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显微根尖手术与传统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对照研究

2019-10-18戴辛鹏周立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9期
关键词:根尖周炎患牙线片

戴辛鹏 周立波 王 晗 赵 玥

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7

慢性根尖周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根尖外科手术是其有效治疗方式,但因根管系统较复杂,以往传统的根尖外科手术受到器械、设备及材料等因素的制约成功率并不高,只有50%左右[1-2]。随着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根尖外科技术中的应用也开始引起临床的重视,显微根尖外科技术通过放大和照明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根尖细微渗漏结构,彻底清除根尖炎症组织并充填根管,改善患者口腔咬合功能,其手术成功率高达80%~95%,显著高于传统根尖手术治疗。为进一步研究显微根尖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次研究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6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给予显微根尖手术治疗,并与传统根尖手术治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12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符合慢性根尖周炎的诊断标准;满足根尖手术治疗指征;精神正常;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根尖手术治疗禁忌证;根管变形严重;根管侧穿;免疫功能缺陷;不适合保留的患牙;牙髓—牙周联合病变。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显微组与传统组,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见表1。

表1 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根尖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牙松动度、有无叩痛,通过X线片观察根管与根尖周情况,安排同一医师进行手术操作。传统组采用传统根尖手术治疗,术前常规口腔消毒、铺巾,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进行局部麻醉,麻醉后通过橡皮障隔离下术区,于患牙牙根处做弧形切口,给予翻瓣、去骨、开窗处理,充分暴露患处根尖,彻底清除肉芽组织以及炎症病变组织,通过金刚钻针45°截除根尖,根尖倒充后采用银泵充填、缝合。显微组则给予显微根尖手术治疗,术前常规口腔消毒、铺巾,采用2%利多卡因5ml进行局部麻醉,于患牙唇颊侧做一切口,在显微镜下给予翻瓣、去骨、开窗处理,将根尖暴露3mm,刮除根尖炎症组织,通过10#K锉疏通根管至锉尖与根尖孔平齐,切除根尖1~3mm,并在显微镜下定位根管,染色,制备洞型,深度为3mm,采用三氧矿化物凝聚体行根尖倒充,检查骨腔无异物后复位瓣膜。二组患者根管充填中常规拍摄试尖片和术后片,术后24h间断冰敷,1周后拆线,嘱咐患者术后尽量不要用患牙去咬硬化,定期回院复诊。

1.3 评价指标 (1)术后7d通过VAS疼痛评分法对二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总分值10分,0分表示无痛,1~3分表示轻微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剧烈疼痛[3]。(2)对二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其疗效,若术后无自觉症状,牙齿咬合无异常,X线片检查提示骨再生程度大于90%,根尖充填严密合适,根尖周正常则表示治愈;若术后症状与体征较轻微,牙齿咬合轻度异常,X线片检查骨再生程度为50%~90%,根尖阴影面积减少或已有新生骨形成则表示有效;若术后症状与体征依然较明显,牙齿咬合异常较明显,X线片检查提示骨再生程度不足50%,根尖伴有红肿或瘘管,根尖周阴影无缩小甚至扩大则表示无效[4]。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通过SPSS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给予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水准,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组患者术后7d疼痛发生率比较 根尖手术治疗后,显微组的疼痛发生率为11.67%,低于传统组的65.00%(P<0.05),见表2。

表2 二组患者术后7d疼痛发生率比较[n(%)]

2.2 二组患者术后半年疗效评价 根尖手术治疗后,显微组术后半年有效率为96.67%,高于传统组的80.00%(P<0.05),见表3。

表3 二组患者术后半年疗效评价[n(%)]

注:*与显微组比较,χ2值=8.086 ,P值=0.004。

3 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是一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的根尖炎症,根管治疗术依然是其首选治疗方式,但因根管系统较复杂,根管治疗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大多患者需采用根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以往传统根尖外科手术治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口腔咬合功能,但其术后疼痛感较为严重,疗效十分有限[5]。近年来,随着口腔手术显微镜器械的广泛应用,根尖外科手术亦不断进步,其在慢性根尖周炎中的应用效果也逐渐受到临床认可。有研究表明[6],显微根尖外科技术的应用使得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由以往的73.33%上升为96.67%,疼痛发生率由以往的30.00%降为6.67%。这与本次研究相符,本次研究对显微组采用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治疗后,显微组术后半年有效率为96.67%,高于传统组的80.00%,显微组的疼痛发生率为11.67%,低于传统组的65.00%(P<0.05)。

根尖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彻底清除根管内外的炎症组织并严密填充根管,促使病变愈合[7]。通过研究发现,显微根尖手术相较于传统根尖手术来讲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8-9]:(1)显微镜下手术具有放大和照明等优势,更容易分辨骨组织和牙根,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根尖情况并准确清除病灶,减少术中不必要的探索,避免术中牙体组织损伤,减轻术后疼痛;(2)显微根尖外科手术能够清晰探查到根尖截面,沿着根管方向进行根尖倒预备,洞深3mm,有效避免根尖切削与微裂的发生,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3)显微根尖手术的根尖去骨量仅为3~4mm,显著少于传统根尖手术的8~10mm,根尖切除的角度为0°~10°,基本与牙体长轴垂直;(4)根尖倒充填材料也是根尖外科手术治疗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中显微组采用三氧矿化物凝聚体行根尖倒充,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有利于促进硬组织的再生,进而促进病变的愈合。

总的来说,对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采用显微根尖手术治疗,相较于传统根尖外科手术来讲,其清除效果更为彻底,根管填充更为严密,且能够显著缓解术后疼痛感,改善口腔咬合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根尖周炎患牙线片
体检要不要拍胸部X 线片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1例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根管治疗联合瘘道刮治治疗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探讨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不同根管充填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观察
医院放射科X线片的质量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