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山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内生动力与长效机制研究

2019-10-11何廷伟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6期
关键词:贫困家庭内生贫困人口

何廷伟

一、扶贫扶志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开发式的扶贫收效明显,贫困人口逐渐减少,群众生活进一步提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目标。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是,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明确具体理解和操作仍然很关键。如果我们从范围和程度这两个角度考虑社会治理和发展,那么不仅意味着社会治理在范围上要达到小康水平,即要求社会所有成员都要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同时要求社会治理达到小康这一程度水平,即小康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分配要求。这些是对扶贫扶志的要求。乍一看,内生动力并不是脱贫攻坚的指标。但纵观群众幸福感与满意度,可以得出内生动力又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取决于内生动力”。内生动力本质上是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而内生动力外化则是客观实践活动的变现。扶贫主要战斗力需要政府大量工作与社会群众一起协同推动。只有群众自身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消除贫困的内在意识,才能形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强大原动力。这需要通过支持建立可持续性、开发式的减贫机制,才能真正解决贫困问题,让全体群众享受社会发展的红利,更好的发动全体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动力。

二、脱贫攻坚中的存在问题

在扶贫中,具体产业导向解决了传递有效资源的问题,而价值取向则解决了方向问题,影响和决定了扶贫政策的出发点和趋势。这对于扶贫的精确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看作是扶贫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重要体现。要明确精确扶贫的价值取向,首先要了解贫困的原因。贫困的原因有时分析起来非常复杂,但总的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客观方面的贫困原因包括生活,体制和结构因素;主观方面的贫困原因包括文化、人格和其它内部因素。导致贫困的主观和客观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理论上,关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哪个方面具有先决条件存在很大的争议。从发达国家的减贫战略来看,扶贫不仅应该消除导致贫困的外部客观因素,创造可持续的收入支持系统,还要塑造出自尊,自信,自立和自我的积极人格。这样才能融入现代文明,防止坠入贫困陷阱和形成依赖性人格。也就是要分类进行内生动力的研究,形成长效机制,才能相互促进、持续发展。

我们通过以下一些问题的分析,希望通过扶贫扶志的路径探索寻求更好发展方式。

1、贫困家庭的积极性不高

主要表现是他们不敢摆脱贫困。受条件限制,一些贫困家庭没有足够的自信发展,不敢突破自己的局限,对于摆脱贫困,发家致富,担心多,做得少,不敢轻易迈出一步。我们的扶贫方法没有过多作用于刺激穷人的内生动力,主要是通过简单地给钱、给物、给牛羊的“保姆式”扶贫。让群众难以成为脱贫攻坚的主角,无法在辛勤劳动中收获自尊和信心。更难以在市场经济中具备相应的經济行为能力,多数贫困户仍然是小农本位,只会种田填饱肚子,管理和销售的方式欠缺。再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力度弱,贫困农户抵御各种风险能力差,对困难的恐惧面临着思想和现实的双重压力。部分贫困家庭认为产业扶贫周期长,受自然灾害,市场条件,防疫方式,技术指导等因素的制约。总体上积极性不高,有畏难情绪。还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向前一步。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和救助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它也是万万不能的。

2、未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

主要表现在不能脱离贫困。由于生产要素的不足,虽然我们有摆脱贫困和致富的想法,但我们无法摆脱贫困,缺乏必要的发展手段,属于能力制约型贫困,或深受环境条件制约,属于资源匮乏型贫困,大家对贫困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得过且过、安于现状、寻求低水平生产生活水平的心理。这些家庭找不到阶层向上流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机会。由此造成贫困地区主导产业不明显,未形成区域发展和规模发展,产业集中度不足。亦或是产品效率低,深加工缺乏附加值。缺少品牌效应带动,同时宣传力度、营造氛围等手段跟不上,销售仍以初产品为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低,价格低,与产品本身的质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等等方面的具体限制。传统的产业发展,造成因病、因残问题一出现就会造成极大影响。一个病人就能拖垮一个家庭。现今贫困户中因残致贫的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构建合理的发展模式,以后由于疾病和残疾还会有大量家庭不断返贫。

3、教育培训形式化

(1)造成贫困群众不会脱贫。部分贫困户在脱贫中找不到切入点和突破点,不知如何脱贫。大家乡土观念强,固守田园、封闭保守,贫困群众大部分都有基础差、文化程度低、学习能力弱的特点。各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产业发展项目纷繁踏来,就像微风拂过,廖无痕迹。“扶智不接地气、不体现精准”,培训项目和脱贫技术不从贫困群众实际能力和需要出发。

(2)重形式和理论,轻实效和操作,未能很好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定知识、技术和方法,找准产业发展方向。由此造成:①科技推广不力。缺乏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和研究机构。新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无法及时推广和应用。②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品市场份额不高,盈利能力不强,发展潜力不足,辐射带动作用有限,没有规模效应。为了克服贫困,我们应该为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富裕产业做出规划,找出富裕产业的突破口,深入整合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农村多元支持政策体系的构建。

4、部分贫困家庭将贫困视为一种习惯

他们没有为摆脱贫困做好心理准备,也不具备主动劳动,获得可持续收入的意愿,或者他们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却缺乏摆脱贫困的勇气和行动。穷人的“精神短板”已成为消除贫困的意识形态缺陷。当前扶贫工作对贫困户的“过度关注”导致现实中出现争当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不良现象。一些贫困户最关心的问题是“政府能给我多少钱”,而不是“我该怎么做才能脱贫”,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明显不足。这更加凸显了扶志的重要性。一些贫困群众思想封闭落后,希望摆脱贫困状况、过美好生活的动力严重不足;脱贫推进机制不够灵活,缺乏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扶贫政策在实际中没有起到奖勤罚懒的效果,相反让部分群众产生依赖的负面影响。

减少贫困人口不仅是扶贫的目标,也是社会治理和发展的主体。贫困人口的愿望和自我激励直接决定了扶贫的最终结果。我们直指心灵的力量很强大。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鼓励和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困状况,而且还要摆脱贫困,使他们能够要求获得社会认可的内生动力。更多地是通过这种合理扶贫方式方法最终实现成功后树立群众的内生动力和信心。

三、扶贫扶志的一些思考

1、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农村不能任何事都朝钱看,农业不能和二、三产业比收入,他还有国家安全、生态保护等多方面职责。那么如何构建农村的自我价值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心,而我国社会主义讲一切联系实际,怎样通过实际的产业给予人民自我认同是我们在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面对的问题。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全部扶贫支撑体系中去,形成绿色产业链,从对口的产业开始,提供经济、技术方面帮助,让贫困户形成“自强”“图强”的精神状态,即形成绿色产业与脱贫攻坚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激励式扶贫将扶贫主体由单一的政府责任改为政府、社会和农户的多主体责任,有助于解决无条件的物质供给和转移支付时产生的免费给予与理应获得心态的消极影响,从政策层面通过干预来激励贫困人口采取主动脱贫的有效措施,提高政府的扶贫效率。

2、实施激励式扶贫,提升贫困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

边疆地区经济不发达,商业文化缺失,存在着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的现象,这些区域的贫困人口收入仅能勉强维持最低吃饭需要,无法满足住房、教育、医疗和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均等水平要求。随着我国政府救济式扶贫战略的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容易达到绝对贫困的脱贫目标,但要实现真脱贫的长期目标,需要探索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的内在机制。实现人格发展,能力发展,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多赢局面。对于贫困家庭,政府还根据这一价值立场制定社会治理政策。研究表明贫困的根源在于其独特的潜力受到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制约。要打破外部制约因素,释放贫困户的内在潜力,使他们能够与社会其他成员一道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促进农民积极主体的形成。从而促进贫困家庭与国家之间良性互动的形成。

3、推动社会信任形成和社会网络建设,促进贫困地区农户的社会资本积累

社会文化与风俗、区域利益构成、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的主要内容。一方面,社会资本通过社会文化和社会风俗影响人力资本等其它资本形式;另一方面,社会资本通过共同区域利益的一般意识形式,使区域内贫困人口采取积极措施,为提高区域福利水平做出共同努力,社会资本对于这种意识的形成和培育具有重要作用。最后,社会资本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引导贫困地区社会信任的加强,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社会网络,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真贫”与“真脱贫”的内在动力,增加贫困地区农户的社会资本,有利于我国脱贫攻坚逐渐由单一的“救济式扶贫”向以“激励式扶贫”为主的多元化扶贫模式转变,真正建立脱贫攻坚的内生机制。

4、以群众社会参与达到社会共同发展的根本目標

在一般意义上,农民家庭的可持续收入获得旨在消除贫困,但目标不仅限于此,而是追求更积极的目标,即实现贫困家庭的社会融合,打破各种障碍,将贫困家庭与主流社会融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医疗,技术和制度上的补偿,增强个人的内生动力,从而使他们获得其他健全个人相同的生活方式。这个过程一般经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早期以建设包容性社会作为主要目标的方式,二是后期以赋权作为系统调整方向的方式。

在此框架下,从小到大的教育理念作用显而易见,这里需要的特别指出的是专门应对农户情况的党建引领以及“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概念。我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在一个“乐”字,纵观儒释道思想,无外乎讲究一个心学,追求自在和随心所欲。而中国共产党特色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心学基础上让群众以实际获得来验证共产主义理念,以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双满足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绚丽多彩。从而带来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我们现在所说的扶贫是不是施舍,中国是开发式扶贫,是要把小农拉上合作之路,小一点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一点就是共产主义前进,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实现人类自我解放。如果把中国比作一条大船,现在的情况是船上有一些人,有很好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目标,现在扶贫就是要把船下的人拉上去一起前进,一是让每个人都有适宜的生活和方向,每个人都是同伴。二是反过来大家要对社会前进都有贡献,能享受到成为同伴的欣喜和快乐。所以说脱贫攻坚中扶志既是方法又是目的,通过社会融合达到共同进步是我们永远的指南针。

(作者单位:678000云南省保山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贫困家庭内生贫困人口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党建+”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授人以渔 激活脱贫内生动力
基本医疗保险缓解农村贫困家庭医疗负担的效果
——基于宁夏西吉某乡镇174户农户的调查结果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上蔡县多举措助推计生贫困家庭致富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城市贫困家庭的孤独感分析
环首都贫困带农村贫困家庭识别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