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需要快速标配“融”实力

2019-10-18唐佳丽

记者摇篮 2019年8期
关键词:内容为王内生动力走转改

唐佳丽

【摘 要】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已经迅速到来。如果说,几年前,传统媒体记者对“融媒体”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前瞻、探索阶段的话,那么,时下,随着各级媒体单位“融媒体”改革的深入,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也不得不开始重新认识和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并进行从内到外的自我变革。在此过程中,传统媒体记者必须在保持原有优势基础上,走出“舒适区”,学习新本领,用好新本事,继续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关键词】“融”实力   内生动力   内容为王   走转改   战斗力

对许多传统媒体而言,进入融媒体时代的最大掣肘,不是搭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硬件平台时遭遇的技术难题,而是欠缺推动这些硬件平台顺利运转的“软”动力。条分缕析,融媒体时代,记者的“融”实力,正是这种“软”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弃旧观念,践行融媒体改革的内生动力、服务全媒介,提供好内容的实操能力、坚持“走转改”,获取第一手新闻的战斗力……在媒介融合大趋势面前,传统媒体记者,必须让自己快速标配这些“融”实力,才能变转型无力、诸多不适为游刃有余、勇立潮头。

解放思想,激发践行融媒体改革的内生动力

一般而言,长期活跃在新闻一线的采编人员,思想较为开放,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但当融媒体时代到来、媒体内部改革开始时,许多人仍有“猝不及防”之感,对许多在传统媒体工作时限较长的记者而言,这种感觉尤甚。

情感上的猝不及防,大多是思想意识深处“不情愿”情绪弥漫的真实反映。主观上,不愿改变驾轻就熟的写作风格和传播模式,对惯性的“舒适区”有所眷恋;客观上,新媒体传播手段,融媒体工作节奏,也让传统媒体记者心生几分“本领恐慌”。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目前,新兴媒体的崛起,使得新闻传播的格局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网络新闻时效性强、公开性强、交互性强和畅通性强等优势,让传统媒介很难与之抗衡。

对此,著名媒体人卢新宁曾撰文,“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平台、介质或许会式微,但新闻没有消亡,媒体还有责任,理想还有价值,职业还有担当”。诚然,如果传统媒体记者还想在新闻职业之路上前行,继续自己的新闻理想,就必须抛掉旧观念,走出舒适区,解放思想,主动投入融媒体改革的实践。

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充沛的内生动力,当成为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应该首先具备的“融”实力。

服务全媒体,提供好内容的实践能力

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一些“技术派”对传统媒体一直信奉的“内容为王”,频发唱衰之音。值得庆幸的是,一段时期的融媒体新闻实践,让人们意识到,优质的内容始终是吸引读者的决定因素,“内容为王”,是包括新媒体在内所有媒体最重要的生存之道。

媒体经济属于注意力经济,而内容正是汇聚注意力资源的关键。“内容为王”能够成为支撑媒体行业发展的信条,源自“内容为王”本身的重要性和巨大的价值。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尤其要依靠优质内容立足,这是它的生存之本,读者等用户点击新闻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内容。新媒体在以渠道、技术赢人的同时,实际上也更加需要内容的支撑。因此,保持定力,注重原创、做好精品,推出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内容,是融媒体时代保持媒体竞争力的根本。

但是,应当看到,如何把有价值的内容“包装”好,通过新媒体传播渠道传播出去,对传统媒体记者而言,也非易事。不言而喻,学会以数据库为中心,做好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有推动新媒体平台和传统平台互相作用的意识,具备掌握各种媒介的物理使用本领,当然,更要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考核体系等,这些都是传统媒体记者必须掌握的“融能力”。

在此基础上,作为内容和思想的提供者,传统媒体记者还应注重将自身的内容获取能力和策划能力等本来优势,借助现有的资源,进行统筹支配,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内容共享,增强传播效果。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媒体人来说,是挑战,但更是机遇。培养“提笔能写、对筒能讲、举机能拍”的本事,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传统媒体记者一定会在融媒体新闻实践中,让自己的个性价值最大化。

坚持“走转改”,保持脚踏实地的战斗力

眼下,融媒体时代给新闻业态带来深刻的变革。但是,不论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怎样的变化,对记者、尤其是党报记者来说,有一样“基本功”却应始终坚持,那就是,深入基层“走转改”,脚踏实地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离不开“走”出去的脚力。众所周知,鲜活的好新闻离不开记者脚踏实地的基层行。融媒体时代,出自基层的第一手新闻资源、过硬的新闻事实,更应该成为媒体尤其是党媒公信力和传播力的源泉。记者们走出“新闻大厦”、走向一线,才能听到基层最真实的呼声,传递行业最迫切的诉求,也才能更多地为社会发展贡献责任担当,服务改革发展大局。

这种战斗力还需要常写常新的“笔力”。坚持“走转改”,也是出产“好内容”的必由之路。好新闻从不排斥宏大的题材和叙事,但更多的新闻实践也证明,那些每每被人津津乐道的名篇佳作,无一例外都瞄准基层,贴近生活,因为细节最真实,走心才能动人,越是贴近生活的新闻,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只有在基层亲身体验,写出的新闻作品才是真正反映人民群众需求和观点的,才是真实、鲜活而生动的,才是有血有肉激荡灵魂的。这样的新闻作品才能回应时代需求,写到群众的心坎上,也才能称得上是各方满意的“好内容”。

这种战斗力更需要敏锐的“脑力”和“眼力”的配合。新闻常识告诉我们,基层的新闻大多是非常普通的,看似稀松平常,如果是就事论事的报道,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也沒有多少价值。“走转改”要出稿子,出佳作,记者就必须要胸中装着全局,眼睛紧盯政策热点、社会焦点和民生难点,能够举一反三,由表及里,触类旁通,从一般中发现特殊,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中挖掘出新闻亮点来。

综上,传统媒体记者应尽快掌握各类“融”本事,以在融媒体时代,继续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猜你喜欢

内容为王内生动力走转改
故事细节语言
哈尔滨市长宋希斌:深挖“内生动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