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特征约束下的碳信息披露水平研究
——基于沪深A股采掘业的面板数据分析

2019-10-18曾华锋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变量样本特征

丁 静,曾华锋

(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

最近几年,随着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变暖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对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如何解决气候变暖和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碳排放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减排压力随之增大。受政府和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外部压力,企业应当积极承担起节能减排责任,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碳信息披露是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我国碳信息披露工作起步较晚,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普遍较低,并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均落后于西方国家。那么,我国碳信息披露现状究竟如何?在影响碳信息披露的众多因素中,公司特征因素会如何影响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我国碳信息披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1 文献回顾

本文研究了公司特征(包括股权特征、市场特征、业绩特征和财务结构特征在内)对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发现国内外学者在公司特征对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公司业绩特征:崔也光,李博等人(2016)研宄表明,碳信息披露水平与盈利能力正相关[1]。李飞、黄乐(2016)以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公司内部环境因素,在可持续发展视角对碳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盈利能力对披露水平显著相关[2];②公司市场特征:霍少博(2013)选取资源型上市公司为样本,结果表明,上市年限与碳信息披露水平不相关[3];③公司股权特征:王仲兵(2012)选取90家社会责任股的企业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碳信息披露的动因,结果表明,股权性质与碳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4];④公司财务结构特征:董凤全(2013)对97家化工化纤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负债水平与碳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5];Ella&Sandra(2011)的研究表明,碳信息披露水平与负债水平显著负相关[6];陈华等人(2013)选取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司特征与碳信息披露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与碳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7];Brammers和Pavelins(2006)以英国大型企业为样本,大公司更容易受到政府、媒体和公众等外界的关注,因此公司倾向于不断提高信息披露水平满足外界的信息需求,以此获得公众与投资者的支持[8]。

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公司特征是碳信息披露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尚未达成一致。本文以采掘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一步研究了公司特征因素对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文基于已有文献,将公司特征变量划分为公司股权特征、业绩特征、市场特征和财务结构特征四大类,具体分类如表1所示。

表1 公司特征因素

2.1 盈利能力对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在环境保护工作上越会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为了显示对社会福利的贡献,往往会选择披露更多的环境绩效信息[9]。由此提出假设1:

H1:盈利能力与碳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

2.2 流动能力对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

公司的财务状况可以通过其流动性来衡量,流动性好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反之则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差,当财务状况较差的时候,企业就面临较大的外部融资压力,但企业披露的财务信息难以获得投资者的信任,为了获得利益相关者的青睐,企业因此会选择披露更多的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非财务信息,而碳信息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类。由此提出假设2:

H2:流动能力与碳信息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

2.3 股权性质对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

根据企业股权性质不同,可以把企业分为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最终控制权属于国家,在执行国家政策方面具有较高的执行力,能够较准确地掌控和监督企业的管理。非国有控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多地追求经济利益,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目前,中国处于低碳经济的转型期,国家一直强调企业要有效地进行碳信息披露,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因此国有控股企业会切实履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责任,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齐头并进。由此提出假设3:

H3:国有控股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显著高于非国有控股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

2.4 上市年限对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

研究发现,公司的上市年限是影响碳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司的上市年限越长,说明公司发展越好,可能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和良好的品质保证等诸多有利条件,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强,地位稳固[10]。因此,是否披露碳信息,对上市年限较长的公司的经营影响不大,公司缺乏主动披露碳信息的动力。由此提出假设4:

H4:上市年限与碳信息披露水平显著负相关。

2.5 公司规模对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

规模较大的公司相较于规模较小的公司来说,会占用和消耗更多的环境和资源,碳排放量也会越大。根据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应当承担较更多的环境责任。另外,政府和公众对规模大的公司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公司需要披露更多的碳信息以显示对待气候变化的认真态度,从而获得政府和公众的支持[11]。由此提出假设5:

H5:公司规模与碳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温不断上升与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因此,重污染行业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碳信息披露方面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考虑到不同行业对碳信息披露的不同影响,本文选取重污染行业中的采掘业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2017年沪深A股采掘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剔除ST、*ST、停市、新上市以及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样本量确定为55家上市公司。样本公司2015—2017的公司特征数据来自于巨潮资讯网和国泰安数据库。样本公司碳信息披露数据来自于公司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书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本文使用Eviews10.0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

3.2 变量设计与说明

3.2.1 被解释变量——碳信息披露指数

目前尚未建立标准的碳信息披露评分体系,因此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衡量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12]。根据碳信息披露项目(CDP)界定的碳信息披露内容以及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特点,将企业碳信息披露内容分为四类,如表2所示。

表2 碳信息披露内容

对这4个项目从质量上予以评价,作为样本公司碳信息披露水平的衡量指标。采用“三值及三维打分法”:“三值”是指不披露、部分披露、完全披露碳信息三种情况;“三维”是显著性、量化性、时间性[14],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单个样本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水平最后得分为显著性、量化性、时间性三个维度得分的总和[15]。因此,每项碳信息披露内容的得分范围为{0-9}分。单个企业的总分为上述8项碳信息披露内容得分的总和,最终的分值范围是{0-72}分。为了便于比较不同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情况,在此得分基础上进行相对数处理,将每家企业的得分除以全部披露的最佳总分72分得到碳信息披露指数,记为CDI。

表3 三维三值打分表

3.2.2 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的解释变量包括股权性质、盈利能力、流动能力、上市年限和公司规模,对变量的详细说明如表4所示。

表4 解释变量定义

3.2.3 控制变量

本文的控制变量以及详细说明如表5所示。

表5 控制变量定义

3.2.4 模型构建

常用的面板数据模型有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一般通过Hausman检验选择适用的面板数据模型。本文的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根据Hausman检验的结果,P值小于5%,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综上,本文将公司特征与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回归模型构建为:CDIit=α+β1OPit+β2SIZEit+β3ROEit+β4LRit+β5LONit+β6LEVi+β7BSIZEit+εit

其中,α为常数项;βi表示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i=1,.....,7);变量下标 it表示第 i家公司在t年的指标值;ε为随机扰动项。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表7是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数据表明,被解释变量碳信息披露指数的均值为0.29,标准差为0.14,说明本文选取的样本采掘业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质量普遍较差。解释变量中的股权性质的均值为0.6,表明本文选取的样本中有一半以上是国有企业;公司规模的平均值为23.5,标准差为1.8,说明本文选取的样本公司之间的公司规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净资产收益率有正有负、流动比率标准差较大,说明文章选取的样本公司之间的业绩能力也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表6 Hausman检验结果

表7 描述性统计

4.2 相关性分析

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法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16],结果见表8。表8显示,公司规模与碳信息披露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4879且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流动能力与碳信息披露指数的相关系数为-0.2582且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上市年限、盈利能力与碳信息披露指数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从表8分析可以看出,本文选取的各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都低于0.5,表明它们之间存在多重共线的可能性较小。

表8 Pearson相关性系数表

4.3 多元回归分析

表9 模型回归结果

表9表明,本文选取的变量总体对被解释变量的拟合优度R2=0.37,在社科类的回归分析中,模型解释变量的能力是可以被接受的;DW值接近于2,模型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Prob(F-statistic)=0.000000,小于0.05,说明本文建立的回归模型是比较显著的。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上市年限和盈利能力的系数符号为正,与假设不一致,并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公司规模和股权性质的系数符号与假设一致,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流动能力的系数符号与假设一致,但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结合上述分析,假设3和假设5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假设2部分得到了实证结果的支持,假设1和假设4没有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

4.4 稳健性检验

由于变量的选择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稳健性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研究结果进一步做了敏感性测试:(1)以普通股每股收益(EPS)作为公司盈利能力的替代变量,回归结果显示,盈利能力对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依旧不显著。(2)增加一个控制变量股权集中度(TOP1),得到的回归结果与之前相同。可见,本文研究结论较为稳健。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公司特征出发,围绕碳信息披露,实证检验了公司特征变量(包括了股权性质、盈利能力、上市年限、公司规模、流动能力)对碳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仍在初步阶段,很多方面的发展还相当的不成熟,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数据缺失严重,同时,公司主动披露碳信息的意识不强;②公司规模和股权性质对碳信息披露水平具有显著影响,表明国有企业和公司规模较大的公司会更积极披地露碳减排信息,履行节能减排责任;③盈利能力和流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碳信息披露水平,说明业绩能力好的公司会注重向利益相关者传递更多节能减排方面的碳信息,实现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共赢,保持全方位竞争优势;④公司上市年限与碳信息披露水平不相关;⑤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中,董事会规模与碳信息披露水平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这是因为董事会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了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会更多地进行碳信息披露,向利益相关者传递节能减排方面的碳信息。

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①加强碳信息披露政府引导和激励,倡导上市公司主动披露碳信息,形成促进节能减排的良性机制,从整体上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水平;②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规范。此外,信息披露行为缺少监管[14]。因此,政府需要发挥督促和引导作用,出台与碳信息披露相关的方针政策,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到位[15],规范企业碳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框架,使企业更加主动和全面地披露碳信息,使得完善法律制度的同时加大监管力度[16];会计师事务所应该加强对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审计,使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逐步提高;③企业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势下,应当积极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发展战略加以调整,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提高碳信息披露水平。与此同时,国有控股和公司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需要起到带头作用,牢固树立深化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理念,提高企业碳信息披露水平,实现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双赢。

猜你喜欢

变量样本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字特征
寻求不变量解决折叠问题
抓住不变量解题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规划·样本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官员写作”的四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