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非标准考试的探索

2019-10-16蓝志环纪义国刘金刚唐海燕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7期
关键词:标准答案平时成绩基础知识

蓝志环 纪义国 刘金刚 唐海燕

空军航空大学 吉林长春 130022

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是一门军事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联合作战意识,同时为以后进行军事理论研究打下基础,所以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和专业性。知识的涉及面广,涵盖了人文、地理、历史及军事等多学科的内容,概念多,定义多,规律性内容多,内容繁杂又抽象,因此部分学生容易对本课程失去兴趣,对学习过程不重视,考前突击,答案照搬照抄。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除了抓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还需要抓住另一个关键环节—“考试”,让考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促进学习,发挥其牵引作用[1],因此需要对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探究新的考核方式。

1 现行考试中存在的问题

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考试,首先由两名授课教师做出A,B两套考卷,学校随机抽一份作为期末考试卷,另一份作为补考试卷。考试卷根据教学大纲中的重点进行命题,每份试卷都有标准答案和采分点的标准。教师对照标准答案流水作业进行试卷批改。卷面成绩乘以所占总成绩的比重(70%)加上平时成绩作为本课程最终考核结果。

1.1 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考题包括填空、判断、选择、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基本都是客观题,有标准答案,如学生的答案与教材不一致则很难得分,为了得高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种评分标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合理性非标准答案”才是尊重学生想象力的体现,是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认知,经过认真思考的结果。所以标准答案的考试不仅把想象力的棱角磨平,而且学生的挑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也会逐渐弱化[2]。

1.2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

如果平时用标准答案要求学生,很容易使教材或教师产生权威压力。学生答题时就会思考标准答案到底是怎样的,而不是题目本身的逻辑要求是什么。长时间的“锻炼”会使学生的主观感受受到限制,基于战例材料的探索精神就会淡化,分析综合、辩证否定以及创新等能力也就难以形成。

1.3 不能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

在标准答案考试中,学生认为平时学了也记不住,考试的时候进行短时间强化记忆就行,这就形成“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应试现象,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学习没有动力。另外平时上课积极参与,喜欢研究作战相关问题的学生(反映在平时成绩中),考试成绩并不一定理想。如表1所示为部分学生成绩单,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平时成绩由课堂表现、提问以及作业三部分组成。从表1可以看出,平时成绩高的卷面成绩不一定高,这说明了上课积极思考、对军事感兴趣、知识储备好的学生,总成绩并不一定高。除了有学生自己的原因以外,主要是考核方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表1 部分学生成绩单

2 非标准化考试的优点

2.1 注重过程评价能较全面地反映学习情况

“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过程评价,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督促学生全过程、积极投入地学习,避免临时突击应付期末考试;“非标准答案考试”使单一标准化考试所导致的死记硬背式学习得以改变,使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获得高阶的认知。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程论文以及文献阅读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课程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过程评价在促进学习效果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2.2 激发学生“脑洞大开”

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可改变过去死记硬背的被动式学习,考试命题要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检测。考核内容需要与时代、学科前沿接轨,为学生提供诠释和运用知识的机会;考核形式注重多样化,如文献查阅研读、小论文、读书报告、调查报告以及实践活动,都可以纳入评价范围。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促使教师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能力。

3 适应非标准化考试措施探究

3.1 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

教材应提供适合学生使用的主要学习资料,因此教材及辅助资料的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一个教学团队应根据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进行调整与发展,不断改革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的教材和学习辅导材料,使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地阐述联合作战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和在战例中的应用。教材应在保留相关基础理论的同时,兼顾知识深度与广度,关注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战联系的融会贯通,注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适应未来作战需要。

3.2 理论紧密联系实战的战例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培养目标,把理论教学和战例分析(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改变传统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提出用实战引领理论教学的反转模式,即通过学习战例发现联合作战的特点,这些战争与以往战争的共同点,通过对作战表象的观察,使学生对现象形成的原因产生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探究原因的求知欲望,再引领理论教学。通过这种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使联合作战课程学习不再枯燥,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从而主动学习和全面掌握这门课程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索意识,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3.3 文献的检索、阅读与文献综述写作

本科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思考意识、积极探索新知识的能力[3],因此学习专业课时需要学生在课外大量自主阅读,获取相关知识。文献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查阅文献可以了解本学科前沿的知识,弥补教师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教师在课前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献为例,布置相关的文献阅读作业,引导学生检索文献、阅读文献,锻炼文献综述能力。

3.4 考试改革的措施

3.4.1 考试题型的改革

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的考试题型包括客观基础题(分值占60%),主观题型“战例分析”(分值占40%)。客观题主要考查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战例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解答战例分析题时只要紧贴战例材料,对材料理解越深刻越好,可从不同角度分析,为求做到分析有理有据。因此,只要答案是基于战例的理论分析,利用所学知识,即使与命题者给出的答案不一致,也认定学生答案为“合理性非标准答案”。这种试题的实践性更强,能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的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4.2 考核成绩结构调整

传统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考核评分标准一般为:期末考试占70%,课堂表现占10%,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占20%。考虑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联合作战的意识,同时学生要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充分理解在未来作战训练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因此对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对考试进行相关改革,确定期末试卷成绩占50%,题型所占分值发生变化,基础题的分值下降,能力题的分值上升;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程论文以及知识拓展,占比分别为5%,10%,5%,20%和10%。

4 结语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抓住“考试”这一关键环节,使考试真正体现学习效果,实现其在教学中的牵引作用,针对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的特点,对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探究。现行标准答案考试存在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反映不出真正的学习情况等弊端。非标准答案考试一是注重全过程评价,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进而提升教学成效;二是改变“期末一考定成绩”的现状;三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因此非标准答案考试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更适合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课程的考试模式。为适应非标准化考试,需要从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战、文献查阅、考试题型以及成绩结构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本论文只是对非标准答案考试进行初步的探索,望与大家共勉。

猜你喜欢

标准答案平时成绩基础知识
清律的基础知识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李耀进:没有标准答案,唯有用心用情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丢失了标准答案
“标准答案”阅卷实录
大多数的知识付费,其实就是卖给你一套标准答案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