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绿色农产品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以江苏新沂市为例

2019-10-18陈姝含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5期
关键词:农户农产品绿色

王 娜,陈姝含,陈 健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37)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夯实农业基础,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贯深入落实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尤其要推进绿色投入品等领域发展。近年来,农产品种植面积的有所扩大,农作物种类呈现多元化发展,各类病虫害治理难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农药及化肥等化学药物的无节制使用,带来了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土壤结块、耕地质量下降、水质及大气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制定农产品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农业重点问题[1]。而绿色农业的农药的用量和施肥的方式都与传统农业有所区别,能减少农业污染,对乡村当地的生产环境也有所保护,可以缓解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矛盾[2]。同时,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性阶段,发展绿色农产品,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在市场竞争力,给农户带来更高的收入。国内市场上对食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绿色健康的食品的需求也急剧上升,绿色农产品的经济收益也很是乐观。同时大多数国家对进出口食品安全尤为重视,绿色农业发展较早,已经形成完善的体系标准,对农药残留标准也十分严格,这对于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农产品十分不利,大量待出口农产品因检测不合格而滞销,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出口的贸易经济[3]。针对这些问题,推行农产品绿色化,将会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给农户带来可观的收入,不仅推进脱贫攻坚建设,而且能够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1 乡村绿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本文重点分析了江苏省新沂市的高质量农业发展状况。新沂市总面积1616 km2,其中耕地面积801.4 km2,占总面积的49.60%。同时,截至2018年底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8%以上,保持全省领先地位。2018年度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4.01 km2,新建设施大棚5.34余亩,新增“三品”农产品14个。研究本市优质农产品发展尤其是本市绿色农产品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笔者针对绿色农产品需求情况,在本市超市、农贸市场、广场等对本市居民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内容涉及其基本情况、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情况、消费意愿及购买行为[4],相关度较高的变量结果处理后(见表1)。

同时,笔者通过对27户农户的走访调查,得到如下结果(见表2)。

2 绿色农产品在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对绿色农产品概念接触太少

根据问卷调查及走访调查的结果分析,接近乡村的城镇消费者对于绿色农产品的认知水平要明显高于乡村的农产品种植者。了解绿色农产品的乡村农户数量少,仅占总体的19.5%,甚至接近半数农户完全不知道绿色农产品的概念。尽管有农户了解或听说过绿色农产品,其大多数也并未采取绿色农产品的种植,40.3%的原因在于其对绿色农产品不了解,可见乡村农户自身对绿色农产品的相关知识储备几乎为零,既不了解绿色农产品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甚至也并不了解绿色农产品的价格水平,并不明白绿色农产品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2.2 供需结构失衡,供应端问题严重

表1 绿色农产品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汇总表

表2 绿色农产品供给方面走访调查结果汇总表

从对乡村附近的城镇消费者调查情况可以直观看到,生活水平相对提升的城镇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较大,在城镇,绿色农产品市场呈现强烈的供不应求现状[5]。供应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然而对于小部分的绿色农产品种植户仍然面临其产品销售渠道受阻的难题,因为供应端的质量把控、市场沟通、运输物流等方面问题[6-7],目前缺乏有效的绿色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管控机制。

2.3 绿色农产品认证体制推广薄弱

从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自身看,虽然国家一系列规划、意见和政策都与“三品一标”有关联度,但都很零碎,总体看,还未形成把发展“三品一标”作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根本性措施的共识,导致各地对发展“三品一标”重视和认识程度不一,“三品一标”的认证体系几乎被乡镇忽略。另外,农户受自身素质影响,对品牌价值认识不够,对用标和复查换证、续展积极性不高。

2.4 缺乏强有力的支持措施鼓励农户发展绿色农产品

农户在对绿色农产品种植方面遇到的问题,尤其在技术条件支持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或可行的技术帮助。虽然国家“三农”政策已经被贯彻落实到基层,但是仍存在乡村对农户、农业的帮扶政策停留在已有水平,没有重视对其创造性指引,缺乏对农户生产绿色农产品、实现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鼓励措施。

3 推进乡村发展绿色农产品的相关对策

3.1 面向村镇居民尤其是乡村居民加强绿色农产品的理论宣传

不断提高农户对农业绿色发展的认识,全面形成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对乡村农业绿色发展形成有效的内在驱动。首先,要推动乡村农户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从其概念、能够带来的生态价值、尤其是其目前在市场上的优价地位等方面促进农户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同时,向有意向的农户科普绿色农产品的种植条件,生产技术知识等[8]。

3.2 完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条,促进“农超对接”

在农产品产量相比较产量基地而言较低的区域,尤其是类似于新沂市的城镇-乡村规模下,面对绿色农产品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建立以本地市场为销售主体,若存在剩余产品再外销的销售机制。同时本地市场对本地绿色农产品开通绿色通道,鼓励本地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形成“农超对接”模式[9-10]:由农户或农户合作组织进入到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销售环节,即农户直接进入绿色农产品的本地销售市场,形成以农户或农户合作组织为主导的一体化农超合作模式;或者由超市或超市合作组织延伸到供应链的生产环节,形成以超市或超市合作组织以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展的后向一体化供应链农超合作模式,在这个模式之中,超市或其合作组和可以主导建立生产基地和合作社,组织并指导农户进行绿色农产品生产,但是这种后向一体化的“农超对接”模式要求超市具有强大的实力,能够为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农户能够依循科学标准进行种植或养殖,提升农业生产的环保、无公害化水平[11]。

3.3 加强乡村绿色农产品认证程序落实

乡村政府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完善本地绿色农产品监测认证的体系,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率,确保本地产出的绿色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贯彻落实一个共识:把发展“三品一标”作为提升本地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增加本地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根本性措施来抓[12]。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业务水平、掌握绿色农产品认证监管技术技能的专职工作队伍,打造本地的能担当、善担当的内部质量管理队伍。最后,站在本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农户的角度上,帮助其积极主动申报续展。

3.4 相关机构提供技术、知识、财政等方面政策支持

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尤其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融合发展,使农民能够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种植、养殖、收获、贮藏、加工,增加绿色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了绿色农业的科学化、技术化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安全性[13]。培养本地绿色农产品生产模范农户,以优带劣,以个体带动乡村全体高速发展,并以优秀模范个体作为辅助,帮扶其他农户。对于刚刚涉猎绿色农产品的农户,要在相关资质合格的情况下,适当给予财政支持,确保其对绿色农产品的发展意愿积极发展。

猜你喜欢

农户农产品绿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绿色低碳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