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能谱成像评价胰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价值分析

2019-10-18时光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中心区能谱胰腺癌

时光丽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胰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发现率低,仅Ⅰ期与少数Ⅱ期患者可通过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预后较差。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抗血管生成治疗等生物疗法成为目前胰腺癌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同时,疗效的动态化评估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1]。能谱CT具有物质分离技术,能够将水、钙等不同基物质进行利用,获取碘基图像,并对相关物质浓度值进行定量分析,成为目前评估胰腺癌临床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2]。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评估能谱CT成像对于胰腺癌抗血管治疗效果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选择22只BALB/c裸鼠[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09-0003]作为试验动物,均为雄性,周龄6~8周,体重18~20g,于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屏障系统环境下进行饲养,温度始终维持在23~25℃,湿度始终维持在45%~50%,严格消毒整个饲养环境,人工控制12h昼夜变换变换光照,所食饲料与饮水均进行消毒喂养,所有实验操作器材、相关用品均严格进行灭菌处理,实验全过程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1.2 实验方法 细胞培养方法:用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对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上海奥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细胞培养,置于恒温孵育箱内进行单层培养,培养环境设置:温度37℃,CO2浓度5%,湿度饱和。

细胞接种方法:细胞株进入对数生长期时,用0.25%浓度的胰蛋白酶溶液给予传代消化,洗涤离心处理,计数,于裸鼠腋窝皮下接种0.1ml混悬液,混悬液中含单细胞量为1.0×107,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每7d用游标卡尺精确测量肿瘤大小。

实验动物分组方法:22只小鼠于种植肿瘤细胞14d后,随机选择20只荷瘤鼠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只。观察组于肿瘤种植后15d、22d,向腹腔内注入含有贝伐珠单抗的0.1ml生理盐水溶液,确保每只小鼠贝伐珠单抗剂量为10mg/kg。对照组则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两组小鼠均于肿瘤种植后28d给予能谱CT扫描。

能谱CT检查方法:采用GE Discovery CT750 HD 宝石能谱 CT进行检查。检查前消毒裸鼠,并向腹腔内注射浓度为6%的水合氯醛溶液,注射剂量100mg/kg,裸鼠麻醉后,将裸鼠以俯卧位固定于动物固定架上,固定其躯干与四肢,注意保暖。启动能谱扫描模式(GSI),扫描全部肿瘤组织与肝脏组织,管电流600mA,管电压80kV与140kV,层厚0.625mm,螺距0.984,探测器0.625mm×64,FOV 250×250,矩阵512×512,螺旋扫描速度0.6s/360°。常规平扫后,经尾静脉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入含浓度300mI/ml碘海醇的生理盐水0.08ml,注射速率0.02ml/s,在4s内完成注射,注射后10s、20s、60s时,分别给予增强扫描,同样扫描肿瘤组织与肝脏组织,扫描参数设置与平扫相同。

图像处理方法:所有图像均上传至GE AW4.4工作站,挑选肿瘤显示最佳KeV图像,在图像中的肿瘤最大径层面上,分别于肿瘤边缘区、中心区、肝脏内非血管区域设置大小相同的ROI区域,避开坏死灶、钙化灶、出血区。连续选择2个层面ROI,取2次的平均值,记录ROI内碘含量,根据碘基图计算,计算标准化碘含量值,计算公式为标准化碘含量值=测得的肿瘤组织碘含量/同期相肝脏碘含量。

染色处理:肿瘤种植第28天行能谱CT检查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提取裸鼠体内肿瘤组织,给予HE染色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染色处理。将染色后的切片置于×100倍镜下观察并明确肿瘤内血管密度最大处,再置于×200倍镜对5个视野内的微血管进行计数,取5次计数的平均值。一个微血管就是在镜下显示为棕黄色或棕褐色的一个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丛,当结构不相连时,其分支结构也对应一个血管计数,但不对厚壁血管或超过50μm管径的血管进行计数。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期扫描时两组裸鼠的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心区的碘含量标准化值,分析三期增强扫描肿瘤组织碘含量与MVD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两组裸鼠三期增强扫描时的肿瘤边缘区与肿瘤中心区碘含量标准化值 两组实验裸鼠三期增强扫描时的肿瘤边缘区碘含量标准化值均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区(P<0.05);观察组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心区三期增强扫描碘含量标准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数值(P<0.05),见表1。

表1 两组裸鼠三期增强扫描时的肿瘤边缘区与中心区碘含量标准化值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肿瘤中心区、边缘区的三期增强扫描值比较,*P<0.05,#P<0.05。

2.2 两组裸鼠MVD值比较 染色处理后微血管计数分析显示,观察组MVD值为17.18±1.71,对照组为47.11±3.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肿瘤组织碘含量与MVD相关性 能谱CT三期增强扫描显示,肿瘤边缘区碘含量标准化值与MVD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38(P<0.05)、0.819(P<0.05)、0.955(P<0.05),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3 讨论

能谱CT能够将混合能量成像模式转换为单能量成像模式(keV),不仅能够提供传统的影像学扫描图像,还能够提供单能量图像、基物质图像、能谱曲线、有效原子序数等图像与信息,通过物质分离技术,能够充分利用水、钙等不同基物质,并根据生成的基物质图像,对基物质浓度进行定量检测与定性分析。能谱CT的伪影去除效果佳,可有效优化图像质量,对比图像噪声比,并运用数字减影系统与瞬时转换的高压发生器等成像系统,在图像质量方面获得更高的优越性。在肿瘤诊断与治疗评估中,能谱CT能够运用物质分离技术,将水、碘设置为基物质,并生成碘基图,运用碘基图定量分析病灶摄碘情况,间接反映肿瘤血供情况[3-5]。

碘基图在碘浓度分析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CT增强扫描使用的对比剂主要物质成分为碘,因此,通过增强扫描生成的碘基图像在分析肿瘤血供情况方面有显著的优势[6-8]。本研究显示,能谱CT能够对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心的三期增强扫描碘含量进行标准化值定量分析。采用贝伐珠单抗进行抗血管治疗后,肿瘤内部组织结构有了变化,能够进入肿块中的碘也会出现变化,这种变化会反映在肿瘤组织的碘含量变化中,选择ROI进行计算比较,能够分析不同组织部位的碘含量值差异[9-10]。本研究显示,两组实验裸鼠三期增强扫描时的肿瘤边缘区碘含量标准化值均显著高于肿瘤中心区(P<0.05);观察组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心区三期增强扫描碘含量标准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应数值(P<0.05),经过抗血管治疗后,肿瘤内部的碘含量显著降低。经过后续切片染色分析,肿瘤边缘区碘含量标准化值与MVD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表明碘含量能够间接反映治疗前后微血管变化情况,是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评估的一个可靠指标[5]。

综上分析,实验提示,能谱CT能够对活体内的肿瘤组织碘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有效反映肿瘤组织血流灌注情况,以此评估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中心区能谱胰腺癌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能谱CT在术前预测胰腺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CT能谱成像在鉴别肾上腺意外瘤:乏脂性腺瘤及嗜铬细胞瘤中的价值
能谱CT对肺内占位良恶性鉴别及诊断价值
转向盘中心区试验及数据处理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电子材料分析中的能谱干扰峰
承德县:承平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
城市中心区规划的空间理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