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诗词中的“个十百千万”

2019-10-11

新传奇 2019年34期
关键词:约数大数数词

数字原本枯燥单调乏味,可巧用数字的古诗佳作俯拾皆是。毛泽东就善于数字入诗,在数字王国“胜似闲庭信步”,将数字魅力挥洒自如、虚实有度、文采飞扬、气象万千。

数字原本枯燥单调乏味,可诗人的妙笔生花使其情趣陡增,韵味无穷。巧用数字的古诗佳作俯拾皆是,如邵雍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因巧妙嵌入数字而脍炙人口。

毛泽东则心中有“数”,在数字王国“胜似闲庭信步”,将数字魅力挥洒自如、虚实有度、文采飞扬、气象万千。

用数词润色韵调辞彩

毛泽东的诗词博大精深,文采精妙绝伦。他对数字精雕细琢,融入了浓郁的情感因素,也为诗词增色添彩。

“汽笛一声肠已断”,“一”表达对杨开慧的深情眷恋。“屈指行程二万”,“二”表现红军不畏艰险的浩气。“三军过后尽开颜”,“三”抒发长征胜利的畅快。“四海翻腾云水怒”,“四”强调世界潮流的浩荡。“五岭逶迤腾细浪”,“五”讴歌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壮举。“六亿神州尽舜尧”,“六”颂扬中华儿女奋发有为的崭新风貌。“七百里驱十五日”,“七”描绘革命战争势如破竹的磅礴。“坐地日行八万里”,“八”揭示地球运动的客观规律。“九死一生如昨”,“九”体现奋斗人生的波澜壮阔。“十万工农下吉安”,“十”强化革命队伍狂飙突进的声势。“跃上葱茏四百旋”,“百”突显庐山临江而立的挺拔。

这些数字看似信手拈来,但诗意盎然,言有尽而意无穷。

用实数强化史诗色彩

毛泽东在《〈词六首〉引言》中写道:“这些词是在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一年在马背上哼成的。文采不佳,却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们的心情舒快状态,作为史料是可以的。”毛泽东诗词是诗史与史诗的和谐统一,善用数词使毛泽东诗词的史诗意味更加鲜明、更加具体。

数字既有实数又有虚数,实数又可分为确数和约数。毛泽东诗词中的实数,一是表示数量,二是度量时间。“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确数“二十万军”直接入词,增强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的战争纪实色彩。“七百里驱十五日”一句中确数、约数混用,约数“七百里”指大致距离,确数“十五日”指准确时间,反映了第二次反“围剿”战争“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辉煌战果。

毛泽东回顾人生经历时,往往使用确数,如数家珍。“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他曾自注道:“三十一年:一九一九年离开北京,一九四九年还到北京。”“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毛泽东1927年离开韶山,1959年返回故里。“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弹指三十八年”。1927年毛泽东引兵井冈,1965年他“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

回首往事,他有时也用约数,如“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中“卅年”是约数,从1927年离开到1955年回到长沙,近30年时间。这些实数蕴含了对时光荏苒的真切体验。

用虚数抒发浪漫情怀

毛泽东有时对数字很较真,力求言之有据。1958年10月25日,他在《致周世钊》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程。”

毛泽东说过:诗歌“内容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写诗不是做文章,诗中的数字不是统计学意义上的数据。他运用数字的目的,不在于精确数量的表述,而在于审美体验的传达。毛泽东诗词中的很多数字都是虚数,开合自如,或汪洋恣肆,无迹可求,或冰山一角,见微知著,特别能彰显诗人气质和浪漫情怀。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毛泽东在《致钟学坤》中说:“九派,湘、鄂、赣三省的九条大河。究竟哪九条,其说不一,不必深究。”“九”是虚数,体现的是模糊思维,不必打破砂锅问到底。模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很多词或概念的边界、范围具有不确定性。虚数能给读者留下足够空间,任其驰骋想象、品味享受。

用大数烘托豪放格调

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诗词的豪放格调,用刘勰《文心雕龙》中的说法,就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在个、十、百、千、万这些数词中,毛泽东喜欢使用大数。“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鲲鹏展翅,九万里”“可上九天揽月”“九死一生如昨”,其中“九”是大数。“千秋功罪”“往事越千年”“千载长天起大云”“千古同惜长沙傅”,其中“千”也是大数,体现出历史的厚重沧桑感。

而毛泽东诗詞数字入诗的最显著特点,是对“万”情有独钟,使用得最频繁,将磅礴气势、豪情万丈推向高潮。“看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万木霜天红烂漫”“万马战犹酣”“万方乐奏有于阗”“一万年太久”……用作家冰心的观点,“万”是“最有力量的汉字,表达了浩大的气势和雄伟的气魄。在艺术上,给人以强调和强力之感”。

毛泽东善于数字入诗,特别是迷恋大数,表面看来是一种语言特色和风格偏好。就本质而言,毛泽东诗词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高度融合。大数所表现出来的夸张手法,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有客观认知的信息为参照,有辩证思维的缜密为基础,有革命实践的伟力为依托,有崇高理想的追求为引领,有文化自信的积淀为底蕴。

(《学习时报》2019.8.16 汪建新/文)

猜你喜欢

约数大数数词
初中英语数词的常见考点精析
弱大数定律分析与研究
最强大脑
决策大数据
大数和大树
中考数词考点面对面
感觉《质数和合数》教学
约数问题(一)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
数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