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结内/外病变临床特点分析

2019-10-18田婷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9期
关键词:淋巴瘤艾滋病淋巴细胞

田婷婷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放射科 410007

近年来,随着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临床的普遍以及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相关的机会性感染发病率,使得艾滋病患者的寿命得到延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然而,其他艾滋病相关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下降,艾滋病相关淋巴瘤(AIDS related lymphoma, ARL)的发病率却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并逐渐成为最常见的艾滋病相关恶性肿瘤[1-2]。在发展中国家,淋巴瘤的发病率并没有下降,而是越来越常见[3]。为评估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结内及结外病变临床特点的差异性,现对本院2011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56例,其中31例以淋巴瘤为首发症状;男45例,女11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4.45±13.96)岁;最短病程1d,最长病程10年;CD4+T淋巴细胞计数5~600个/μl,平均值(163.96±138.01)个/μl,中位CD4+T淋巴细胞计数143个/μl。大部分病例病检结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2 主要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确诊HIV至今的时长)、CD4+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有无B症状(体质量减轻>10 %、发热和夜间盗汗症状)、是否进行HARRT治疗。根据影像诊断学(B超、CT以及MRI)确定病变部位,将病人分为结外病变组及结内病变组。

2 结果

本文56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结外病变(目前通用的结外淋巴瘤的定义是:当患者经过全身检查后发现淋巴瘤主体病变在结外, 此时, 淋巴结无病灶或只有轻微病变, 即结外病灶大于75%, 而结内病灶小于25%)有23 例,累及多发器官及组织,包括颅内(1例)、肺内(3例)、胸壁(2例)、肝脾(10例)、胃肠道(9例)、肾上腺(2例)、椎体(1例)、肛周(1例)、附件(1例)等。艾滋病相关淋巴瘤患者结内病变33例,多发生于颈部、腋窝、纵隔、腹膜后淋巴结,少数发生于锁骨上、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50例病检结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另外还有3例外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B细胞淋巴瘤,1例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LD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B症状、是否进行HAR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病例资料及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艾滋病相关性淋巴瘤(HIV/ AIDS related lymphoma,ARL) 是一种与HIV病毒感染相关的淋巴组织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国内外学者[4-6]研究发现,AIDS患者发生淋巴瘤的概率高于非AIDS人群,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时[7],而且本研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病例数为35例,占比62.5%,与他们的研究结果相似。

ARL的临床表现十分多样化,这主要与其累及的部位有关,而且本文发现艾滋病相关淋巴瘤结外病变患者B症状的发生率大于结内病变患者,而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ARL既可以首发于淋巴结以及淋巴器官,也可以首发于淋巴结外的组织,例如中枢神经系统、消化道、肺部、肝脾或者骨髓,肾上腺、乳腺则比较少见。浅表部位的淋巴结肿大一般发生于颈部、腋窝以及腹股沟区域的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非常明显,且在短时间内倍增显著,直径往往>30mm,由于供血不足,其中经常可见坏死[8-9]。一项关于ARL的研究显示,ARL病理分型主要以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为主,而T细胞来源的淋巴瘤仅占3%左右[10]。本研究中有50例患者的病例类型为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占比约89.3%,与其研究结果相似。另外,本研究中31例(55.3%)ARL患者因淋巴瘤引起的临床症状就医,从而发现HIV的感染,表明淋巴瘤是艾滋病的首发症状之一,因此需要对淋巴瘤患者进行HIV的筛查,有助于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本文男女发病比例为45∶11,与其他国家ARL患者的性别比相似,可能是由于感染HIV的男性人数远高于女性人数导致的[11],本研究发现未经HARRT治疗者结外病变多于结内病变,而且行HARRT者,病程越长,结内病变者越多,可能是由于经过HARRT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中的病毒被清除,但是HIV病毒仍然能够在淋巴结中复制[12-13]。根据笔者的研究结果,当患者病程越短时,结外淋巴瘤发生的概率越高。国际淋巴瘤预后指数(IPI)包括年龄、行为状态、结外病变受侵部位数、Ann Arbor分期、LDH五个因素,因此,应警惕淋巴瘤结外病变的发生以及发展,本研究还需大量的样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淋巴瘤艾滋病淋巴细胞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