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治疗中老年心脾两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14张红石刘鹏丛德毓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9期
关键词:心脾阴阳气血

张红石 刘鹏 丛德毓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原发性失眠(PI)是人体在无器质性或精神性疾病的情况下,出现或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或醒后难以入睡,导致总睡眠质量降低的一种病理状态〔1〕。10%~50%的老年人曾经发生过PI,这与老年人自我调节力降低有关〔2〕。李优等〔3〕人证实在PI患者中心脾两虚证是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失眠患者由于长时间得不到良好的睡眠,会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身心俱疲,容易紧张,担心自己的病情,情绪敏感易被激怒,这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莫大的影响〔4〕。近年来,笔者临床治疗发现振腹环揉法对老年心脾两虚型患者失眠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另因其副作用低、舒适感强,易于被老年人接受〔5,6〕。但该方法缺少规范化的临床疗效分析,因此笔者纳入本院脏腑推拿科老年心脾两虚型PI患者60例,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阿森斯量表(AIS)观察振腹环揉腹部推拿对心脾两虚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吉林省中医院脏腑推拿科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患者,筛查120例,纳入6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30例每组,分为推拿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推拿治疗组男8例,女22例;药物对照组男9例、女21例,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774)。推拿治疗组年龄55~65〔平均(57.63±3.90)〕岁,药物对照组年龄56~64〔平均(57.20±4.99)〕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4,P=0.659)。

1.2诊断标准 PI的诊断〔7〕:参照《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必须符合无明显诱因的失眠症状之一者,包括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困难、持续障碍、早醒;在满足睡眠条件、环境适合的情况下仍具备上述症状者;患者主诉至少1种与睡眠相关的功能损害:①疲劳或全身不适;②注意力、记忆力减退;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日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有增多倾向;⑧头痛、头晕或与睡眠不足有关的其他症状;⑨对睡眠过度关注。心脾两虚型失眠诊断标准〔8〕:参照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①主症:多梦易醒,心悸健忘。②兼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少,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1.3纳入标准〔9〕年龄55~65岁,长春地区汉族人口,右利手;无宗教信仰,无烟酒、咖啡、茶叶等不良嗜好;已婚,收入水平适中;观察期内无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无心脑血管和其他器质性疾病;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指标正常;符合PI及心脾两虚型诊断标准,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PSQI>7分;AIS>6分。

1.5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入组后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推拿治疗组采用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法进行治疗;药物对照组采用口服人参归脾丸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1次/d,每次30 min,每周5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具体方法:室内温度适宜,环境安静整洁。医生站在患者右侧,患者仰卧位,全身放松,腹部充分暴露。医生温手后,以爽身粉为推拿介质均匀涂抹在患者腹部,手法易轻,动作柔和。待患者适应后开始进行腹部推拿治疗。治疗时,先以全掌顺时针摩全腹5 min,上至中脘,下至中极,左右两侧在足太阴脾经左右两经间操作。摩腹手法贵在轻柔,以患者调息养神为度,本法重在调畅气血。患者气息平稳后,顺接上式,进行腹部团揉,要求团揉聚气调五脏,以患者自感腹部温热为度,共进行10 min。之后单掌闪振上脘、中脘、下脘,频率每分钟200次以上,此法突出健脾和胃,疏通气血,共操作5 min。而后单掌掌振关元、气海,频率每分钟300次以上,此法引气归原,安神定志,共操作5 min。最后掌按神阙、丹田共5 min,以平衡阴阳,补益气血结束操作。中药人参归脾丸治疗(蜜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1020104),日2次口服,服用方法为早饭前晚饭后,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6PSQI、AIS评分 PSQI〔11〕、AIS〔12〕是国内外失眠研究的常用指标。患者测试结束后,由专业医师向患者确认各项测试内容,由2名或2名以上的医师核算总分值。

1.7疗效评定〔13〕以PSQI评分作为依据采用尼莫地平法评价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分值-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治愈:疗效指数>75%;显效:疗效指数50%~74%;有效:疗效指数25%~49%;无效:疗效指数<25%。

1.8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治疗效果比较 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治愈5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3例),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愈4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8,P=0.826)。

2.2评分比较 推拿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治疗前PSQI、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2和1.339,P=0.818和0.221)。治疗后推拿治疗组与本组治疗前PSQI、AIS评分比较明显降低(t=13.2和13.38,P=0.000,P<0.01),药物对照组PSQI、AI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79,7.510;P=0.000,P<0.01),两组治疗后PSQI、A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SQI、AIS评分比较分,n=30)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1

3 讨 论

腹部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早在《厘正按摩要术》就有详细记载书中云“胸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其脏腑如何,则莫如诊胸腹。”由此可见腹部与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腹部循行的冲任督三脉为人体气血阴阳循行的通路,其功能正常,经络才能互通阴阳,滋润濡养脏腑百骸。另外,腹部有中医学中比较重要的解剖部位神阙,即脐部。脐者通五脏,真神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脐是五脏之门户脏腑精气往聚之处,所以腹部推拿,环脐而动,不单能调节身体某一区域的功能,还能对机体全身都起调整和激发作用,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气血,达到补益心脾,交通心肾,滋阴潜阳,安神定志的作用。

心脾两虚型失眠,中医学认为其病机是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其病位在心脾。因此,本研究从心脾两虚型PI的病机病位特点开始,结合腹部推拿的治疗优势,以振腹、摩腹、揉腹为主要操作手法,辅助机体健脾养心、通达气血、定志安神,制定了具有中医辨证特色的腹部推拿振腹环揉法。顺时针摩腹以调经气按浮阳,上至中脘引水谷之气,下至中极调丹田之气,两气交合安神内敛,患者气息调畅后,顺势加入腹部团揉,团揉以聚气调神,使经气游走于腹以调五脏,精气相聚、阴阳交感、内热自生,因此患者此时微感腹部自内向外温热暖畅,暖者神自安。之后采用闪振上脘、中脘、下脘,重在健脾和胃,疏通气血,将所聚之气散入肢体百骸,上濡养髓海、下归于丹田,以引气归原,安神定志。最后掌按神阙、丹田,以平衡阴阳,补益气血,安抚心神,交通气道,使阴阳各司其职。本研究结果证明腹部推拿在改善PI患者失眠症状上疗效可靠且与药物组治疗作用相似。近年来,随着神经胃肠病学的发展,“脑-肠互动途径”被证实在多种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脑肠肽是能将中枢神经系统(CNS)与肠神经系统(ENS)连接起来形成脑-肠互动的双向通路的CNS与ENS的共同神经递质。“脑-肠互动途径”为心脾两虚型PI的腹部推拿治疗机制的研究打开拓了新思路。腹部推拿疗法以腹部为治疗部位,通过神经-内分泌网络等构建紧密的脑-肠互动关系,对心脾两虚型PI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确切机制可能与脑-肠互动途径密切相关。

猜你喜欢

心脾阴阳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气血不足我来看
过桃花村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