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赓将军在长子

2019-10-18王卫星

文史月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陈赓长子司令员

王卫星

鲍店清真寺始建于清朝末期,位于鲍店镇北街路西,坐西朝东。宽阔的寺院内,有轩敞的大殿,有对称的南北讲堂和供沐浴的水房。寺门别具一格,其外两侧建有八字粉壁墙,门额匾上镌刻着三个大字——“清真寺”,是鲍店镇回族人民会聚的场所。

1945年秋,上党战役打响之前,八路军为扫清长治外围的敌军据点,即将吹响攻打长子、屯留等县城的号角。陈赓司令员率领的太岳部队就驻扎在屯长两县交界处的鲍店镇一带作战前的准备。司令部设在鲍店镇东面相距五里之遥的屯留县李坊村。陈司令常常深入各地,了解情况,勘察地形,积极开展工作。一次,他在去往長子县的壁村、草坊一带调查摸底,返回时路经鲍店清真寺门前,幸好见到寺内的几位老乡老正在清扫寺院。当时陈司令员戴着一副黑镜框眼镜,他向几位乡老问这问那,和蔼可亲,显得特别英武干练。经细细询问后,让警卫员从挎包里拿出笔墨,潇洒自如,亲自在寺门外八字粉壁墙的北墙南面上写了一道“命令”。写罢,他自己还认真地看了一遍,就话别而去。几位乡老感激涕零,逢人便竖起大拇指就讲:我们见到了共产党队伍里的一位大官,为保护咱们鲍店清真寺,他写下一道命令。罕见,罕见!可敬,可敬!得之这一喜讯的人,无不为陈赓将军不顾自己的旅途劳苦,时刻心系各族人民的高贵精神所感动。

这道“命令”全文如下:

命   令

全体指战员:

此清真寺乃是当地回族人民汇聚之处。全军将士务必发扬我党之传统,严守革命之纪律,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凡到此者一律不得入内。

此令

陈赓

1945年9月

这道“命令”非常灵验。当时乃至以后,我们的军队在鲍店一带驻扎过很多,往来于清真寺门前的也不在少数。但是,从未见过一兵一将踏入寺门一步。清真寺安然无恙,宗教活动照常举行、毫无干扰。亘古以来,哪有这么好的军队啊!

在旧中国,人民头上压着三座大山,劳苦民众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少数民族人民的遭遇则更惨。在那黑暗的岁月里,鲍店清真寺屡遭践踏,宗教活动常被破坏。例如,1944年,日薄西山的日本侵略军愈加猖獗,占据鲍店的小鬼子也惶惶不可终日。这一年斋月十四日晚,鬼子的夜巡队持枪闯入清真寺,不由分说把正在过“十四”的阿訇、乡老等二十余人抓押在弘部,以“私通八路”威胁、刑讯,狂叫要“烧掉清真寺”。这一事件激起鲍店回族、汉族人民的公愤。当夜至第二天,在弘部门前陆续聚集了上千人,同鬼子作斗争。鬼子见人越聚越多,也找不到什么有力证据,不得不把人放了出来。

抚今追昔,事实是最具有说服力的。鲍店清真寺的阿訇、乡老们的思想在改、在变,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真正是正义之师,无往而不胜。从此,乡老们宣传、带动鲍店回族人民拥护共产党,热爱子弟兵,家家把最好的房屋腾给自己的军队住,户户为自己的军队做好战前准备创造条件。解放长子,解放屯留,夺取上党战役的胜利,直至埋葬蒋家王朝,鲍店回族人民同各族人民一样,做军鞋,送公粮,抬担架,参军参战,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规律。

鲍店清真寺历经沧桑,尤其是战火纷飞的年月,能够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与陈赓将军的亲自关怀是分不开的。如今,鲍店清真寺已是一派崭新景象。每年开斋节,乡亲们同大家一起,重温陈赓将军的“命令”,望着眼前的清真寺,心情异常激动,千言万语表达不尽对陈赓将军深深地敬仰和怀念,都表示:“我们要不断用陈赓将军的‘命令教育子孙后代,永远缅怀陈将军的功德,世代不忘共产党的恩情,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加快改革开放,发展农村经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各族人民的幸福,继续做出我们鲍店回族人民的新贡献”。

1945年8月下旬,上党战役的前夕,三八六旅的二十团、三十八团和七七二团,集结在屯留县的丈八庙待命。9月7日陈赓司令员、周希汉参谋长、刘忠旅长和楚大明、周学义两位团长,亲自带领各团的连以上干部,前往长子县城北关外的坝里村观察攻打北高庙的地形。

北高庙坐落于长子县城以北,地形凸起,北高南低形似熨斗,故自古称之为“熨斗台”。北高庙至高点海拔1043米,明显高出县城的各个地方。在北高庙北面的最高点上,敌军筑有坚固的碉堡。长子县城守敌阎军挺进第二纵队司令白映蟾,以北高庙的有利地形作为屏障控守长子城。因此,我军要占据长治守敌的外围主要据点之一长子县城,就必须首先攻破长子县城守敌的屏障北高庙。攻克这一战略据点,对于整个上党战役的顺利推进是至关重要的。

坝里村位于北高庙正北方向的500米处,是个开阔地带。从坝里村观望北高庙好似一座小山头;从北高庙俯瞰坝里村是居高临下,一览无余。9月7日下午黄昏时,陈赓司令员等首长各骑一匹战马来到坝里村。当时,地里的田禾长有一人多高,不利于观察地形。为此,首长们便选择村南一座孤立的观音庙作为掩蔽处。该庙距北高庙只有二百多米,有利于观察北高庙地形的全貌。去往观音庙观察地形时,为了不让北高庙的守敌发现,走田埂小道,结果战马踩坏了一些田禾。陈赓司令员发现后,当即对干部战士说,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注意群众纪律,损坏了群众的田禾就得赔偿,不能一走了之。接着便吩咐周希汉参谋长亲自去清点一下损坏了多少,一定要照数赔偿。周参谋长清点后给村民们赔偿了粮票(太岳票),并给该村群众写了一封道歉信。这件事不仅教育了我军干部战士,重要的是深得民心,受到坝里村群众的热烈拥护,村民们纷纷议论说:八路军就是好,马踩坏了田禾还要照数赔偿,真是人民的子弟兵。北高庙住的那伙警备军同土匪一样,进了村见啥抢啥,我们就是去县城买上一些东西,返回路过北高庙时还要被他们抢走。

9月10日,三八六旅的二十团、三十八团和七七二团奉命攻打长子县北高庙。当天晚上八路军到达坝里村时,村民们主动腾出房子给战士们住,还热情地介绍北高庙内的警备队情况。我军为了迅速的攻下北高庙,需在夜幕的掩护下,从北高庙的东侧掘壕至北高庙墙根底下。当战士们紧张地掘壕时,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援。村民们得知战壕上面需铺设木板,以供战士们爬登云梯之时用,都争先恐后的献出自己的木板。在广大群众的积极支援和热情鼓舞下,仅一夜的时间就顺利的完成了掘壕二百余米的艱巨任务。

9月15日晚上六点半,随着一声战争号令,战士们一个个像夜老虎一般,勇敢地向敌人猛冲猛打,只打了两个钟头,我军就胜利地占领了北高庙,为解放长子县城扫清了外围屏障。

陈赓将军不但是毛主席军事路线、战略思想、作战方针的忠实执行者,而且是一个爱兵如子、关心下级、具有卓越指挥才能的高级将领。他对一些至关重要的关键性战斗,总是要经过周密部署,亲临战斗第一线,随时掌握战机,以达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预期目的。

1945年9月间,在解放长子县城的激烈战斗中,为了把准战机,陈赓将军曾五次深入到战斗的第一线。

第一次是在9月13日的上午,当攻打长子城的战斗打响后,他深入战斗的第一线。他来到离前沿战地只有几十米远的地方时,便被我哨兵发现,并立即报告战地指挥员。连长岳明月和三营长康烈功一块出来迎接陈赓司令员,司令员坦然笑着对大家说:“现在战斗开始了,你们要专门组织一个运输队,把手榴弹尽快运到最前面,要保证最前沿的战士有足够的手榴弹使用。”

当天下午,陈司令员第二次来到突击队。他对突击队员说:“一两个手榴弹爆炸了,它的威力并不太大,但只要向敌群中扔多了,特别是像集束手榴弹,或是排子手榴弹投向敌群中开了花,这样它的威力就会大很多了。如我们的手榴弹在敌人头上像雨点似的爆炸了,炸不死,也能炸伤,起码也可以把他们炸的头昏眼花。这时,烟雾和尘土把敌人的眼睛遮住了,使其失去了战斗力,我军就可以乘机冲上去,那就能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

在部队登城之前,他第三次来到前沿阵地上,对正在待命支援登城部队的射手们说:“你们首先要集中一切强有力的火力,坚决把敌人的火力压下去,稳准狠地把他们彻底摧毁,以掩护我军的投弹组、爆破组、架梯组、突击队能顺利到达预定的位置,使他们能迅速隐蔽接近城墙,做好登城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然后再掩护他们顺利地登上城墙。

在18日的7时许,正当我二十团刚刚转入到纵深战斗时,陈司令员为了便于就近指挥,及时掌握战斗情况,他冒着枪林弹雨,又第四次亲临战斗前线了解战情,指挥战斗。

当我军利用云梯登城墙进行攻城时,陈司令员第五次深入前沿阵地,并亲自登上云梯指挥。他对战士们说:“登城攻击时,一是动作要灵敏,二是登云梯的距离不要太近,否则就会出问题,尽量减少伤亡。万一云梯断了,不但会增加伤亡,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战机,影响战斗任务的顺利完成。”

陈赓司令员在指挥攻打长子县城的攻坚战中,为了战斗的顺利进行,做到了身先士卒,一次次地不顾个人安危冒着枪林弹雨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极大鼓舞了战士们的勇气和斗志,使战斗很快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种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是永远值得世人称颂的。

猜你喜欢

陈赓长子司令员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1973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纪实
共和国农机“长子”成长记
建设鞍钢文化再创“长子”辉煌
中国现代文学中长子形象分析
传奇上将杨成武
陈赓 三“骗”彭德怀
陈赓敲竹杠
“长子”的麻烦
肥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