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实际,提升口语能力

2019-10-15郑鸿飚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2期
关键词:口头口语语言

郑鸿飚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勤于动口”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一、遵循年龄特征,循循善诱

语言训练要符合学生年龄段特点,才具有其可行性。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依据,学生从幼年成长,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对学习语文来讲,这可以说是学生们的“天赋潜能”,这潜能是他们进行語言训练的基础。在生活中,他们期盼有交流思想、展示自己的平台;在同龄人中间,他们愿意得到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希望别人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渴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内因条件,发掘学生“说”这一“天赋潜能”,鼓励他们自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认识到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对于他们学好语文、提升整体素质和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例如,在教《成长的烦恼》一课时,对于刚刚步入少年的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意识的萌发,幼稚与成熟并存,烦恼与快乐共增。我抓住契机,正确引导,让他们谈谈自己或他人的烦恼,互相倾述,畅所欲言,直至理解自己或帮助自己化解烦恼。另外,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表达的内容学生可自由选择,任意发挥。可以是成语故事,也可以是班内、校内发生的事;可以是对所学文章的理解、感受,也可以是报刊杂志的新闻消息,还可以是畅谈理想、人生等等。因为充分尊重学生年龄阶段所选择说的内容,所以学生也就有话可说了,表达也就自然流畅了。

二、考虑地域特点,取长补短

即语言训练要注意地域性。由于口头语言往往与地域的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相关,受方言影响极大。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使用的方言影响了他们表达的规范性。同时,教材选文忽视了区域文化。不同地区的学生,生活常识、认知常识、认知能力、文化影响毕竟有差异,教材的选文内容与他们的生活相去甚远,因此,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表达必须因“地”训练。

首先,严格把好“四关”:一是语音关。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正确地发音吐字,语气连贯,表达清楚。二是内容关。训练学生审清话题,明确说话中心,围绕中心进行说话;善于抓住关键性的概念,有的放矢地展开话题和准确贴切地答话;合乎逻辑地论述问题,发表见解。三是结构关。要求学生“说话”要有头有尾,主旨鲜明,重点突出,思路清晰严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这样,才能言之有序,阐明己见。四是表情关。要求学生说话时姿态自然,大方得体,有表情地说话。并处理好语调急缓,节奏快慢,语气轻重,或激昂低沉、或委婉深沉、或风趣幽默,这些都要根据说话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其次,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利用本地人文地理、山川美景、名人名事、名胜古迹、特色产业、民族文化等方面巧设说话内容,来进行特定的口语训练,从而培养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第三,开展丰富活动。譬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诵读比赛活动、讲故事比赛活动、口头作文比赛活动等等。同时,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相关活动。还可以参与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生的联动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收集各种材料,厚积薄发

即语言训练要注重积累物质材料,才能提高表达质量。常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听着别人发言,我也想说,可又说不出啥来”。学生也觉得:脑子空,好像只有直感,却找不出根据来。

确实,学生学的书本知识有限,脱离社会生活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搜集,多储备。搜集材料突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材料,即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其他社会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等;二是间接材料,即从报刊、书籍、文献、网络、影视中所得到的种种有价值的材料和经验。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践活动。如课本上编排的一些科普说明文,因缺少文采,学生读起来枯燥无味、学起来无精打采。如果在阅读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素材,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四、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体验

即口语训练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语言产生于社会生活,如果说语言是色彩艳丽、气味芬芳的花朵,那么生活就是它生长的沃土。正如刘国正先生所说:“语文训练不是单纯的技术训练,语文教学不是单纯的技术教学,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人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就如同断源求水、折木求花,是不会取得满意效果的。”

所以,学生要学好语言,首先要当好生活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社会生活及大自然中,组织他们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从直接的生活实践中提高认识,充实表象,积累知识,为学好语言打下基础。

另外,教师应有意识地把学生多彩的生活引入课堂,如果将学生生活中看到听到的动人场面、感人事迹、奇闻轶事引入课堂,使之再现,并使之成为语言训练的饶有兴趣的话题,这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起学生积极参与语言训练的浓厚兴趣,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供更加广阔的背景。

再比如,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可向他们提出这样的问题:皇帝是怎么被骗的?大臣是怎么被骗的?骗子是怎么得逞的?从中你看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骗子没有骗过小孩?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做?现实社会中,有这样的事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些问题的提出,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针对具体事件,表达了他们自己的真情实感,锻炼了他们组织语言和概括语言的能力。

五、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即正确对待学生口语表达中的不同群体,因人施教。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面向不同群体的学生要顾及到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口头语言训练。如性格外向的同学,活泼大胆,反应迅速,对这类学生应该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从严从高要求,让他们说得准,说得好。性格内向的同学,反应速度较慢,对他们应多鼓励,培养他们敢说和愿意说的良好习惯。

总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任何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口语的训练,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的素养,以适应将来走上社会的需要。

猜你喜欢

口头口语语言
怎样写好英文口头通知
如何写口头通知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看影视学口语
口头作文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