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措并举擎起劳动教育

2019-10-16陈之娟陈立武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志愿者劳动家长

陈之娟 陈立武

[摘 要] 当代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精神欠缺,“五育”中劳动教育地位尴尬。补齐劳动教育短板,需要我们重申劳动价值,明确劳动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大力推进学校课内外劳动教育,拒绝后勤社会化包办;引导家长改变观念,合力促成孩子家务劳动,自我料理;组织倡导青年志愿者活动,切实改变劳动教育薄弱现状。

[关键词] 劳动价值;后勤包办;家校协同;志愿服务

一、重申劳动价值

劳动教育不受重视,与人们对劳动价值认识不足有关。我们常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和一切财富,劳动使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劳动让人懂得了珍惜、感恩、知足……当下,总有人信奉“英雄创造说”“科技发展说”;基本劳动尤其是社会底层劳动被人鄙视看不起。其实,任何创新、创造本身就是劳动,是艰辛的劳动,少数精英的工作更是无可比拟的复杂脑力劳动;一切文明果实无不是辛勤劳动的结晶。

改变轻视劳动现象,让青少年深刻认识到劳动对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真正践行“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今年的高考作文(全国I卷)无疑起到了示范和导向作用;彰显了我们对劳动教育缺失的担忧,促其回归心态的迫切。

消除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诟病,必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生产劳动来实现。通过劳动实践,加深对“劳动创造财富,劳动丰盈人生”这句至理名言的理解,树立“劳动无上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荣辱观,荡除我们身上的人性弱点,改掉慵、懒、散、慢等不良习惯。劳动将书本理论和生活、生产联系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学得自然实在,在劳动中找回自尊自信,拥有责任担当。坚持劳动实践,便实现了知、情、意、行的整合统一,在感悟体验中完成德育内化。此乃有效的德育方式——“体验式德育”,比苦口婆心的说教式德育,无疑更有教育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二、厘清五育关系

“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劳动位次最后,但它却是最重要的。因为教育就是要培养劳动者,使人愿劳动、会劳动、爱劳动。不是吗?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培养劳动者是教育的基本点、出发点,“有觉悟、有文化”是对劳动者的修饰和要求,属偏正词义。如果我们培养的人不爱劳动、不愿劳动,就不可能成为我们期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德、智、体等方面的培养便劳而无功,全无用处。

毛主席对于教育的论述,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建国初期社会发展水平低、经济相当落后,填饱肚子是人们的基本需求,没有劳动就无法生存,人都必须劳动。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是否参加劳动似乎已无关紧要,人们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很多年轻人在锦衣玉食中,逐渐丧失了劳动意识、劳动精神;一些人不愿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只想足不出户去啃老,心安理得被供养,过着寄生虫一般的生活,十分可怕。我们重拾劳动价值讨论,辨析五育关系,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劳动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的总称,是宽泛的,不是被人误读的狭义的劳动;不必都是满脸污渍、挥汗如雨、疲惫不堪的形象。劳动完全可以是鲜活、健康、快乐的场景,它包括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且多数情况下是两者的结合。我们需摒弃窄化的劳动概念,尊崇劳动地位,尊重劳动价值,珍惜劳动成果。

三、拒绝后勤包办

经济快速发展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种服务机构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国家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也让如今的学校变得“不差钱”了。于是我们发现,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聘请专门的物业公司,负责校园环境卫生、楼堂馆所卫生,学生不用去打理它们;学校食堂外包,学生吃完饭便筷子一丢,不用收拾洗刷;宿舍楼装配了洗衣机,学生投币就可不用自己洗衣服;有的学校甚至允许自动售货机安置宿舍楼内,学生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方便食品饮料……

如此后勤社会化,表面上是让学生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其实却将学生推向与劳动绝缘的境地,使孩子丧失应有的锻炼机会。以前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如今面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我们该做出改变了——再富都应让孩子吃其该吃的苦,经历其必需的磨砺,不能让孩子在蜜罐中长大,否则他们会失去基本的生存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能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汉。”他提出:破即补,污即洗、乱即理……虽然今日中国不同于过去,但教育不能随波逐流、率性而变,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必要的劳动技能是必须予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的,这是教育应坚守的永恒和“不变”。

学校应从对孩子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切实重视起劳动教育。不仅上课好课表中的劳动课,还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包办一切个人事务,不提供过分照料;如洗衣、刷鞋、整理寝室内务和班级卫生。同时,学校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完全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承包,组织学生课外时间进行打扫;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开展劳动竞赛;不断强化劳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要创新家庭作业内容和形式,以自我料理、“自劳自食”,为父母做家务、分忧愁作为主要家庭作业。引导家长从关注孩子的學习成绩向关注行为习惯和必要劳动转变,唤醒家长狠下心来,舍弃包办。

四、构建家校协同

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主要在家庭,家庭是劳动教育的“鲜活课堂”,所以家长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尤为关键。可现实却是,我们的家长大多更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并不关注孩子的劳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引导家长在此构建新的家校协同。

观察发现,不爱劳动甚至不爱学习的孩子,其父母对孩子多是百般呵护溺爱,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娇惯、包办助长了孩子的懒惰。我们要引导家长认识包办的危害性和劳动的重要性。告诉家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就像体育锻炼一样,并不影响学习;相反,劳动带来的机能调整、神经兴奋、心理愉悦反而能促进孩子的学习,提高识记能力。劳动锻炼与文化学习是互相促进、并行不悖的;动静相宜、劳逸结合始终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符合大脑活动规律。如果将文化学习与劳动实践对立起来,会使我们的教育背离全面发展的培养方向,孩子们会在“头脑尚且发达,身体逐渐退化”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要使家长认识到劳动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无可替代作用,使其明白:父母越舍得用孩子,孩子长大后越有担当,越有能力去面对未来生活的一切——劳动是让孩子拥有幸福能力的奠基未来的教育。

引导家长端正思想,避免言行中“反向教育”的发生。比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像环卫工人一样扫马路。”有的家长把劳动作为惩戒手段,孩子犯错被强制劳动。这些言行做派无形中贬低了劳动者形象,让孩子感到劳动低下,进而鄙视抵触劳动,反作用很明显。

五、拓展志愿服务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不仅能扶危济困,促进社会和谐,弘扬正能量,对青少年学生而言,可以强化劳动意识、奉献精神,增加责任担当,对加快孩子的社会化意义重大。和谐社会要求我们“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我院“半根草服务队”自成立二十多年以来,参加者踊跃。定期组织学生进社区、孤儿院、敬老院等处开展力所能及的活动,“学雷锋,做好事”,帮助打扫卫生,整理环境,陪伴老人。在劳动活动中培养爱心、增进理解、拥有责任担当,在社会承认中,劳动意识、奉献精神、人格品行得到强化和升华。

自团中央发起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已广泛为社会所接受,参与者人数不断增加。有研究报告指出,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孩子,成年以后,大多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一个个走出了辉煌的人生之路。我们应倡导校园义工(志愿者服务),拓展服务渠道,开展各类活动。

“懒惰是万恶之源”。“美德在劳动中产生(欧里庇得斯)”“只有透过劳动,思想才能变得健全(罗斯金)”“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从这些谚语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不仅是人的必要生活,更是健康科学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感产生之源泉。人需要劳动,需要在汗水挥洒的劳动锤炼中树立“三观”,创造财富,体现价值。改变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状,以上几条无疑是有效举措。

纵使物质极大丰富、人工智能已取代部分人力劳动,我们仍需擎起劳动的大旗,强调劳动的意义,尊重劳动价值,努力在劳动中磨炼学生意志,塑造健全人格,培养优秀人才。

(责任编辑:刘洁)

猜你喜欢

志愿者劳动家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志愿者
家长错了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