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患者人格特质、焦虑与自尊的分析及MPNFS模式思考

2019-10-14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神经质人格特质精神疾病

(长江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精神科,湖北 荆州 434000)

据统计,目前我国成年人精神疾病患病率高达17.5%,约有1.7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1]。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人数已达581万[2]。Bleuler等认为人格因素在精神疾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3],我国学者张小远认为与遗传、应激、家庭环境等因素不同,人格因素在心理疾病中起决定作用,探究患者的人格特征比探究患者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意义更重要[4]。Eysenck认为神经质、精神质与内外倾是决定人格的3大要素,人们在3大要素中的差异形成了多样的人格特征[5]。人格特征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针对内外因素的认知模式及应对策略的多样性,从而对神经质与焦虑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行调节[6]。当人们遭遇可能造成心理冲突的事件或情境时会产生焦虑,对于正常人而言焦虑是一种可以克服的防御性信号,精神疾病患者则因为其人格的特殊性,焦虑会持续存在且难以应对[7]。在心理健康评估中,焦虑水平可以被自尊水平所反映,低自尊水平会导致低自我评价、焦虑与回避[8]。Mruk认为自尊是自我保护的手段,针对自尊进行积极调节,可以减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产生[9]。基于此,笔者将分析精神科患者的人格特质、焦虑与自尊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药物治疗、心理干预与临床护理等对于人格特质、焦虑与自尊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调查某三甲医院精神科患者154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82例;平均年龄(46.85±17.65)岁,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精神科患者154例一般资料

1.2 调查工具

1)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该量表最初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编制,后由我国心理学家钱铭怡等根据中国多省市样本进行再编而成[10]。问卷共48个条目,包含神经质(N)、精神质(P)、内外倾(E)和掩饰度(L)4个维度。众多研究表明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重测信度较高,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8~0.81。

2)5-SAS焦虑量表。Zung等于1971年编制该量表[11]。该量表共包含20个条目,采用4点评分,1代表没有或很少时间有,4代表绝大部分时间或全部时间都有,分值越高表明焦虑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与科研。

3)Rosenberg自尊量表。该量表由Rosenberg编制,反映个体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包括10个条目,采用4点评分,1表示非常同意,4表示非常不同意,分值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该量表同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12]。

1.3 数据采集、统计与分析

由精神科医务人员向被调查对象讲解相关知识,让患者完全清楚调查要求,根据患者的回答如实填写调查表,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神经质与焦虑和内外倾正相关显著,与自尊和掩饰度负相关显著;掩饰度与内外倾和焦虑负相关显著;自尊与掩饰度正相关显著,与焦虑负相关显著。

表2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结果

注:1-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2-艾森克人格问卷精神质;3-艾森克人格问卷内外倾;4-艾森克人格问卷掩饰度;

5-SAS焦虑量;6-Rosenberg自尊量。*P<0.05,**P<0.01,***P<0.001,下同。

2.2 精神科患者人格特质与自尊对焦虑的回归分析

在已得相关关系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究精神科患者人格特质与自尊对于焦虑水平的预测,该研究以路径分析的方式形成一个回归分析模型,见表3。

第1步,将自尊作为自变量、焦虑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显著,自尊可以解释焦虑28%的变异;第2步,将人格特质作为自变量、自尊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显著,人格特质可以解释自尊31%的变异;第3步,将自尊和人格特质作为自变量、焦虑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显著,自尊和人格特质可以解释焦虑43%的变异。

表3 精神科患者人格特质与自尊对焦虑的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高神经质患者的特质以及该特质对生活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神经质的患者具有外向、低掩饰度、低自尊与高焦虑等特性。根据Eysenck对神经质与内外倾的解释,神经质与自主神经系统的敏感性显著相关,具有高神经质的个体在出现外部刺激与心理应激时会更容易受到惊吓并产生焦虑;外向的个体反应迅速且灵敏,具有高外向性的个体极易冲动和失控。高神经质患者所具有的易受惊、易冲动、易失控等特性可能会使其在社会生活中遭遇挫折,低掩饰度带来的幼稚想法与行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和身边人的亲密关系。从临床实践经验来看,具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很难取得亲属与朋友的支持和理解,随着病程的推进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即患者因受自身人格特质的影响做出某种幼稚行径,该行径使得身边人对患者日益疏离,亲密关系的缺失会使患者的自尊降低并更易焦虑,从而造成患者人格特质的固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已有的某种防御机制来保全自己;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应从何处入手来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3.2 掩饰度、焦虑与自尊的相关性探讨

研究结果还表明,精神科患者的掩饰度越高,则自尊水平越高,焦虑水平越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①对于具有高神经质的患者,该研究所测问卷中的一些问题会较容易触动其自尊,使其在填写问卷时有意识地掩饰或谎报一些信息。Boelen等认为具有高神经质的个体会更加惧怕负面评价,当个体正在遭遇负面评价或认为负面评价即将到来时会产生焦虑,保护自尊的需求便开始影响并支配其心理与行为[13]。②每当患者认为自己的自尊受到威胁时,若通过掩饰的手段降低了焦虑,掩饰便成为一种可以依赖并且有效的防御方式。所以高神经质患者的掩饰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自尊服务的,当患者无法通过掩饰来保护自尊时便会产生焦虑。回归分析证实,自尊可以较好地预测焦虑,将自尊与人格特质相结合后,对于焦虑的预测变得更为明显。因为人格特质较为稳定且不易改变,所以从自尊入手降低焦虑更为可行。由于患者保护自尊的方式是一种不健康的掩饰,所以需要用一种新的手段引导患者用健康的方式提升自尊。

3.3 自尊干预对患者人格特质和焦虑的影响

已有研究表明,提高个体情绪稳定性与增加个体自尊感可以降低焦虑,还能缓解因人格特质而产生的负面影响[14]。刘玉莲等认为精神卫生工作者应对患者的自尊水平进行干预,在提高自尊的基础上帮助患者摆脱病痛,早日回归社会[15]。付凤珍等认为现有的精神药物已经能较大程度上控制精神疾病症状,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他人与社会的歧视以及因缺乏自信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孤独感与无助感会导致患者自尊水平的显著降低,最终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的进程[16]。

3.4 MPNFS精神科模式的提出

为了帮助精神科患者降低因自身人格因素而产生的负面影响,缓解长期困扰患者的焦虑问题,需要以自尊作为突破口对其进行干预。例如对患者进行社交训练,提升其维持亲密关系的能力或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形成健康的提升自尊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研究往往只采取单一学科的方法对精神科患者进行干预,这种倾向在临床实践中会产生诸多问题,只有将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整合,取长补短,才能较为全面地解决患者的精神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在精神科患者的治疗中采用MPNFS精神科模式,即由药物治疗(medication)、心理干预(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临床护理(clinical nursing)、家庭关怀(family care)与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5部分组成的全方位精神科患者治疗模式,该模式来自于大量临床实践和前人研究[17~26]。MPNFS精神科模式具体内容包括:以药物治疗为重点,在精神科医生的努力下着重缓解当前最困扰患者的外显症状;以心理干预为关键,在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的努力下直抵症状根源,帮助和引导患者解开心结;以临床护理为切入点,在临床护士的努力下用真诚温暖与专业的护理提升患者自尊,降低其病耻感,帮助其重新建立回归社会的信心;以家庭关怀为保证,加强患者家属对于患者病症的了解,提升家属对患者的理解程度,促使家属与患者形成治疗同盟,共同应对困难与挑战,用家人的关怀减轻患者的焦虑、孤独、低自尊等症状;以社会支持为阶梯,丰富全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知识储备,提升公众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接纳程度,帮助人们摘掉有色眼镜,从而保证患者在痊愈后能够更好地回归社会。

由于目前我国精神科的硬件设施与人才水平高低不一,存在患者众多、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缺乏、精神科医生时间紧压力大、患者家属与社会公众对于精神科患者的了解与包容不够等现实问题,使得MPNFS模式真正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尽管这样,我们仍然能够欣喜地看到国家对于精神疾病方面的投入已经逐年上升,社会各界的知识储备与包容程度也有了可喜的变化,这给MPNFS模式的临床应用带来了希望。

4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科患者的神经质与焦虑和内外倾正相关显著,与自尊和掩饰度负相关显著;掩饰度与内外倾和焦虑负相关显著;自尊与掩饰度正相关显著,与焦虑负相关显著;自尊可以解释焦虑28%的变异,人格特质可以解释自尊31%的变异,自尊和人格特质可以解释焦虑43%的变异。上述结论提示我们可以以自尊为突破口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干预,需要用一种健康有效的方式引导患者提升自尊,因此我们提出全方位治疗的MPNFS精神科模式。在未来的研究中将会重点关注MPNFS精神科模式的内容扩充与临床应用。在此提出这一模式,希望给临床医护人员和临床心理工作者带来更规范且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手段,而且让患者感受到科学、规范、专业的诊疗护理服务流程,降低患者住院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从而提高就医感受,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满意度;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与亲密关系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向全社会普及相关知识,给患者回归社会提供更加积极与包容的环境。

猜你喜欢

神经质人格特质精神疾病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近视患者人格特质与近视矫正手术意向的关系研究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神经质和抑郁的中介作用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