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需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

2019-10-16张新华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校本教研

张新华

[摘 要] 当前的校本教研困境重重:“坐而论道”式的理论学习、“大而化之”的专题研讨、“完成任务”式的观课议课、“毕功一役”式的研训方式……这些都无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破解之策,就是引入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它能关注教学活动中的细、小、实的问题,调动参研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在后续的行为跟进中积极改进,反复实践,使参研教师在不断地反思与实践中快速成长起来,真正达成开展校本教研的目的。

[关键词] 校本教研;教学切片诊断;行为跟进;教师成长

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初衷是想通过制度化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使教师更快地发展与成长,以便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然而,当我们蹲下身子,多亲历一些校本教研活动,我们就会发现当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往往与我们的初衷相去甚远。

那么,当下校本教研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归纳起来,主要在这几方面:

1.“坐而论道”式的理论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问题是当下的理论学习看似高大上——专家学者讲座、理论培训等,但这些专家学者空有高深的理论却鲜有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而受训的一线教师虽有实践经验却鲜有能接受并合理应用高深理论的能力,因此,这种理论学习都走不出培训教室,不可避免地沦为“坐而论道”,进而越来越不受教师的欢迎。

2.“大而化之”的专题研讨。在校本教研中,我们有时也会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一些专题研讨,然而这种专题研讨问题也颇多:研讨专题空泛、任务观念浓厚、各方准备不足……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问题,所以这种所谓的专题研讨多数是在泛泛而谈中草草了事,起不到集思广益精准用力的作用。

3.“完成任务”式的观课议课。如今,我们都知道教师培训的重点应该是在课堂,所以观课议课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校本教研方式。但当下的教师观念与学校教研文化已今非昔比——上课教师是上完课就一切OK,听课教师是听完课应付几句场面话就万事大吉,如此漫无目的的“完成任务”式观课议课,其效果可想而知。

4.“毕功一役”式的研训方式。当前校本教研最大的问题,恐怕非“毕其功于一役”式的研训方式莫属了。只要认真审视一下我们当前的一些校本教研活动,就会发现多数校本教研活动都是各自独立的,相互之间缺少必要的关联,属于典型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式教研,不成系统,更没有针对解决某一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跟进式教研安排。试想,校本教研怎么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严重的是,这种快速研训方式催生了敷衍了事地完成任务式教研文化,贻害无穷。

这些问题,我们当如何破解?笔者认为,在校本教研中实行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是良策。

一、引入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的意义

何为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这需要弄清三个关键词:教学切片、教学切片诊断、行为跟进。

“教学切片”就是“从教师连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分解、提取一系列典型的、包含某一教学设计的片段”。每个教学切片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作用类似于医学研究的医学切片,它具有细、实、针对性强的特点。至于教学切片的获取,它既可以来源于教学视频,也可以来源于听课者的课堂实录。当然,来源于教学视频的教学切片质量更优。而“教学切片诊断”就是依据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提取的教学切片进行研究,以发现施教者在该教学活动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这其实就是一个检视教学行为的过程。至于校本教研中的“行为跟进”,它是“将校本研修活动中建构性反思的成果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校本研修的后续阶段,也是研修活动变得完满的关键”。也就是说,校本教研中的“行为跟进”是我们在教学切片诊断的基础上不断汲取经验教训后反复改进我们教学行为的过程——这是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的关键。

那么,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对于破解我们当前的校本教研困境有哪些特別意义呢?

1.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之“教学切片诊断”着眼“小”,抓手“实”,能关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切合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因而,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1)着眼“小”,抓手“实”,一事一议,利于发掘该教育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一堂课教学环节众多,采用的教学手段也众多,其背后的教育理念也必然众多,在评课时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其结果定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不知从哪儿说起。而针对某一教学切片却不然——它背后的支撑理念相对单一,较易发掘与分析。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更好地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实践来检验理论,避免了理论与实践两层皮现象的出现。

(2)着眼“小”,抓手“实”,一事一议,利于在繁杂的教育教学行为中突出共性,以便实现“由人到己”的迁移,真正促进参研教师的自我成长。在当前的校本教研中,表面是你一言我一语,可事实上大家关注的焦点并不一致,其主因就是教育教学行为的本身是繁杂的,个人的兴趣点也不一致,导致形成了各行其是的局面,严重影响了教研的效果。而大家围绕某一教学切片进行诊断就可以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在研究共同问题中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3)着眼“小”,抓手“实”,一事一议,利于聚力细研,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小步快跑。大而空的教研主题是当前教研的通病,而“教学切片诊断”针对的就是小问题、实际问题、教师最关心的问题,因为“小”我们才容易聚力突破,因为“实”教师才感兴趣,乐意参与,也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在校本教研中积小胜为大胜,最终实现质的飞跃。

2.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之“行为跟进”着眼“解决问题”,关注“教师成长”,真正达成校本教研之目的。

受训教师最希望在校本教研中得到什么呢?有学者通过调研得出了结论:教师们真正关心的是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才能促使学生获得发展。而这恰恰是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的好处。

(1)有“行为跟进”才能避免“坐而论道”式教研的出现。人们常说: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可事实上,我们当前的校本教研基本上就属于“光说不练”——有些教研活动根本就是只说不做,如理论学习、专题研讨等;有些教研活动虽有一定量的“做”,可也仅限于形式,对受训教师的成长无益,如观课议课只有观与议,而无后续改进行为,这种“做”与“不做”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坐而论道只会空谈误教,有“行为跟进”才能在不断地反思与实践中真正成长。

(2)有“行为跟进”才能检验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情况。对某一教学切片进行细致深入地诊断,我们从中获得了哪些成长?这不能光用嘴去说说,更应用后续的实际教学行为来证明。这也是教研活动后“行为跟进”的意义所在。

(3)有“行为跟进”才能让参研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实践性经验,切实促进教师成长。教师的成长,并不能仅仅是看他的理论水平提升了多少,更多的则应是他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积累了多少,他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提升了多少。这是因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而教研活动中的行为跟进正是让受训教师不断地在实践中反思,也在反思中实践,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如此一来,针对某一问题反反复复地进行思考与实践,必然就能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

二、开展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的步骤及方法

要让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活动更高效,我们还得注意方式方法:

1.搞好教学切片的诊断工作是高效教研之基

开展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其基本点是要做好教学切片的诊断工作,而要做好教学切片的诊断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相应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讨。上文已强调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们不应反对。只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坐而论道”式的空谈理论,而应把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是为了用,是为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让学与用融为一体,真正实现“知行合一”。也唯有学好了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们才可能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眼前的教学切片,才可能敏锐地发现它的优势与劣势,才可能针对教学切片中暴露出的问题找出最佳解决之道。

(2)应用相应教育理论进行扎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埋头瞎琢磨,不如看清方向砥砺前行,也只有这样的行为才是有意义的行为——我们教师要想得到快速成长也应如此。但遗憾的是,当前还是有很多教师更愿意自己埋头课堂,试图“实践出真知”。不能否认“实践出真知”的实际意义,只不过,这种瞎琢磨式的课堂教学对自身的成长弊多利少,提取成教学切片也缺少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他人也无多大益处。所以,要想提取一个有意义的教学切片,还应是在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为好,对教学者本人及参训教师而言都是如此。

(3)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教学切片的提取。一节课教学环节众多,我们不可能都一一关注,否则我们就又回到了大而空教研的老路上来了,所以我们只能选择那些热点问题、共性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把它提取出来作为教学切片,以供全体参研教师诊断。换言之,提取教学切片应是有一定的目的的行为,不可随意。

(4)相应教育理论关照下对教学切片的诊断。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它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教学切片进行诊断时必须用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作印证,这样才能辨别出教学行为的优劣。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诊断才能为后续的行为跟进提供必要的支撑,使我们的行为跟进更有实效。

2.扎实推进后续行为跟进是高效教研之本

校本教研中的行为跟进直接关系着我们的教研效果,所以更马虎不得。

(1)聚力细小,一事一议,忌贪大求全。当前我们的校本教研多是贪大求全式的,费时费力,收效甚微。但引入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也并非能包治百病,毕竟水滴虽小却能折射万物光辉,一个教学切片也是如此。因此,为了避免再犯贪大求全的错误,我们必须着眼于教学切片中的关键问题,在进行后续的教学行为跟进时,从细小处入手,一事一议,抓紧细小,精准发力,力求逐个突破,积小胜为大胜,切忌贪大求全。

(2)形成主题,深挖细研,忌浅尝辄止。前文已说过,校本教研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做好充分的準备,更要在行动中有所计划与安排。笔者认为,我们可以抓住某一个主题,搞一个系列性的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活动就比较切合实际。如此,就能在系列教研活动中对某一主题进行深挖细研,彻底解决教学切片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从而真正促使参研教师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3)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忌演独角戏。当前的教研文化,催生了参研教师的任务观念、敷衍了事的态度,所以即使有个别教师真想搞教研,也多是单打独斗式的研究,鲜有同行者,更别提群策群力了。所以,在搞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它关注细、小、实,能充分调动受训教师参与热情的优势,重塑教研文化,让全体受训教师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以大家的智慧与实践换取最大的教研效果。

(4)多方论证,反复实践,忌眼高手低。教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艺术,很多时候看似简单,实则行动起来却又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有研究者说教育教学智慧与能力是“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之中,情境性的和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或通过他人的直接讲授而获得,只能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发展和完善”。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行为跟进式教研活动更具实效性,我们必须做到行为跟进时群策群力,多方论证,以求后续教学行为的合理、高效;实际课堂操作中,要反复实践,以求在反复实践中熟练掌握与运用,进而有效地提升参研教师的实际教学行动力。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破解当前校本教研的困境,促进参研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生,李清臣.试析基于教学切片诊断的课堂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0).

[2]王洁.校本研修活动中的行为跟进[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3]张波,陈算荣.课例中教师数学核心素养认识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7(3).

[4]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3(1).

[5]顾泠沅,王洁.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3(1).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校本教研
利用网络教研激发校本教研活力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让农村初中校本教研更接地气
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校本教研的探讨
深入园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研究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
拓宽师徒结对思路促进体育教师成长的研究
试论微课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