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智慧水利应用及其发展研究

2019-10-09

治淮 2019年9期
关键词:水利智慧信息化

樊 进 吕 忍 舒 楠

(作者单位:宿迁市水务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23800)

“智慧水利”建设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环境保护与水管理服务等体系。国内学者目前对于智慧水利的研究主要从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层面展开研究。本文基于智慧水利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从智慧水利的特征、技术支撑、实施路线及存在问题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智慧水利的建设提出新思路与展望。

一、智慧水利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在全球信息化的新形势下,水利工作者借鉴“智慧地球”的理念提出了“智慧水利”的概念,促使数字水利、水利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智慧水利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与技术体系渐趋完善

《国家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这些促进智慧城市发展的政策,从技术和需求上,为智慧水利的发展奠定了研究基础。

2.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在智慧水利发展的背景下,江苏省无锡市开展了感知太湖智慧水利试点,建立防汛抗旱指挥智能决策系统、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系统,实现了水利水务的智能感知、智能调度和智能管理功能;台州的智慧水务试点建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四大支撑体系”的管理系统;江西省水利厅出台了《江西省智慧水利建设行动计划》,依托智慧抚河信息化工程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智慧水利建设。

3.水利信息化的发展

水利信息化初步形成了水利业务应用、水利信息资源、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利网络安全、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五大体系。同时,依托这些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化水利业务应用水平,并向基层水利部门拓展。

二、智慧水利的主要特征

智慧水利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水利数据、水利资源进行整合与分析,实现成果的可视性、设施的智能性、灾害的预测性,并对水利应用进行实时精准评价,降低了人为误差。因此,可以将智慧水利的基本特征概括如图1。

1.感知全面化

透彻的感知能力是实现智慧水利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全方位、全对象、全指标的监测,为水利管理部门提供多种类、精细化的数据支撑。

2.互联泛在化

通过光纤、微波等传统通信技术和现代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对感知对象的水利监测、预警、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

3.数据规范化

高效安全的数据整合能力是智慧水利的核心。不仅包括对统计年份内的水利数据整理,还包括对各分级部门数据的整合,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4.共享实时化

共享性是智慧水利实现管理与服务高效便捷的基本要求,通过各类数据的全参与、全交换,实现对水利数据的共用、复用和再生,为智慧水利系统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

5.应用智能化

智能化是智慧水利的核心体现,关键在于对新技术的运用程度和深度,比如地理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有效地提高水利设施远距离控制和智能化执行能力。

6.服务社会化

社会服务是智慧水利的重要落脚点,通过已建立的智慧水利水务系统将水利数据成果图形化、动态化,达到通俗易懂、便捷实用的目的。

三、智慧水利应用的技术路线

1.智慧水利的技术支撑

智慧水利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水利信息化的进程,而新兴技术的出现对智慧水利的发展同样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1)跨平台的BIM技术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 BIM作为全开放的可视化多维数据库,是智慧水利极佳的基础数据平台,可保证数据随时、随地、随需应用。

(2)虚拟化的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颠覆性地改变了传统水务行业的消费模式和服务模式,节约了水利信息化的投入成本。

(3)海量的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产物,在数据整合、数据处理、数据分析领域具有极强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水利数据的处理效率。

(4)高效的人工智能技术

图1 智慧水利的主要特征图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具有自学习、推理、判断和自适应能力,在水利设施的建设、运行、检测、维修等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5)科学的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简称GIS技术,它是一种能够对水利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评价的空间信息系统,形成能够为水利防汛、防凌等业务服务的比较完善和高效分布式数据存储、管理体系和影像分析平台,满足各种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需要。

(6)实时的动态监测系统

基于对自然灾害监测及预警的高度重视,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已经成为智慧水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先进技术,及时掌握气象情况,分析监测数据,实时预报灾情,减少灾害损失。

(7)仿真的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即VR技术,通过借助计算机及传感器技术,开创了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是一种体现虚拟世界的仿真系统。依托VR技术,可以构建出虚拟的水利环境,实现水数据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是一种综合性的高科技技术。

2.智慧水利的实施路线

依托智慧水利的技术基础,构建智慧水利系统平台的实施路线,如图2所示。设备感知层是基础,实现数据的获取、采集;数据传输层是工具,对收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平台层是手段,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使数据成果化;业务应用层是交互,实现智慧水利的共享功能,最终目标是为相关部门提供如防汛预测、水利设施监测、决策支持等服务。

图2 智慧水利系统技术路线图

四、智慧水利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智慧水利还处于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与智慧社会、智慧城市的需求依旧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能力不够透彻

目前,各类水利设施的监测远未做到全面感知。例如,水库安全监测方面,仅有73% 的大型水库建立了工程安全监测设施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多数中型水库和几乎所有小型水库都没有安全监测设施,大部分小型水库甚至没有水情监测报汛设备。同时,感知技术手段也存在较大差距,自动化水平不高。

2.“全面互联”不够全面

据统计,还有13%的区县级水利部门未连接到水利业务网,仅有6个省区水利业务网通达到乡镇级水利单位,导致水利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三级部署(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五级应用(水利部、流域机构、省级、市级、县级)”。数据库的不连通,导致无法实现地域间的数据整合、分析,很难做到水资源的联合管理和洪涝灾情的联合整治,容易形成信息孤岛。

3.智能应用不足

由于智慧水利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新一代高新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水利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尚未充分体现。

4.数据分析技术不够先进

目前,水利工程存在数据多、种类杂、体量大的特点,而数据分析技术难以全部适用,缺乏针对性,或者说缺乏统一性,导致数据的分析结果误差较大,实际应用效果不佳。如水文系统,是地球上最大、最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子系统同样复杂,包括大气层—海洋系统、河流系统、冰川系统、地下水系统等。

5.泛在服务欠缺

作为民生工程的水利行业,业务应用多,但缺乏公共服务产品,系统应用不够人性化,操作不便,精度较差。

6.认识不到位

智慧水利作为新兴的信息技术产物,对于很多基层水利单位来说,存在解读不彻底、目标不清晰、任务不明确、实施不到位等问题。

五、智慧水利建设的新思路与展望

基于对智慧水利的发展现状、技术特点、实施路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对智慧水利建设的新思路与展望。

1.明确智慧水利的目标和任务

结合智慧水利的特征,明确智慧水利的建设目标及任务:(1)完善智慧水利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智慧水利、智慧水务试点工作;(2)进行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工作,为智慧水利的开展提供现实支撑;(3)开展智慧水利关键技术研究;(4)构建智慧水利建设总体框架;(5)建立智慧水利评价指标体系。

2.加强新兴技术的应用深度

积极开展高新技术在水利业务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大数据技术,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基础,加强大数据基础设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云数据库和物联网平台的搭建,对智慧水利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建立规范的信息服务系统

从智慧水利的总体框架出发,建设智慧水利云平台,加强水利信息资源建设,提高水利成果共享服务,提升水利设施和智慧平台的服务质量。

4.开展智慧水利到基层的技术服务体系

智慧水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技术薄弱的水利基层单位,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加大资金管理,完善运营模式,规范运行制度,开展技术创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基层技术服务体系。

六、结语

智慧水利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智慧水利的建设不仅是水利工程的发展方向,更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建立完善的智慧水利管理与服务系统,为水利部门、公众提供良好的智慧服务■

猜你喜欢

水利智慧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