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鲜明 凸显主题

2019-10-18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百草园月光

【课内选段】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2.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以上片段均出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外选段】

1.过了河,我矮小的身影瞬间就融进了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在一片接一片的玉米林、大豆田、棉花丛和隆起的坟包间疾速穿行,路上已经少有人影,风吹着庄稼叶子以及庄稼叶子摩擦我的衣服发出的沙沙声,仿佛蚕儿在咀嚼桑叶。偶尔,癞蛤蟆从脚下穿过,瞬间就隐入了田埂另一边的草丛。一只鸟儿倏地飞起来,在我的目送下,一直飞向蓝幽幽的夜空深处,飞向银盘似的月亮里去了。因为有月光带着我回家,因为衣服上、鞋子上、脸和手上都黏上了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我不但没有感到丝毫害怕,而且到家后很久,心里还被巨大的兴奋和快乐充满着。

如今奔忙在这座城市里,月光已经成了巨大的奢侈。这里有灯红酒绿,有忙不完的工作和死气沉沉的子夜,有救护车尖叫着疾驰而过,有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电视节目,有印刷体的天下大事,却唯独没有月光引诱我出门或带我回家,没有星星点点的月光碎片黏上我疲倦的眉头。

(节选自谷禾《有月光》)

2.山之上一抹淡淡的白云,想着父亲一生两袖我弟弟生得很美,而我一点都不。从小我们家里谁都惋惜着,因为那样的小嘴,大眼睛与长睫毛,生在男孩子脸上简直是白糟蹋了。长辈就爱问他:“你把睫毛借给我好不好?明天就还你。”然而他总是一口回绝了。有一次,大家说起某人的太太真漂亮,他问道:“有我好看吗?”大家常常取笑他的虚荣心。

我比他大一岁,比他会说话,比他身体好,我能吃的他不能吃,我能做的他不能做。一同玩的时候,总是我出主意。我们是《金家庄》上能征惯战的两员骁将,我叫月红,他叫杏红,我使一口宝剑,他使两只铜锤,还有许许多多虚拟的伙伴。开幕的时候永远是黄昏,金大妈在公众的厨房里“咚咚”切菜,大家饱餐战饭,趁着月色翻过山头去攻打蛮人。路上偶尔杀两头老虎,劫个老虎蛋,那是巴斗大的锦毛球,剖开来像白煮鸡蛋,可是蛋黄是圆的。我弟弟常常不听我的调派,因而争吵起来,他是“既不能命,又不受令”的,然而他实在是秀美可爱。有时候我也让他编个故事:一个旅行的人为老虎追赶着,赶着,赶着,泼风似的跑,后头“呜呜”赶着……没等他说完,我已经笑倒了,在他腮上吻一下,把他当个小玩意。

有了后母之后,我住读的时候多,难得回家,也不知道我弟弟过的是何等的生活。有一次放假,看见他,吃了一惊。他变得高而瘦,穿一件不甚赶紧的蓝布罩衫,租了许多连环图画来看……大家纷纷告诉我他的劣迹,逃学,忤逆,没志气。我比谁都气愤,附和着众人,如此激烈地诋毁他,他们反而倒过来劝我了。

(节选自张爱玲《弟弟》)

读写对接

所谓对比法,即把对立的事物,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使形象更加鲜明,性质更加突出,以增强艺术表现力。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把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老百姓的饥寒交迫集中在一个场景中,揭露了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

細读课内片段,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将百草园的无限趣味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进行了对比,衬托出前者的生气勃勃与后者的死气沉沉;此外,这里还有在三味书屋读书与到屋后小园寻趣的对比,同样反衬出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无味。

在谷禾的《有月光》中,作者从乡村夜晚的月光写到城市无月光的夜晚,在鲜明的对比中,使读者体会到乡村生活的恬美与诗意、都市的喧嚣与繁乱,表达了自己亲近自然、追求诗意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身居都市、远离自然的无奈和叹惋。

而在张爱玲的《弟弟》中,所用的对比,不只是关于姐弟两人外貌、气质和生活态度的对比,更多的是童年生活的热烈、欢快、自在与后来环境的冷酷、人物的冷漠所进行的对比。作者写了人的变化,也写了人所处的环境的变化。弟弟从小被大人们娇惯,在玩笑、惋惜、称赞中变得虚荣;有了后妈以后,他内心消沉,滋长着平庸和冷淡。与弟弟的变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姐姐对弟弟不变的爱——前半部分表现为直接的疼爱和宽容,后半部分则表现为气愤、忧虑和深深的惋惜。

具体写作时,同学们可通过以下三种结构来促成对比:

一、横向对比。即把具有可比性的不同事物、不同态度、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场合内进行比较,比出真假、正误、好坏,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比如两个人、两幅画、两处景色等。

二、纵向对比。即以时间为轴,把同一事物、同一个人放在不同历史时期、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表现出变化、发展的过程。

三、自身对比。指同一事物内部所表现出来的不统一、不协调、自相矛盾的现象之间的对照比较。例如:人物的语言与行动、表象与本质、享受与奉献等相反的对比。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百草园月光
中秋的月光
学校里的“百草园”
三味书屋
月光碎落了
月光改变了我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