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德尔松《无词歌》音乐创作手法的研究与思考

2019-10-12赵家珩

艺术大观 2019年26期
关键词:门德尔松创作手法

赵家珩

摘要:门德尔松,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的著名音乐家之一,一生创作了多部作品,他的创作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并力图渗透到歌曲的灵魂深处。他所创作的《无言歌》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选取了门德尔松《无言歌》中的《信心》(Op.19,No.4),其结构单纯,优雅明净,虽略带伤感,但又似有不可言说的浪漫。笔者即以此曲为例,以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为主要方法进行简要解析,从而对门德尔松《无词歌》的音乐创作的手法进行研究与思考,为日后对门德尔松其他作品的研究坚实基础。

关键词:门德尔松;《无词歌》第四首;创作手法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简称门德尔松。他是一位德国犹太裔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的杰出音乐家之一,一生创制了多部佳作,如艺术歌曲,小提琴作品等,并首创了音乐会序曲,他独创的钢琴体裁《无词歌》对浪漫主义音乐贡献极大。门德尔松从小就表现出超群的艺术才华,出生于银行家富足的家庭环境让他从小受到了一流专家的教育和指引,其9岁时他的父亲送出一支小型管弦乐队让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这样优渥的成长环境以及幸福的家庭让他无所顾忌的投身艺术创作中。他的创作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其内心充满了诗意般自由的幻想,并力图将其渗透到歌曲的灵魂深处。而著名的评论家萧伯纳更公开称赞他的八重奏“以其引人入胜,全新的音乐风格令全世界惊奇。”从总体看,门德尔松的一系列作品不仅给当时的浪漫主义赋予了新鲜与活力,而且在世界乐坛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一、门德尔松与《无词歌》

门德尔松一生创作的音乐体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首创的《无词歌》,从字面意义来理解,它是一种没有歌词的合唱形式,实际上它是按照歌曲体裁和形式特点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有一个歌唱性的旋律,配以抒情歌曲常用的伴奏音型。[1]简言之其具有歌唱性舒缓流畅的旋律线,伴奏织体似朗照松间的明月般清新明快,优雅明净且一目了然,为世界人民所喜爱。从1929到1845年,门德尔松共创作了48首无词歌,还有一首没有题目,并每六首为一卷,共为八卷出版,出版顺序依次为 Op.19,Op.30,Op.38,Op.53,Op. 62,Op. 67,Op.85,Op.102。后人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些作品即为它们加上了标题,如“春之歌”,“信心”等,虽然这并不是门德尔松本人的意思,但对听众和演奏者来说其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含义。

二、《信心》乐曲分析

本文所选取的乐曲《信心》就是来自门德尔松《无词歌》中的Op.19,No.4,即第一卷中的作品,是一首再现的三段式的合唱曲。该首乐曲虽不及《春之歌》,《小溪》等其他无词歌作品沉博绝丽,但此作品辞微旨远,其结构单纯,优雅明净,虽略带伤感,但又似一种不可言说的浪漫,虽篇幅规模短小,但在技巧和艺术的创作原则方面却独具匠心。曲中旋律与和声的彼唱此和好似随波荡漾的一叶小舟让人在优美的旋律里流连忘返,笔者即以此曲为例,以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为主要方法进行简要解析,从而对门德尔松《无词歌》的音乐创作的手法进行比较深刻的、周到的研究与推敲,为日后对门德尔松其他作品的研究坚实基础。

本首歌曲是一部帶再现的三段式作品,4/4拍,A大调,中板速度,其篇幅短小,仅31小节,整首歌曲运用了柱式和声织体,在此织体的写作中,乐曲并没有规定几个声部,而是按照和声性伴奏织体来写的,有合唱以及管弦乐队的效果。[2]声部数量常常是根据音乐的发展以及和声色彩的变换来做出一定的改变。使乐曲听起来安静平稳,引子与结尾的尾声好似一唱一和的鸟啼首尾呼应,将歌曲框架框出。中间歌曲为合唱曲,乐句的重复性特点,让音乐的主题材料听觉化,进一步加深了对乐曲的印象。引子与结束部分的材料相同,前后两部分一呼一应,使乐曲的整体结构更加融合。首先,开头引子部分(1—5小节)从A大调开始对乐曲整体的柱式和弦材料作概括性的陈述,结构明快,从第2小节开始,中音声部以及高音声部运用了逆行手法,分别随之向上逐级推进力度逐渐增强后逐级下降平息,一起一伏,意义明确,乐曲初始就显示出安静平稳的色彩,最后三次重复的主和弦暗示了乐曲的主要部分并为进入首部做出了铺垫。首部为两个重复性乐句构成的8小节乐段,第一乐句(6—9小节)从A大调弱起开始,终止采用了属和弦解决到了主和弦进行;第二乐句(10—13小节)对第一乐句整体进行了再现,呈现出平行乐句方整性的特点,与第一乐句不同的是,第六小节增添了一个小倚音,使其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加强了乐曲的统一性及完整性。中部(14—21小节)引入了新的材料,为两个各不相同的对比性乐句组成的8小节乐段,中部第一乐句(14—17小节)在第16,17小节中升IV级音短暂的由A大调转入了E大调,半终止是由K四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和声进行;第二乐句(18—21小节)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从E大调又回到了A大调,半终止由K46和弦解决到主和弦的和声进行,很好地过渡到了再现部。这些处理保证了结构的统一性,使中部连贯,在整体音乐结构中显得引人入胜。再现部(22—26小节)前半部分高声部也具有重复性,但在从24小节开始造成了短暂的离调,这时的音乐开始渐强,旋律与和声构成一个大跳直接酿成了一个双强的小高潮,试图突破这种安谧的气氛,后期经过了大三度下行级进,力度减弱,最后出其不意的结束在27小节上叠入尾声形成了浸入终止。尾声部分(27—31小节)是引子的原样重复,再现部后句的浸入终止在27小节中又作为了尾声部分的开始,对全曲再次总结,与引子部分遥相呼应,尾部由主和弦重复三遍以增强结束感。

三、总结

以上针对门德尔松《无词歌》中《信心》(Op.19,No.4)的整体曲式做出了分析,虽然乐曲短小,看似简单,旋律的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与底蕴,运用了再现单三部曲式的结构,引子与结尾部分首尾呼应相互融合,首部中部娓娓道来,浸入终止的处理颇有新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及在整首乐曲的结构布局都有层有次。他不仅体现了门德尔松在创作风格中一些十分重要的特点, 而且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技巧。门德尔松在创作过程中汇入了自己对美妙生活的追求与自由的幻想,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平素所思所想的主观体验。因而在半个世纪之内, 《无词歌》成为全世界最为广泛流行的钢琴小品之一, 在当时的广大市民家庭音乐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3]门德尔松的作品值得我们将来去不断地开掘与琢磨。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2]谢文珊.门德尔松无词歌伴奏织体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2):136-137+146.

[3]杨玮.论门德尔松的“无言歌”体及其艺术意义[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01-103.

猜你喜欢

门德尔松创作手法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四)
“浪漫派大师”门德尔松的故事(二)
试论动画电影的声音元素及创作手法
门德尔松的诚实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诚实更重要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
他所到之处,尽是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