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核磁共振技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

2019-10-18曾堂宏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9期
关键词:半月板影像学膝关节

曾堂宏

江西省萍乡市赣西医院放射科 337000

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高能量损伤事件发生率极高,膝关节损伤是临床最常见的关节损伤类型,该关节是人体承重的重要关节,其结构较为复杂,且因长时间承重的关系,其关节较为脆弱,容易遭受外力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1]。在临床上,膝关节损伤类型主要有关节腔积液、软骨骨折、半月板受损及韧带损伤等,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正常的膝关节功能,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巨大伤害[2]。据研究,及早对该类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干预,可促使其关节功能及早恢复,而临床对症治疗的有效性则有赖于检查诊断的准确度。为此,临床尤其重视对膝关节损伤检查诊断的研究,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3]。本文主要选取CT、MRI检查技术进行对比,以分析MRI技术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69例,对其临床影像学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因其检查技术不同分对照组(CT)、研究组(MRI)。所有患者经最终病理检查均符合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标准,并知晓本次研究的目的、意义,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意识障碍者或患有精神类疾病者;(2)合并重要器官疾病者;(3)非膝关节损伤者;(4)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同时,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69例患者中男34例,女35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8.62±5.18)岁;受伤至来院就诊时长2h~5d,平均为(27.62±1.52)h;关节镜诊断受损类型:21例为半月板损伤,7例为骨质改变,23例为关节腔积液,18例为韧带损伤。

1.2 方法 对69例患者分别予以CT、MRI技术检查,其中对照组予CT检查:设备CT机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Spirit,取患者仰卧位,引导其将双膝关节伸直,并使用器械将其固定住;首先让其足部先进,其双膝扫描从患者胫骨近端开始,一直到股骨远端,其扫描层厚相关参数设置为1~2mm;在骨窗端详细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待扫描结束后降低影响数据传至工作台或处理站,以对其图像数据进行重建。研究组则采用MRI技术检查,方法如下:设备MRI机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ultiva 1.5T,在患者病变的双膝关节进行扫描,扫描时医嘱患者双膝保持自然伸直的状态;其扫描序列位分别是冠状位、横断位及矢状位,主要采集图像为T2WI、PDWI-FS、T1WI;扫描相关参数设置情况:扫描层间距为1mm,层厚为3mm,而扫描视野(FOV)、激励次数分别为:150mm×150mm、2。两组检查成像均交由同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阅片师进行分析、评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检查诊断的效果,利用关节镜检查结果为评定标准,以分析其膝关节损伤的类型诊断情况,一共分4种类型,分别为半月板损伤、骨质改变、关节腔积液及韧带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准确率较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查诊断结果

3 讨论

膝关节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的关节受损类型,其致病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暴力打击等。该关节为人体关节中最大的关节,其结构相比复杂,在人体承重等方面有重大作用,当其受损需及时治疗,否则严重影响其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传统临床诊断膝关节损伤存在一定难度,与其膝关节损伤程度、类型相关,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临床检查诊断不断提高,为病情诊断、治疗及评估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影像学诊断是临床最常见、直观的诊断方法,常见的检查技术有CT、X线及MRI,但X线、CT检查存在一定局限性,其对膝关节中半月板损伤、骨挫伤、肌腱损伤及韧带损伤的检查诊断效果并不理想。据相关报道,骨挫伤属于膝关节损伤中常见类型,其主要因骨髓受损后出现轻微骨折、充血、水肿的症状,CT、X线无法有效清晰地观察到骨小梁轻微的断裂,与该技术分辨率较低有关[4]。因此,CT检查存在一定的漏诊风险,严重影响着后期治疗的开展。另外,CT检查属于一种辐射性检查,对人体可能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其临床检查诊断的有效性、安全性较差。临床检查膝关节损伤情况,一般以关节镜作为标准,该技术在受损的关节腔内部进行检查,可有效地观察其受损关节的类型、程度,如半月板、韧带及关节滑膜等,但该检查技术易使关节二次受损,不利于患者预后治疗。因此,临床研究以高效、准确的方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检查,以提高膝关节损伤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MRI属于最先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该检验方法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且可多方位观察其受损部位,进而为临床检查诊断提供详细、全面的数据信息,利于医师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利用MRI技术检查,其69例患者的膝关节损伤类型诊断准确率高达98.55%(68/69),而CT检查的对照组为86.96%(6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MRI技术中不同图像采集所反映出受损信息重点亦有所不同,可有效地提高检查诊断的精准度,其中T1WI信号主要显示的是受损部位的解剖结构,而与T2WI信号相结合后,可呈现更为丰富的病情信息情况,进而可有效地评估膝关节受损的类型、程度等。据相关文献研究,若集合STIR技术检查,还可进一步观察受损关节的骨髓情况,以更详细诊断患者病情,为临床后期治疗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5]。同时,MRI技术操作简单、便捷,且无辐射性不良影响,其检查诊断的安全性、有效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损伤患者使用MRI技术检查,可精准地评估地受损类型、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高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猜你喜欢

半月板影像学膝关节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