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普惠金融的发展

2019-10-12陆雅琪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策略

陆雅琪

摘 要: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方式,能够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均等的金融服务。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有力的助推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本人在介绍普惠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作用,并探讨了几点互联网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若干策略,旨在为行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策略

普惠金融,旨在抑制金融排斥现象,让社会各个阶层的群体都能够享受到可负担的金融服务。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以移动支付、P2P网络贷款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展示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以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有利的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阶段

国际上常将普惠金融划分为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三个发展阶段[1-2]。其中小额信贷被认为是普惠金融早期的雏形阶段,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经济学家尤努斯创新性的开展了小额信贷试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此后,小额信贷开始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受此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涉足小额信贷领域,促进了微型金融的形成,其服务范围从偏远地区农民逐步扩大到城市低收入群体,信贷业务逐步拓展到储蓄、保险等综合业务,并且服务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进入新世纪后,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实现金融的可持续性,纷纷开展全面化的普惠金融建设,在互联网金融的支撑下,普惠金融从线下走向线上,逐步向大众化发展。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最早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农村信用社是普惠金融最早的雏形。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建立完善的农户贷款档案”,我国普惠金融进入发展性的微型金融阶段,该阶段内正规金融机构开始纷纷介入小額信贷。2005年,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建立更贴近农村需要的小额信贷组织”,标志着我国普惠金融从发展性阶段向综合性金融过渡,该时期内传统金融机构纷纷转型,加大了对小微企业以及民间资金需求的关注力度。2010年开始至今,我国普惠金融开始进入创新性互联网金融阶段。

2.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政府将普惠金融纳入国家级发展规划,普惠金融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普惠金融的地区差异逐步缩小。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机构不断增多、金融网点渗透率不断扩大。首先,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不断涌现,逐步形成了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金融科技企业在内的多元化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其次,我国金融机构的地理覆盖面逐渐扩大,人均使用率稳步增长;第三,普惠金融和产品日益丰富,各大金融机构不断拓展了投资理财、保险、租赁等多层次的金融服务;第四,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趋势明显,创新已经成为普惠金融行业发展的主流。

3.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着硬件资源配置落后、信用系统不够完善、服务产品和策略单一、政策支持滞后等问题[2-3]。首先,硬件资源配置落后,金融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多分布在乡镇、农村等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营业网点较少、金融基础设施不够健全,降低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以涉农贷款为例,由于涉农金融服务极大的依赖于实体网点,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村地区物理网点相对较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这一现状,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金融服务辐射范围受限。金融机构渗透率有限,难以适应广大农村群体的借贷需求。其次,信用系统不够完善,低收入群体贷款难度大。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信用体系。金融机构为了减少自身金融风险,在借贷时往往采用严格的风险等级评估审查手段,直接导致了小微企业以及低收入群体在贷款时难以提供有效的信用证明,增加了这类群体贷款的难度,使得弱势群体难以获得均等的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第三,金融产品和服务单一,同一化现象突出。传统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以及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时缺乏特色,难以充分满足企业和个人的需求,加之部分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吸引力达不到预期。此外,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力不足,同一化现象突出,直接影响了金融服务的供给能力。为了满足客户群体对于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金融机构需要加大产品创新的力度,通过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延伸非金融服务等方式提升业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对其不断优化、改进,逐步提升普惠金融的市场吸引力。第四,政策支持滞后。前文已经提及,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多以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为主,通常情况下该类群体多呈现出风险高、回报低的特点,因此普惠金融产品的研发和销售面临潜在的风险。如果缺乏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将严重制约普惠金融对该类群体的服务力度。现阶段,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系列方针政策,但是仍然难以满足普惠金融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出现了巨大变革,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金融服务的认识和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了金融机构运作效率、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业务创新、增加金融企业收益。在金融业务创新方面,移动支付是典型的代表。基于移动支付技术,可以实现资金的实时转账和支付。此外,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改变了金融服务的组织形式,使其逐步延伸到非银行类金融机构。

首先,互联网金融实现了传统金融模式的革新。为了降低运营成本,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以高端客户为主,而小额客户难以享受到均等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出现,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在信息收集、分析方面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金融中介的作用,导致了“金融脱媒”等现象的出现。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金融组织的变革,提升了金融业的交易效率并催生了新型金融组织机构的出现,使得金融行业的内部竞争不断加剧,传统银行业的寡头地位出现动摇。

其次,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存在相容性。众所周知,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是相互吻合的,后者是前者得以健康高效发展的有力载体。互联网金融的广覆盖性使得金融服务的对象大幅增加。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浪潮下,传统金融服务无法惠及的偏远地区逐步成为可能。互联网金融具有开放共享的优势,能够充分整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供给方的规模效益,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强大信息集成和处理分析功能,使得供给方可以充分分析服务对象的信用情况,降低金融性风险,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运营提供技术保障。信息不对称性、贷款需求的小额性以及信用问题是制约普及小额贷段等普惠金融的重要因素,互联网金融具有的信息对称性和广覆盖性等优势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满足低收入群体的贷款需求。

三、互联网金融助推普惠金融发展的策略

受地域、技术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难以享受到均等的金融服务,互联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普惠金融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更好的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从互联网金融的视角探讨了几点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首先,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导致的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农村低收入群体来说,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因此,提升双方的信任度,应该从政府层面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奠定有力的基础。其次,基于互联网手段,创新金融产品研发力度。将客户体验作为服务宗旨,结合市场动态和受众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提升金融产品的针对性和业务办理的快捷性、高效性,充分挖掘客户的业务需求,为客户提供舒适的个性化服务。普惠金融面向群体以低收入客户为主,通过规模效应可以促进整体的崛起,通过积极拓展市场,优化客户结构,不断提升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方面的灵活性和科学性。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加大金融机构风险转移机制的建设力度,通过对市场资金的安全引导,助力普惠金融的发展。第三,转变受众群体的金融观念,进一步加大普惠金融的宣传力度。低收入群体文化程度较低,对于普惠金融等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以及各个金融机构应该加强普惠金融的宣传普及,提升该类群体对于普惠金融的认识,通过观念上的转变促进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新宇, 葛扬, 周凯. 大數据技术下的普惠金融及信用环境建设研究——逻辑反思与对策建议[J]. 新金融, 2017(7):46-51.

[2] 刘尚雯. 浅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发展问题[J]. 当代经济, 2017(22):30-31.

[3] 吴强, 杨岳.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构建探析[J]. 金融科技时代, 2017(3):27-31.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