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设技术需求环境的课堂教学实施路径研究

2019-10-10卢庆广张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设数字化创作

卢庆广 张艳

摘  要 基于创设技术需求环境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构想来源于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性需求层次理论的高级阶段——自我实现需求。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精心构思、设计、规划好各种技术需求的环境,使学生乐在其中,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师生共评中实现自我超越。

关键词 信息技术;技术需求环境;情境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导图;计算思维;核心素养;教学资源包;数字化工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3-0012-04

1 前言

在信息化社会物质丰富的今天,对于中学生来说,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性需求层次理论的初级阶段(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与中级阶段(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是很容易实现的。基于创设技术需求环境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构想来源于马斯洛的人性需求層次理论的高级阶段——自我实现需求。要想让中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学习数字化时代的新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精心构思、设计、规划好需求技术的环境。那么,教师应如何创设各种技术模块需求的环境,并能够让中学生乐在其中,实现自我超越呢?

2 创设技术需求环境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在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师,不要急于传授技术知识。一些教师会认为这个技术知识很重要,那个技术知识也需要掌握,但是可曾想过,再重要的技术知识,如果不需要的话,学生会自主学习吗?会深度研究吗?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不要责怪学生不认真听课、学习,那是因为学生不需要。在物质生活还不能满足的年代,教师会告诉学生要认真学习,将来会有好吃的、好穿的,等等,所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专生、中师生以及大学生对于学习技术知识的心理需求和现在的中学生是不一样的。下面笔者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技术需求环境进行阐述。

情境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在上课前先设疑、引发思考,再导入技术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短暂地实现自我心理需求可以上好一节课。在课题组聆听张春主任讲解程序设计中“IF选择结构”一节时,张主任首先询问大家,在商场、超市门口是否听过“健康早知道,让我来帮你测一测身高、体重……”。话音刚落,教室内响起交流声、讨论声。张主任示意大家安静,接着对如何计算健康指数(BMI)设置疑问。此时学生开始借助网络资源查询健康指数(BMI)公式,计算自己的健康情况。最后,张主任邀请几位学生作为典型代表走上讲台,说出自己健康指数(BMI)的等级以及接下来需要注意的事项。在热烈的讨论声中,张主任才开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我们能否利用IF选择结构,借助健康指数(BMI)公式创作一个小程序,随时测量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呢?”

张主任精心构思、设计的“IF选择结构”课堂教学是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情境式教学,结合日常生活情境,能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界定生活问题,抽象数据特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IF选择结构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好奇心驱使下,本节课上每一位学生都创作了“健康早知道”小程序。

其实,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利用VB编程解决学习中、生活中的问题的实例很多,如“一元二次方程求解”“二元一次方程求解”“住房贷款计算器”等小程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信息世界,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时,他们才能够在需求中认真学习、深层思考、深度研究,利用数字化工具创造性地解决疑难问题。只有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过程中,才能进一步培养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能力。

项目式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精心规划、设计、指导下,创设需求某一技术模块的方案,由学生构思、设计、利用数字化工具来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创作数字化作品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过程。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需求某一技术模块的项目,通常情况下要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包(包括微视频、导学案、拓展练习、历届优秀作品等),因为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技术模块教学中,每一个技术模块都需要好几节课时间才能完成。在课题组中期研讨会上聆听了赵晓航老师关于在“PhotoShop”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技术需求环境的论述。首先,赵老师说:“学校定于十一国庆节放假后举行秋季运动会,想通过高二年级全体学生构思、设计、创作、遴选运动会海报。”其次,关于奥运五环会标设计上能否有新的突破?中学生能否独立设计奥运五环会标?最后,引导学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常听到的、看到的、议论最多的,在反腐倡廉中提出来的口号“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进行深入思考,结合时代背景创作作品“要给权力加把锁”,进行海报宣传,遏制腐败蔓延。

赵老师创设的“PhotoShop”需求环境,先是运用简单易学的基础知识绘制运动会海报,再借助奥运五环会标独立设计,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结合现实社会大环境创作数字化作品。经过几节课时间的深度学习、深层思考,高二(8)班李阳同学创作、构思、设计的《要给权力加把锁》(图1)设计象征性很强,含义深刻!

在信息化社会,赵老师构思、设计、规划、引导学生创作“要给权力加把锁”项目时,提前警示高中生在人生的关键转折时期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观;在培养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同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使命——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中学生不爱学习信息技术的原因要进行深思,有战略远见的人毕竟是少数,更何况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中小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倡多年,在中小学校落实得如何?综合实践活动是从中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体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团委和社团联合会的精心策划、指导下,学校成立信息技术协会、摄影社、传媒社等20多个社团。笔者作为信息技术协会负责人,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之前,都要提前实地调研、考察、规划,撰写实践活动方案,对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实践活动的目的性进行详细说明。如开展“王家坝拉练”“田集烈士陵园”“黄岗柳编”等综合实践活动,要依托省、市、县每年举办的“中小学生电脑创作数字化评比活动”“科技创新活动”“航模活动”等。从信息技术学科角度考虑问题时,笔者通常情况下会要求学生制作宣传海报、微视频、创意设计、创新成果创作等。如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录制的视频等创作微视频作品时,教室内迎来特殊的学生——教师!

对于很多教师而言,关于微视频编辑处理方面的技术是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的迫切要求中才深入学习的。笔者作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測评系统的管理员,在学校微信群中,常有很多教师询问课堂情境视频作品如何编辑处理、转换格式、上传等技术方面的知识,笔者就转告各位教师,在最近两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会讲解微视频作品的构思、策划、设计、创作等,以及如何编辑处理、剪切、合成、转换格式、上传等技术指导。在接下来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聆听微视频作品课程的教师很多,并且专门针对教师开设了信息化大赛制作微课、课件等专题讲座,在综合实践活动需求中促进全校教师信息素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在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予学生创设技术需求大环境很重要,让学生亲身体验技术知识在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性,开启学生学习新技术的动力源泉。同时,通过开展大型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体验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责任感。

3 技术需求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施路径

技术需求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课前经过教师精心策划、构思、设计好的课堂教学内容、形式、流程,以及课堂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学习资源包、网站与可能出现的技术疑难问题解说等,都在教师的预测之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内涵,理清技术知识清单,提高对整个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能够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下认真观察、思考身边各种需求技术的特殊环境,培养学生具有信息意识且敢于担当信息社会责任,善于学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技术,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在师生共同分析点评中学会新技术,熟练应用到生活、学习、工作中去,利用数字化工具学习、创新数字化作品。

课题组结合技术需求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亲身体验、教学实践,实施过程,共同反思、规划、构思、设计技术需求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各位学者共同分享(以项目式教学为例)。

传递信息——产生需求环境  技术需求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师创设情境学习、项目研究、实践体验等需求技术环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强烈的学习技术需求条件,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快乐中深度学习研究;其次根据技术需求内容,教师课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包,包括《技术知识清单》《技术操作步骤说明》《疑难问题微视频解说》《历届创作优秀作品案例》等,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结合信息化社会环境创作数字化作品。

如在“算法与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课题组负责人卢庆广老师规划、构思、设计项目式教学时,创设一个益智游戏——《点灯游戏》。游戏规则说明:

这是一个点灯游戏,白色代表灯亮了,黑色就是灯熄灭了。当你点击一个灯时,它的上下左右(若存在的话)的灯包括它自己都会亮。当两个亮着的灯重复时,它就会熄灭,即奇数为亮,偶数为灭。你的任务是点亮更多的灯。这是一个考验和锻炼逻辑推理与数学计算能力的游戏,加油吧,点击界面开始游戏!

利用中学生爱玩游戏的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亲自创作《点灯游戏》作品的学习激情。

自主学习——建构思维导图  在技术需求环境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他们来说,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很强。学习技术基础知识,理解技术在需求中的应用,可以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首先,根据技术需求条件,主动学习教学资源包相关内容;其次,梳理《技术知识清单》内容,研读、思考、实践《技术操作步骤说明》具体情况,深究《疑难问题微视频解说》中关于技术疑难问题的突破口,欣赏《历届创作优秀作品案例》中的优秀作品在特殊技术需求环境下是如何实现的;最后,通过自主学习的技术知识结合欣赏优秀作品案例的亲身感受体验,在大脑中建构自己独特的能够创作优秀作品的思维导图。

如学生首先细读《点灯游戏》规则说明,思考游戏窗体框架界面如何构思设计?其次,思考窗体界面上横、竖线如何画?怎样设计点击一个灯时,它的上下左右(若存在的话)的灯也变?方框内亮(白色)、熄灭(黑色)怎样填充?最后,怎样判断灯是亮还是熄灭?如何实现全变亮时显示“游戏顺利通关”?经过认真分析,深度自主学习、研究思考,学生在大脑中建构创作《点灯游戏》作品的思维导图(图2)。

合作探讨——深究计算思维  学生在技术需求环境下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包,在大脑中初步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导图。但是在信息化环境下仅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学习还不够,对于复杂的、深奥的技术,必须通过开展“头脑风暴”小组活动进行深度研究,合作探讨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技术疑难问题,深度思考解决疑难问题的算法设计,借助网络资源学习与技术疑难问题相关的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技术需求环境下解决疑难问题的聪明才智,激发斗志,深度钻研。

如在《点灯游戏》编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借鉴网络资源学习《点灯游戏》的相关代码。首先,在开始命令按钮中设计一个MsgBox函数对话框,说明游戏规则,同时加载form_load窗体;其次,利用fill_color函数填充方块颜色,通过IF语句进行判断;最后,构思、设计、确定点击方块上下左右的坐标。编写好游戏代码后,很多学生都在测试游戏的可执行性,但是没有一个学生点击通关胜利。

如何判断全部点亮?在测试时,学生很难实现通关胜利。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引导学生设置90个灯亮时,显示通关胜利“初级”;再进一步设置95个灯亮时,显示通关胜利“中级”;最后设置全部点亮时,显示通关胜利“高级”(测试极难)。对于call判断函数如何实现,还需要学生进一步深度思考。

在创作《点灯游戏》作品需求技术环境下,学生认真分析实际问题,深度研究算法设计,深层思考如何通过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编程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掌握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计算思维方法。

师生共评——启迪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分成九个小组,经过开展“头脑风暴”小组探讨活动,在小组内激烈讨论、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各小组长发表组内的观点,其他小组成员给予补充完善。

关于评价方法的说明:

1)小组举牌打分,组长观点0~8分,一个小组成员补充观点0~4分(组内多个成员补充时,可以累加积分);

2)小组长代表组内发表观点时,其余组举牌打分,赞成票1分,反对票零分,所以组长观点得分是0~8分;

3)各小组内成员补充观点时,赞成票0.5分,反对票零分,所以一个小组成员观点得分是0~4分(组内多个成员补充时,可以累加);

4)合计小组得分,评选出一、二、三名,分别授予形状、大小不同的流动小红旗给予奖励,此时,学生拍手鼓掌;

5)经过大家开心快乐地研究、分析、总结决出胜负后,教师给予后进组勉励,给予优秀组赞赏,启迪大家多思考、多动脑、多动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作出经得起测试的优秀作品,并希望大家积极主动地投入下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来,争取取得更好成绩。

如在《点灯游戏》作品创作过程中,经过“头脑风暴”小组活动激烈合作讨论后,各小组都创作了《点灯游戏》作品并进行了展示,各小组长发表了本组关于创作作品过程中的得与失,分享了技术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深度研究、深层思考出更好的算法设计;各小组内成员积极思考,补充发表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在合作、公平、公正、竞争中,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评选出一、二、三名,在全体学生的拍手鼓掌声中,优秀小组代表走上领奖台领奖。

大家在创作《点灯游戏》作品需求技术环境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师生共评体验过程,感受到学习技术知识需要特殊的需求环境,在开心、快乐的竞争中开动脑筋,深度研究,深层思考,启迪创新思维火花,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产生新思维。

4 思考

基于创设技术需求环境的课堂教学的研究是以教师为主导,策划、构思、设计各种信息技术需求的特殊环境,提前准备好技术需求环境下的相关教学资源包;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特殊环境下如何更高效地学习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化工具创作数字化作品,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是以解决技术需求环境下的实际生活、学习、工作中的问题为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分析问题能力、建构思维导图意识、深究计算思维方法、启迪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理念!

基于创设技术需求环境的课堂教学的研究在策划、构思、设计技术需求环境时,要充分考虑人性自我实现需求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师生共评都能够有所收获,在设计技术难度和进行深度挖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在中央领导规划、构思、设计港珠澳大桥时,中国桥梁技术在高难度跨海大桥建设经验方面尚有大片空白。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成功通车,这充分说明,中国桥梁专家对高精尖技术的深度研究也需要特殊的技术需求环境条件。在信息技術学科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新技术难道不需要教师提前策划、构思、设计新技术需求的环境吗?■

参考文献

[1]陈华忠.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施路径探索[J].中小学校长,2018(5):20-2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杨晓哲,任友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追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7(1):21-26.

[4]陈颖,唐晓春,陈锦模.利用思维导图与概念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1):53-55.

[5]刘长安.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7(6):37-38.

猜你喜欢

创设数字化创作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一墙之隔》创作谈
数字化制胜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