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雪:我只想做个手艺人

2019-10-08天宁

学生天地·初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张雪苏绣丝线

天宁

“平湖千顷浪花飞。春后银鱼霜更肥。菱叶饭,芦花衣。酒酣载月忙呼归。”这首词描绘的就是张雪的家乡——苏州镇湖。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如今刺绣仍是当地最重要的文化产业。

在张雪的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的镇湖交通不是很便利,也没有工厂。在当时,刺绣几乎是提高家庭收入的唯一出路,所以家家户户的女子都会刺绣。张雪就出生在刺绣世家。他的奶奶、外婆、姨妈、舅妈无一不会刺绣,而母亲薛金娣更是苏绣界的翘楚。从事苏绣三十余年,她屡获国家大奖,作品曾在卢浮宫展出。她自创的“捻丝盘线刺绣方法”已获得国家专利认证。她被公认为目前国内最顶尖的苏绣大师。业界对她的评价是——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薛金娣一直希望能有个女儿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但是张雪的出生彻底断绝了她的念头。

小时候,张雪总是看到母亲端端正正地坐在木质绷架旁,一坐就是一天。他看着一根纤细的丝线被母亲灵活的手分成16份、32份,然后绣针带着丝线穿过紧绷的绸布,旋即又几乎从原来的地方冒出。一张张桌布、一条条腰带在母亲的手下都开出了花。张雪觉得曼妙又神奇。

在他9岁的时候,有一次母亲临时有事外出,他没忍住好奇第一次触碰了刺绣。他学着母亲的样子,用小小的手紧握着绣针,带着丝线穿过紧绷的绸布,随即迅速地又从老地方冒出,丝丝缕缕间倒有了几分树枝的走势。刺绣做起来难,一旦做坏了拆起来更难,还会破坏品相。母亲回来后一眼就发现绣品被动过,非常生气,但当她得知是儿子捣的鬼时,却又有些开心。因为她看到丝路和走势都还不错,或许儿子真的有刺绣天赋。随即她又打消了念头,毕竟飞针走线是女孩子才会喜欢做的事。

张雪原本可以成为金融业的白领。高考时,他考入了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后他又拿到了英国利兹大学的offer。

就在出国前,张雪回家探亲时却发现儿时记忆中“家家倚门针线忙”的画面早已不再。在刺绣鼎盛时期,镇湖街道的绣娘曾有8000余人,但现在学刺绣的人竟然不到50人。苏绣行业的萎缩可能会让精美的苏绣成为千古绝唱。从小对苏绣有着特殊情怀的张雪突然不淡定了:“现在年轻人学苏绣的太少了,我要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于是,他果断放弃出国的决定,去母亲的刺绣工作室帮忙。很多人对此不解,而张雪觉得能为苏绣这门技艺的传承略尽绵力比那些流言蜚语重要得多。

为了给刺绣打基礎,张雪特意去杭州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他还考取了苏州大学艺术硕士进行专业深造。他说:“只有自己的眼界开阔了,才能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

张雪的目标远不止传承技艺这么简单。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苏绣与时尚相结合,如何让苏绣走出文人国画题材回归生活。

一次偶然的画展让张雪萌发了利用最简单的对角线、三角构图呈现中国韵味的念头。于是,有了极简的《四季》系列作品。这套作品从设计到最终成型整整用了三年时间。当然,它也不负众望,曾连续获得第八届、第九届江苏省“艺博奖-银针杯”刺绣作品大赛的金奖。

苏绣传统的针法有40多种,而现在基本常用的只有6种。如何能让这些针法精髓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个问题困扰了张雪大半年,直到某天灵感突发。他的绣品《星空》采用了少见的黑底和天文题材,用银线以盘金绣绣制轨道来体现粗细变化,中间的太阳用的是套针中的集套针法:打籽、乱针、戗针、刻鳞针、虚针、齐针、锁针……二十多种针法被他灵活地运用其中。尽管在苏绣上彼此的风格迥异,但母子俩还是惺惺相惜。薛金娣赞扬儿子:“他肯钻,喜欢动脑筋,悟性很好。”

张雪对苏绣新方向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歇。在学习苏绣六年后,他又一次打破传统,将苏绣创造性地运用到了日用器物上。这一系列作品的诞生,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了苏绣,也让张雪火了起来,甚至有很多年轻人跑来表示要学习苏绣。对此张雪说:“创新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而是让它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

张雪当初看《姑苏繁华图》时觉得特别有趣,是手艺人们绣出了苏州的繁华。今天张雪自己也做了手艺人,他希望凭着自己和新一代苏绣人的努力,让苏绣这个第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出更多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张雪苏绣丝线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Constraints on H0 from WMAP and BAO Measurements∗
绣丝线
蜘蛛
快走丝线切割机的技术改进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kidney-qi deficiency syndrom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by Bushenjiangya decoction
The Traditional and Religious Meaning of Christmas and E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