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2019-10-16郑玲

教师·上 2019年8期
关键词:组织指导幼儿园

郑玲

摘 要:在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中,音乐活动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幼儿在音乐方面具有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2~3岁的幼儿对音乐节奏特别敏感,3~4岁的幼儿开始对旋律产生兴趣,5~6岁的幼儿能按照自己喜欢的节奏进行音乐律动。教师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给幼儿正确的引导,让其在音乐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会使幼儿受益一生。那么,我们应如何真正地把握好音乐教学活动呢?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组织;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2-0111-02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走向全新的道路。在教育方面,幼儿教育尤其受关注。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质量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并且出现了全民重视教育的局面。幼儿音乐教育方面最为明显,家长希望能让幼儿提早接受音樂教育。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形态,能够对人的听觉产生作用力,使人出现各种情绪,如喜悦和悲伤等。音乐赏析实际上就是音乐审美,不但能够开发幼儿智力,还能推动幼儿全方面发展。

幼儿从出生开始就能感知母亲的歌声,并伴随着节奏睡觉。可见,幼儿对音乐是有天生的感知能力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将幼儿这一音乐潜力开发出来,进而挖掘幼儿其他潜力,促使幼儿全方位发展,实现德智体美的共同进步。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不但要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还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过于注重游戏形式,忽视音乐活动的本身教学

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环节之一,这点教师都十分清楚。合理设计教学对教师的教育文化修养与教学技能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师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他们的文化修养和教学技能都很薄弱,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只能进行简单重复的音乐教学,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大多数教师对音乐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从网络上搜索,并直接照搬过来,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没有根据幼儿的需求特点进行设计,使音乐教学出现盲目性。

(二)重视音乐技能技巧,忽视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

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尚未意识到幼儿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的差距,将幼儿音乐教育单纯地认为是专业音乐教育,这对幼儿音乐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幼儿音乐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习音乐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感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幼儿的音乐素养要求,针对性地展开适当的活动。但在现阶段幼儿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是单纯讲解音乐知识,让幼儿模仿动作、重复唱歌,缺乏对音乐情感的传输和表达。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授为主,缺乏对幼儿的引导,不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策略

(一)以游戏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

活动之前教师需要针对音乐教学创设内容,使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内容要结合情景,还要结合游戏设计,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过渡和承上启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幼儿才能深入游戏情景中,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鲁冰花》这一歌曲时,教师可饰演幼儿的母亲,幼儿扮演母亲的孩子。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情感达到统一,不但能够更好地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出来,还能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氛围和意义。按照故事的渲染情景,幼儿的情感也可以随之产生变化,使教材的结构更为清晰,环环相扣。可以见得,教学环节设计的形态能够较大程度地影响教学的结构。

再如,小班的音乐游戏《猪笼草和小飞虫》。小飞虫具有较为鲜明的音乐形象,可以设置角色扮演。一部分幼儿可以根据音乐将双手打开,形成猪笼草状,其他幼儿可以扮演飞来飞去的小飞虫,用手点猪笼草,音乐即将结束时,传出了非常鲜明的飞虫声音,音乐在欢快的情景中结束。选择音乐情景游戏必须选择具有鲜明特点和故事情节的音乐,这样才能发挥游戏情景的作用,使幼儿得到身心的满足感,将幼儿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

(二)营造氛围,注重幼儿倾听、感受、表达美的体验

音乐活动能够强化音乐内容。如教师组织学生欣赏《动物狂欢节》时,将动物狂欢节当作课堂的主题,进而引导幼儿通过了解动物的不同表现形态进行模仿动物的表演,以丰富对音乐的理解。

再如教师组织幼儿赏析《命运交响曲》。在组织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确定活动的目标,还要让幼儿了解贝多芬这一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及贝多芬的音乐创作背景。正是通过对贝多芬的音乐创作背景的了解,幼儿提高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从而明白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实际上幼儿欣赏音乐时,主要的目标是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基础上感知生命和生活中的美。想要实现教学目标,营造环境氛围,注重倾听幼儿感受、幼儿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样的基础上选择和幼儿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并组织和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提高幼儿良好的音乐素养。

(三)关注幼儿年龄特征,加强音乐教学游戏化,做到寓教于乐

关注幼儿年龄特征,引导幼儿主动形成探索音乐知识的欲望。教师可通过设计舞台表演和节日活动的形式,设计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音乐游戏,将唱歌、书写和绘画、表演等融合,充分发挥每名幼儿的特长。除此之外,为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可结合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方式,开拓新领域。

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模仿为主,大多数幼儿会不自觉地模仿各种情绪和动作,而音乐正好能满足幼儿这一特点。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喜好唱歌,并且在情绪亢奋时,随着音乐的律动而进行身体动作。因此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教师需要从歌词及旋律入手慎重选择;要从意象和内涵以及结构全面考虑幼儿的身心特点。

如在教学歌曲《礼貌歌》时,教师可让幼儿利用情景体会歌曲内容,在歌曲演唱的过程中找到和生活相近的情景。而在幼儿的学习和表演过程中,这首歌会形成强大的画面感和语言生活化的场景。所以教师必须选择内容生动且语言讲述能力强的歌曲,这样才能陶冶幼儿情操,才能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音乐的启发,培养自己的品格。

在音乐教学活动《狮王进行曲》中,教师通过儿歌朗读与打节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幼儿了解了音乐最为基础的节奏感。儿歌的节奏感是非常显著的,且具有较强的律动性,韵律极为丰富。在节奏出现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将歌词说唱出来,使幼儿在说唱过程中掌握歌词节奏,进而在节奏播放時能够轻松掌握节奏。教师还可引导幼儿用腿和嘴巴打节奏,调动学习氛围。

(四)形成特色园本课程体系,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而形成了园本特色课程体系,很多幼儿园都倡导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样的背景下,音乐的意义便不再是简单传授音乐技能和开发幼儿欣赏艺术的能力,而是让幼儿感受音乐氛围,在这一氛围中体会生活的快乐。

奥尔夫体系的核心观念之一就是在不断创新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奥尔夫认为,儿童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老师启发引导下的集体创造过程中进行音乐学习。因此,给一些熟悉的歌词让幼儿增加他们自己想增加的内容,让他们独立为歌词谱曲,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同时,还能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考虑幼儿年龄小的原因,所选的歌曲每段歌词一般只含有一种形象,而且词句中有较多有规律的重复,以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在引导小班幼儿创编时,只要求幼儿改编词语,而且要求他们想出一个新词来代替歌词中的词汇。比如,在《小猫叫》学习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勇敢地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想改的词语,如可以将“大太阳”改为“火太阳”等。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保持和增强幼儿对创造性活动的兴趣,特别要用多种方法来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获得成功。

为了营造园本特色课程体系,幼儿园可以在每个教室中配备电视或是音响等设备,打造班级的音乐园区。将分散在不同位置的音乐器材集中在一起,或是将其分别放置在不同的角落中。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可以随时感受音乐、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的浓厚艺术气息,让音乐时刻感染着幼儿。使音乐在不知不觉中熏陶幼儿,让音乐艺术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幼儿。

另外,在节假日和周末期间,幼儿园还可开设音乐活动,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走上舞台,在舞台上表现自己,在舞台表演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或者以弹钢琴比赛的形式邀请家长参加,一起给幼儿鼓励和喝彩,营造音乐的竞争环境。这不仅不会给幼儿心理造成压力,还会使幼儿产生一种自豪感。对比赛名次靠后的幼儿,教师必须及时地引导,否则会适得其反。除此之外,可以阶段性地和幼儿用一些手工材料制造出音符以及音乐形象,将教室布置成充满音乐色彩和童话色彩的房间,让幼儿无时无刻不感受音乐的存在。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对音乐的小乐器和小音符产生兴趣,进而自主地学习音乐。在一个开放且充满童趣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才能体会音乐的自然魅力,感受音乐的洗礼。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音乐教学,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素材,营造音乐氛围,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形成富有特色的园本课程音乐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艺术感知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 娅.蒙古族地方性音乐文化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渗透[J].黄河之声,2019(3):116-117.

[2]吕 爽.让幼儿在快乐中感受音乐——浅析四平市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课程的开发利用[J].名师在线,2018(34):7-8.

[3]何晶晶,孙岚岚.幼儿园大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8,38(21):148-149.

猜你喜欢

组织指导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农民合作组织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