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干预改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体会

2019-10-15惠洁琼黄婷婷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护理效果

惠洁琼 黄婷婷

【摘要】目的:观察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将4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45例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后,在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中研究组相比对照组均拥有明显优势(P<0.05);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取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老年下肢骨折;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162-02

老年下肢骨折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由于老年人自身的骨胶原严重流失,使得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较为困难[1]。患者在术后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而在卧床休息的过程中,受到排便方式与胃肠蠕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进而对于老年患者的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了较大的影响[2]。本次研究了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9年1月-2019年6月期间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基础,从中选出90例患者入组本次研究。对这90名患者展开随机分组,使研究组与对照组人数、性别比、年龄范围等一般资料相近(P>0.05)。具体情况为:对照组45例患者中包含了25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年龄67-79岁,平均为(71.18±4.53)岁。研究组45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均在66-80岁,平均(72.46±4.29)岁。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1)前意向期:在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听相应的疾病康复咨询,详细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内容、注意事项、手术方式、患者的配合对于手术的重要性,促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疾病与手术的具体情况,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与自护能力;(2)准备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个人情绪、兴趣爱好等各项内容,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针对存在不良情绪的患者,找到患者的心理矛盾所在,积极为患者解决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可以采用播放舒缓音乐、电视节目等方式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3)行动期: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症状与实际情况,减少有害物质对于患者内皮组织的损伤,定时帮助患者更换体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加患者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4)巩固期:引导患者对生活方式、运动方式进行复习,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饮食计划,督促患者进行各项并发症的自我管理。

1.3 评定标准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survey,SF-6)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价 SF-36 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等4项,每项均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以x±s表示患者的计量数据,计算结果则通过t值表示出来;以%表示患者的计数数据,计算的结果则通过x2表示。判断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值临界点为0.05,只要P值结果在该值以下(不含),就能够证明显著差异,其余情况一律视为无统计学差别。

2 结果

2.1 護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评分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护理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便秘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通常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由于在围手术期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进而使得患者很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较大的影响[4]。在现阶段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临床中。与传统的护理方式相比,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自身的行为习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种护理方式主要分为前意向期、准备期、行动期以及巩固期;在前意向期与准备期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疾病与手术的了解程度,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工作;而在行动期与巩固期中,则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与饮食计划,帮助患者尽早进行锻炼,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6]。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田昕, 吴红娟, 郭丰.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干预改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04):113-115.

[2] 刘艳新, 陈建.基于行为转变理论护理模式对骨肿瘤患者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8, v.25(05):117-120.

[3] 陆云云,叶振宇,赵奎.基于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7,11(27):69-70.

猜你喜欢

护理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