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农户收入与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证分析

2019-10-16谷沁恩张浩正

新财经 2019年14期
关键词:VAR模型农民收入

谷沁恩 张浩正

[摘 要]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地发展,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以云南省为例,文章先阐述其城镇与乡村差距;再对小额信贷发展情况进行陈述;再利用2002—2014年的云南省小额信贷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度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由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云南农村小额信贷是影响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的原因。由脉冲响应结果得出农村小额信贷投入对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长期促进作用。建模结果表明: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存在长期促进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并根据研究结论,为今后政府进一步推进“三农”工作、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农村小额信贷;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2.43

1 引 言

由于经济发展本身存在的差异性,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农民生活质量提高速度却很缓慢。2012年,我国内地城市居民收入是乡村居民收入的3.1倍。农业社会的稳定发展为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数据显示,云南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差距甚大。减小贫富差距依旧是政府必须著力推进的一项工作。纵观2002年以来云南省城乡居民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得知其城乡差距在不断加大。从这个角度来讲,促进农民增收仍是云南省在未来必须着力推进的一项工作。文章具有现实意义如下。

1.1 帮助农民脱离贫穷,促进农户家庭收入增加

研究云南省小额信贷与对云南农民收入的影响,能够及时全面了解云南省农户对于本省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与此同时,小额信贷发放使得农户的收益情况也得到进一步了解。通过研究两者关系,针对性制定小额信贷相关政策,有利于提高云南省农户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帮助云南农户摆脱贫困。

1.2 明确农信社市场定位,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小额信贷的特殊性,在最大限度地拉近农信社与农户距离方面优势明显,针对农户发放的小额信贷必将成为直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研究小额信贷实际发放情况及反馈情况有助于农信社开展相关金融产品个性化设计工作,同时也可帮助其通过改进服务方式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2 实证分析

2.1 计量模型设定

模型共涉及两个变量,分别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Y)和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额(X)。构建如下模型:

log(Y)=α+βlog(X)+ε

式中,Y为云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为云南省农信社平均每户小额信贷额,ɑ、β为未知参数,ε为系统误差。该模型主要用来分析云南省农信社平均每户小额信贷额对云南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观察期为2002—2014年。

2.2 实证分析

2.2.1 平稳性检验

2.2.2 滞后阶数确定

不同的滞后期会导致不同的VAR模型估计结果,所以滞后期的选择对VAR模型构建至关重要。选择AIC值和SC值最小时的滞后阶数,由表2,变量的滞后阶数确定为3阶。

2.2.3 Johansen协整检验

根据ADF检验,变量lnX、lnY都是二阶单整非平稳数据,需进行Johansen 协整检验。

3 结论及建议

3.1 增强农村小额信贷供给的多样性

供给侧结构单一是目前云南省小额信贷占涉农贷款比例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数据显示,云南省涉农贷款比重仅占贷款总额10%,而小额信贷占涉农贷款比例更是微乎其微,由此表明小额信贷依然有较大发展空间。针对此,应拓宽小额信贷获取渠道,增加小额信贷发放机构,增加小额信贷的规模和比重离不开其供给侧的多样性。

3.2 扩展小额信贷融资渠道

由上述分析可得,云南省农村目前小额信贷所占涉农贷款比例越来越低,这可能是信用社用于小额信贷投放的资金数目较小。云南小额信贷投入难以满足需求,一方面因为云南小额信贷投放资金较少,另一方面因为资金覆盖面不广,除此之外在资金来源方面也存在面上太小的问题。拓宽融资渠道能有效增加民间融资资本规模。

3.3 完善小额信贷的内部管理

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云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内部管理机制上存在一些问题。良好内部管理机制的运行是一个组织维持其高效性的必要条件。银行针对小额信贷的工作量巨大,除此之外,工作艰苦也是云南省小额信贷工作的一大特点,云南省小额信贷更是分布甚广。对于信贷工作人员来说,良好的业务能力、强烈的责任感是保障云南小额信贷良好发展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兵, 薛德余.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ECM模型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6):155-158.

[2]安翔.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基于帕加诺模型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 2005(10):49-51.

[3]刘建俊, 碗国亮.农村信用社对发展农村经济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9):49-51.

[4]董玉华.三农金融:组织异质化[J].农村金融研究,2007(10):14-20.

[5]张巍.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3(3):139.

[6]郭兴平.农村金融市场均衡理论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 2010(12):68-73.

[7]高连水.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路径选择——基于既有研究的思考[J].农村金融研究, 2012(1):68-73.

[8]韩廷春,夏金霞.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经验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18-24.

猜你喜欢

VAR模型农民收入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内蒙古牛肉价格传导实证研究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区域异质性: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增长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