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产教融合视阈下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2019-10-16谢冬和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7期
关键词:增加值产业结构区域

谢冬和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很了大变化,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高职院校,其提供的人才也应满足这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最直接的手段是培养合适的技能人才,其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融合发展是促使两者良性互动的关键,因此,如何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教融合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背景下,构建合适的高职教育专业结构,是现阶段高职教育向质量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专业结构的设置只有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融合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1]。

1 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是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专业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高职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要与区域产业结构保持协调发展,才能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1.1 高职专业结构建设受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制约

高职专业结构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人才的培养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产业结构会影响本地人才资源的供求。每一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都会对人才的技能水平及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并促使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对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为高职专业结构的建设指明了方向[2]。

1.2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受高职专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是体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变化会对经济社会中的个体就业及收入水平产生较大冲击,会促使人才在不同的产业部门重新流动,逐渐从那些夕阳产业流向朝阳产业或新兴产业。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应通过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来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促使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金型转型升级,使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升级。

2 长株潭产业结构与高职专业结构的关联性分析

2.1 长株潭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长株潭依托中部崛起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专业市场为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3]。近年来,长株潭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工作,积极推进工业现代化,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智能制造、计算机装备等新兴产业,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体系,打造具有长株潭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努力走出一条互动互补、创新创优的经济发展之路。

从产业结构看,2012年长株潭生产总值为9 44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29.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 42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 487.5亿元,区域三项产业增加值结构为5.6:57.5:36.9;2017年长株潭生产总值为15 304.8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37.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 46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 098亿元,区域三项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4.8:48.8:46.4(见表1)。

表1 长株潭2012年、2017年三项产业发展状况表(单位:亿元)

由表1可知,长株潭三产增加值结构仍为“二、三、一”,与先进城市相比,产业结构仍有不合理之处,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差距在逐渐缩小,说明这几年长株潭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取得了成效,区域经济由一枝独秀到二、三产业比翼双飞的局面,产业结构的变化促使人才流动经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过程,从劳动密集型流向技术资金型,伴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诸如会展、休闲及事务所等新兴行业和职业应运而生。

2.2 长株潭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比较

2.2.1 专业涉及范围广 相互间重复多

依据长株潭高职院校2017年的招生情况,其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对应情况见表2。数据显示,长株潭高职招生涉及23个专业大类的314个专业,专业点1 186个,共招生12.88万人,第三产业占近2/3。从专业分布情况来看,大都集中在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财会及营销等方面,这些专业口径宽且专业设置要求不高,投入产出比高,而那些第二产业中的机电设备维修、数控技术及机械制造等工科类专业,因投入大、硬件要求高、专业口径窄,虽然就业率高但开设的学校少(见表2)。

表2 长株潭2017年高职专业设置情况一览表

2.2.2 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

从表2中的数据得知,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及招生人数与产业结构的比重相适合,满足第一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专业及招生人数与产业结构的比重存在差异,主要是第二产业的专业及招生人数偏少,与其在长株潭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匹配,会阻碍经济的快速发展,且第三产业的专业及招生人数较多,培养的人才超过了其需求,会使部分毕业生转型,降低了对口就业率,会造成结构性失业。

3 服务长株潭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措施

3.1 根据长株潭需求人才的科学预测 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

通过对人才的科学预测来了解长株潭未来对人才数量、层次和专业等方面的需求,掌握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矛盾[4],即哪些专业的人才培养多了,哪些专业的人才培养少了。对于招生及就业不理想的专业,可对其进行关、转、并,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我校2012年将招生好但就业不理想的国际贸易专业合并到相近的商务英语专业,撤销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并根据株洲市发展规划,新建了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及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来对接株洲“动力谷”的建设。

3.2 加强校企合作 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对接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的有效联系,建立有企业参与的专家委员会来指导本校专业建设,实现专业与产业的融合对接[5],通过共建实训基地来加强与区域主导行业、龙头企业的有效合作,以此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使学生的技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岗位适应性。我校近年来大力开展“三层对接”工程:学校对接区域汽车产业、专业对接长沙大众等企业、师生对接岗位,大打汽车品牌,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发展的职业教育新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行业及企业欢迎,提高了对口就业率。

3.3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重点发展与区域主导产业及龙头企业相关的专业群建设

在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时要重点建设与区域产业紧密的专业群,以“宽口径、多方向”的理念来设置专业,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适时调整培养方向,使学校的人才培养更加自主化、动态化。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在进行相关专业群建设时围绕“四位一体”的办学新格局,结合区域产业结构,主动调整专业结构,优化主干专业群,按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建设专业群,形成以重点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优势、品牌优势,促进专业群与地方产业体系的融合互动。根据此建设方案,学校围绕长株潭汽车产业,先后建成了汽车电子、汽车服务与营销等省级特色专业,为区域内的汽车产业输送了大批优质人才,助推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增加值产业结构区域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2021年1—12月机械行业运行情况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分割区域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区域发展篇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