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在硬式内镜器械集中处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2019-10-18陈瑞莲姚铁祥姜红卫唐喜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9期
关键词:硬式目镜器械

陈瑞莲 姚铁祥 姜红卫 唐喜艳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 547000

腔镜技术是一种借助摄像器械和光源进行操作的微创的手术方法[1],备受推广,乐为患者接受。硬式内镜以其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硬式内镜器械结构多为组合式管腔、材料多元化且精致,价格昂贵,手术后处理复杂、环节多,且易损坏、丢失,如不加强环节质量控制,难免造成器械损坏、丢失,妨碍手术正常进行。因此,如何做好硬式内镜器械集中处理、合理流程、各环节质量控制,防止器械组件损坏、丢失,消毒灭菌彻底,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我院于2016年1月起在常规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对硬式内镜器械集中处理中的清洗、消毒、灭菌、运送环节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目前有腹腔镜10套、宫腔镜3套、肾镜2套、椎间孔镜1套、关节镜1套、前列腺电切镜2套、甲状腺镜器械1套,共22套。于2014年1月1日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2016年1月起对硬式内镜器械集中处理的关键环节实施严格管理,加强控制措施。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前),采用常规规范化集中处理;观察组:2016年1月—2017年12月(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后),采用加强环节质量控制。两组人员配置均为同等条件(18人,相同年龄、学历、职称、工龄等),且所使用硬件设施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规范化集中处理:(1)人员培训:由专门的小组成员负责硬式内镜器械的回收、清洗和消毒;小组成员上岗前接受统一规范化培训,熟悉硬式内镜器械的管理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2];(2)专职成员与手术室护士完成交接工作后,将其运送至消毒供应中心,然后按照流程进行处理(冲洗→拆卸→多酶浸泡→刷洗→漂洗→消毒→干燥),根据器械的种类与材质选择清洗方式和灭菌方式。观察组:实施加强环节控制集中处理:(1)人员培训:安排硬式内镜器械专职人员到手术室跟台见习各种腔镜手术,熟悉各种硬式内镜器械及附件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由厂家工程师现场培训[3],讲述硬式内镜器械内部结构,演示拆卸与组装技巧、清洗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器械的维护保养。(2)回收清点:专职人员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时,清点硬式内镜器械数量和完整性,确认无误后方能签收。回收后仔细检查器械零部件,如光学目镜镜体有无损坏,镜面有无裂痕,导光束表面及接口处有无破损等等,一旦发现器械螺丝及零部件有所缺失或功能损坏应立即上报手术室。(3)清洗流程;清洗前准备好高压水枪、气枪、专用软毛刷、专用内镜清洗酶液、消毒液、润滑防锈剂等等。根据内镜器械材质结构及说明书选择手工清洗或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机械清洗方法,如光学目镜、导光束或电凝线、精密的穿刺针、带有陶瓷材料的鞘等,只能选择手工清洗,不得使用超声机清洗,以免损伤其完整性[4],手工清洗时轻拿轻放,规范操作,导光束、电凝线在擦洗时避免过度拉拽,否则造成导线外露影响正常使用,导光束、电凝线用75%酒精软布擦拭消毒,光学目镜镜面使用75%酒精进行清洗,禁用纯酒精(95%)以上,以免造成镜面损坏。拆卸后的精密小配件装在精密篮筐内进行清洗消毒,以防丢失。(4)检查保养:器械清洗后由腔镜专职人员严格检查器械清洗质量及性能情况:①管腔器械使用高压气枪将管腔内的水分吹到白纱布上,如纱布有污渍或有血迹等,说明器械清洗不彻底,应重新清洗;②检查光学目镜镜体是否完整无磕痕、轴杆有无凹陷或刮伤,轴杆是否平直无弯曲,检查镜头功能及成像质量,将镜头对准参照物,目镜距离参照物在5cm以内,缓慢旋转360°进行目测,若所视成像不清晰、变形,物镜上有雾,说明密封端有泄露,应维修或更换。③仔细检查硬式内镜器械及小附件数量和完整情况,确定无误后严格按照保养方式进行保养。(5)包装及灭菌:包装前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再次检查硬式内镜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性能完好性,合格后按要求组装,精细部位使用保护套,光学目镜宜放置专用带盖、带槽的器械盒内单独包装,导光束及电凝线保持直径>15cm的盘绕无锐角方式放置,完成包装后在包外粘贴具有追溯性的二维条形码标签,并双签名,然后消毒员根据硬式内镜器械的材质及厂家说明书选择灭菌方式,如选择压力蒸汽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等等。(6)发放与接收:硬式内镜器械经过灭菌合格后由发放人员根据包外标签名称,在信息系统内扫描二维码发放,并由专人运送到相关科室进行交接,双方确认无误后相关科室人员扫描二维码予以按收。(7)建立奖惩制度:细化环节、细化责任,按出错概率及大小程度给予绩效处罚,工作认真细致、效率高者给予奖励,并与评先、评优、晋升及外出学习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向上。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硬式内镜器械集中处理过程器械损坏、丢失件数、清洗包装合格率进行比较。临床满意度调查采用谈话和问卷,≥90分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器械损坏并丢失、清洗、包装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后员工人文素质、工作责任心、业务能力及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并且自主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临床满意度大幅度上升(由92%上升至98%)。

表1 两组硬式内镜器械集中处理情况

3 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后硬式内镜器械各环节处理合格率明显高于控制前,器械损坏、丢失数也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加强环节质量(特别是关键环节)控制可以提高硬式内镜器械使用安全性,各环节质量达标,能及时发现硬式内镜存在问题,立即展开专门调研,从而进行有计划的、针对性的干预,采取改进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解决,保证器械使用的安全性及准确性,避免对手术造成影响,保障手术顺利实施、安全完成;关键环节如清洗环节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我们严加控管,取得满意效果;加强专职人员培训和派到手术室跟台见习各种腔镜手术,使得专职小组成员对硬式内镜器械结构、功能及各环节的处理了如指掌,降低环节出错率,减少器械损坏、丢失,减少重复环节,大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细化流程控制、细化环节责任,建立奖惩制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降低出错率,减少返修,延长器械使用寿命,减少成本支出,达到低耗、安全、高效的效果,确保手术安全,避免因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而引发的医疗纠纷,同时,减少消毒供应中心与相关科室间的矛盾,提高腔镜使用科室和病人的满意度,提高社会满意度,扩大医院知名度,为创建品牌医院添砖加瓦,充分体现大医精诚精神。

总之,加强硬式内镜环节质量(特别是关键环节)控制,是确保硬式内镜器械消毒或灭菌彻底,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器械损坏、丢失、减少重复环节、减少返修,降低成本及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硬式目镜器械
便携式无线显微投影目镜
PDCA循环法在消毒供应中心硬式腔镜管理中的应用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大生产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硬式内镜的清洗、消毒与灭菌该怎么做?
GGS金钢悟空目镜初体验
使用显微镜电子目镜 优化生物学实验操作
健身器械
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器械动态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