参与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境互动中,在团队合作中获得更多的进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一课《桃花源记》是一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文言文作品,如果学生没有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对陶渊明的生活时代不够了解的话,就很难真正读懂这篇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活动,在群体的帮助下更好地提高文言文水平。首先可以展开“文言词汇和语法竞赛活动”,学生可以相互出题,看看对方是否在预习中掌握了这篇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其次,学生可以参与到交流讨论中,说说自己收集了哪些辅助阅读的素材。最后可以就作者为何写这篇文章、桃花源是否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方、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特殊的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在合作互动讨论中,学生能更好地解决问题,真正读懂这篇文章。

不少农村教师没有注意人境互动,其实如果能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设备构筑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来说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和优化,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合作互动中。

小班教学指的是在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中展开教学的组织形式,如果在小班教学中依然延续以往大班教学的教学策略,那么其实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教师要丰富教学资源的配置,活跃小班化的教学形式,改善教学方法,设计出一系列适合农村学生的小班化教学策略,这样就能解决小班化教学缺少相关教学策略的问题,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跃华.对农村初中“小班化”语文教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探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02):56-57.

[2]韩树生.农村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16,(09):94.

[3]滕忠高.农村小班化情境下初中语文互动式课堂教学新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4):39-40.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猜你喜欢

小班化农村初中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