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x-LDL诱导肝硬化患者巨噬细胞产生ET

2019-10-09孟庆洋徐春林康鹏

肝脏 2019年9期
关键词:絮状物健康人表型

孟庆洋 徐春林 康鹏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肝硬化的发展与免疫机制有关,这种新型的程序性死亡被称为“ETosis”,以挤压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最终形成ET[1,2]。ET是细胞核内的DNA和胞质蛋白结合后释放在胞外形成的网状结构[3]。巨噬细胞释放的ET命名为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macrophage extracellular traps,MET)[4]。本研究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肝硬化患者中是否通过巨噬细胞释放MET促肝硬化的发展。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门诊诊治的肝硬化患者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42~68岁,平均(49.3±7.1)岁;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25例,酒精性肝硬化11例,丙型肝炎肝硬化7例,自身免疫性肝硬化4例,血吸虫性肝硬化2例,隐源性肝硬化1例。肝硬化诊断标准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主要依靠:①肝脏超声和 (或)肝脏弹性超声检查;②病毒性肝炎史及HBV、HCV血清学标志物;③自身免疫抗体;④饮酒史;⑤血吸虫病史;⑥其他器官疾病等。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其中男25名,女25名,年龄30~66岁,平均(45.7±11.5)岁。

二、ET水平检测

分别采集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检测MPO-DNA复合物水平,其间接反映ET的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MPO-DNA复合物,按照说明书加入待测样本10 μL,稀释液40 μL,HRP标记的检测抗体100 μL,封孔,37℃温育60 min.弃去液体,洗板。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 μL,37℃避光温育15 min,加入终止液50 μL,测定各孔吸光度值,按曲线方程计算浓度值。

三、ox-LDL水平检测

采集肝硬化患者及健康人外周静脉血,ELISA试剂盒检测ox-LDL,按照说明书在待测样品孔中先加入样品稀释液40 μL,再加入待测样品10 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四、诱导巨噬细胞表型转换

1.巨噬细胞分离培养:采用Ficoll-Hypaque法分离提纯外周静脉血。按每孔2×105个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向培养板中加入含156 ng/mL的PMA的培养液继续培养48 h。更换培养液,观察细胞贴壁情况,同时注意观察贴壁细胞的镜下形态。将所得巨噬细胞按照2×105个细胞/m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板上。

2.诱导、提取ET:将所得巨噬细胞用ox-LDL刺激5 h,随机取部分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确认ET的形成。对剩余细胞进行反复震荡,取上清液,按照Picogreen dsDNA试剂盒(Invitrogen)说明书提取ET备用。

3.ET促进巨噬细胞发生表型转换:分别将获得的M1型巨噬细胞及M2型巨噬细胞分为M1/M2+PBS、M1/M2+ET、M1/M2+树突细胞和M1/M2+树突细胞+ET组。继续培养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记录各组中M1与M2的比例。比较分析培养过程中M1/M2的比例变化,分析IFN-α/IFN-γ水平与巨噬细胞M1/M2的比例的相关性,以及ET是否可以影响巨噬细胞表型转化。

结 果

一、ox-LDL、LPS、IL-6 刺激健康人巨噬细胞

以LPS、ox-LDL、IL-6分别刺激健康人巨噬细胞1、2、3、4、5和6 h固定染色,结果免疫荧光确定均无ET形成(图1)。

图1 LPS、ox-LDL、IL-6刺激健康人巨噬细胞镜下表现

二、PMA刺激肝硬化患者巨噬细胞

156 ng/mL、200 ng/mLPMA刺激肝硬化患者巨噬细胞1、2、3、4、5、6 h后固定染色,免疫荧光确定ET。结果200 ng/mL刺激1 h细胞核即破碎,出现凋亡坏死的迹象。156 ng/mL刺激4 h左右出现细胞核胀大,有的细胞膜甚至破裂,细胞内的颗粒流出(图2)。

注:箭头所示为细胞膜破裂颗粒流出

图2156 ng/mL PMA刺激肝硬化患者巨噬细胞4 h的镜下表现

三、巨噬细胞荧光染色结果

将培养的巨噬细胞在 156 ng/mL PMA浓度下分别进行2、3 、4、5 h的免疫荧光染色,发现4 h为最佳ET观察时期。3 h可见巨噬细胞有“吐核”的趋势,5 h大部分细胞已凋亡坏死仅剩部分细胞。3 h细胞膜破裂,可见胞内的颗粒流出,同时DAPI染色后可见云絮状的蓝色网状结构即为ET(图3)。

四、ox-LDL诱导巨噬细胞形成ET

免疫荧光染色3 h和4 h细胞的形态变化并不太明显,第5小时细胞核才出现明显的絮状物,而PMA加ox-LDL联合刺激巨噬细胞在第5小时已出现比较明显的蓝色絮状物,可见ox-LDL刺激巨噬细胞形成ET在第5小时最为明显,而PMA加ox-LDL可以促进这一进程,在同样的刺激时间蓝色絮状物出现的更多(图4)。

注:箭头所指蓝色网状结构为ET

图3156 ng/mL PMA刺激肝硬化患者巨噬细胞不同时间的镜下表现

五、ET诱导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的转换

采用上述方法从外周血或人单核细胞系经PMA诱导形成巨噬细胞,取部分巨噬细胞即为M0分为两组,分别铺于6孔细胞培养板中,以IFN-γ(100 U/mL)和LPS (5 ng/mL)共同刺激培养24~96 h,诱导出M1型巨噬细胞;以IL-4 (10 ng/mL)刺激培养24~96 h诱导出M2型巨噬细胞,经ET诱导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图5)。

讨 论

最初有关ETosis的研究集中在杀菌和抗病毒方面,后续发现其在肝脏肿瘤免疫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5-9]。ox-LDL是脂质发生氧化反应的产物,氧化应激反应激活、氧自由基大量生成是造成肝硬化肝脏损伤加重的重要病理环节[10-12]。因此 ox-LDL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研究证实,ET可能与肝硬化程度相关[13]。

图5 流式细胞仪检测M1型、M2型巨噬细胞

本研究发现,ox-LDL 通过刺激巨噬细胞产生ET,且ox-LDL水平与ET水平呈正相关,增加ox-LDL刺激时间ET的产生亦明显增加,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巨噬细胞的表型转换有关,而巨噬细胞表型与肝硬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表明,ox-LDL促进肝硬化的发展可能与巨噬细胞产生ET有关。期待将ET作为标志物,为肝硬化严重程度的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

絮状物健康人表型
油田生产流程絮状物治理探究与实践
基于16S rRNA测序比较探讨气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一块毛石的价值
一块毛石的价值
建兰、寒兰花表型分析
GABABR2基因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代谢相关表型的关系
化学位移MR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胰腺脂肪含量的比较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表型与血清学测定的临床意义
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氨氮含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