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里寻他千百度

2019-10-08李建炜

少林与太极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国粹传统武术

李建炜

国粹,是指一个国家固有文化中的精华。中国国粹,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中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中国的国粹有很多,其中誉满中外的京剧、武术、书法、中医,被称为“中国四大国粹”。然而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受国外文化的冲击,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信心略显不足。作为四大国粹的中国武术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和平年代近百年的停止武术擂台较技,武术的实战性似乎被淡忘,它的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把武术主要用于强身健体,处于自由发展、缺乏实战的传武习练者在与现代搏击的几次碰撞中均以失败告终,让媒体和大众发出了对传武实战性质疑的声音:传武能否实战,它的优劣究竟在哪里?这些质疑成为了当下人们热议的话题。

中国武术是中华千年传承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智慧与汗水,自古以来备受国人青睐,一直被视为保家卫国的利器,一度被冠以“国术”“国粹”“功夫”等称号。然而,近代它的作用与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技击为本的武术在和平年代转变为健身、表演、竞技比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淡忘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近期又有一些民间私斗,以点带面地将武术的价值否定,武术的实战性又一次遭到质疑。关于武术是优是劣的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从根本上讲,现代人的质疑是不了解现代搏击与传统武术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滋养,原本为搏击技术的范畴,逐渐在中国文化的熏陶中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武术与中医紧密相连,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人体各器官看成一个整体,每一部分息息相关,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西方的医学界和搏击界则认为人体的各器官功能各有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理论。而西方的搏击界也是如此,要挥拳有力。就必须推杠铃、举哑铃,腿部的力量也可通过器械进行单独练习,从训练效果上确实见效快、立竿见影。而中国武术则认为四肢与发力都息息相关,讲究合力和整劲,将身体的所有器官、肌肉群顺着一个方向发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爆炸力,给对手以重击。

西方搏击是一种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其目的是擂台上的输赢,主要训练方式是通过跑步、跳绳来增加身体的体能与协调性,通过各种器材锻炼四肢的力量,增加训练的强度来不断刺激肌肉的裂变,使习练者成为肌肉发达、挥拳有力的拳击手。在搏击方面,先采用“空击”的方法,不断校正选手的动作,让出拳的动作规范,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打到对手,主要的动作以直、摆、勾为主。再者“打把”与“击沙袋”也是拳击必练的课程之一,它们可以提高选手的准确性与攻击力。拳王泰森曾经说过:“没有任何训练能比打重沙袋更好提升重击能力。大腿蹬地,通过臀部和胯部的扭转将力量最大程度砸向目标,这就是重击的秘诀。”最后就是对抗性练习,采用不同的陪练来提高选手的实战性。国外其他的搏击术的训练方法基本上与拳击的训练方法大同小异。

中国传统武术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搏杀之术。其训练和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战。

1.中国武术在技击实战时,注重全身各部位的运用,“头、肩、肘、手、胯、膝、足、臀”皆可成为攻击的武器,它的训练方法非常全面,将人体从头到脚都训练成搏杀的武器,在一般人看来头部是人体的指挥系统,用于思考与指挥人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转,但中国古人也将它训练成为攻击利器。再如眼,它在中国武术的重要性也是无可替代的,武术家关于眼的训练也有多种,观香头、睁眼拍水、观日出等等:还有肩部的训练,经常以肩靠树训练在实战中肩部撞击的杀伤力;再者中国武术老前辈也比较重视手臂的训练,武术中也讲究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所以手臂不但是进攻的武器,而且是防御的最大保障,武术家们常以手臂拍打木桩来增强手臂的硬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铁臂功”:肘部也是进攻的利刃,它在近身搏杀中会给对方带来致命一击,所以武术中常说:“宁挨十拳,不挨一肘。”所以在武术中肘部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的手指是最灵活的器官,而武术家也将它训练成出奇制胜的法宝,常以点、切、刺攻击对手;还有拳和掌,这是武术中攻击的主要手段,老前辈们经常以独特的药水浸泡拳掌,再进行拳掌的硬度训练,使拳掌硬如铁、软如绵,既不失灵活又坚硬无比:还有膝盖也被习武者视为制敌法宝,由于身体结构的问题,膝盖在搏击中既隐蔽又坚硬,被视为一招制敌的撒手锏:人类用于行走支撑的脚部也被武者用于搏击之中,中国武术中不但有以脚专打人的“戳脚”,也有手足并用的众多流派;臀部也是武术中打法之一,主要有后撞、下坐等,运用巧妙亦可一招致敌,拳谱中日:“臀尾打人人不知,神龙掉尾不见形。猛虎坐坡起落势,一旦击中神鬼惊。”胯为人体的中节,在技击实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八极拳法中肩撞胯打技法比较多见,为“六大开”的胯法之一。

2.武术的整力

整力是武术区别于其他搏击术的最大标志,武术家们将人体看成一个整体,在搏击中尽可能的将全身的力量凝聚成一点,给对手以重创,腿的蹬力、腰部的转力、肩力、臂力、腕力达到高度统一,使身体爆发出对手无法抗拒的杀伤力。不仅仅是这样,还将人体的惯性用于实战,所以形意拳每招每势都在练习脚部的蹬力。所以形意拳也常教导后人“消息全凭后脚蹬”。据《近今北方健者传》记载孙禄堂亲自讲:“郭先生虎拳,一步可走三丈,罄予能仅及二丈五,先辈之难及,斯其一端耳。”这是孙禄堂先生亲眼所见,形意拳宗师郭云深在练拳时可以一步跨出去三丈。而61岁的孙禄堂随时随地一步就可达到二丈五,根据杨明漪的记载也能证明武圣孙禄堂的功力:“请试之,果二丈五。是年孙已六十一岁,体不及五尺,貌清癯,骨如柴,腹如饿状,无努张之致,而力无穷也。”明清到现在度量衡稳定,一丈定为3.33米,郭云深先生一步至少可以跨九米,孙禄堂先生也可以跨七米以上,这种蹬力可以与当今的奥运跳远冠军相媲美,这种训练看似与技击术无关,但在实战中会产生以小胜大、以弱打强的威力,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将人体的潜力发挥到了极致。中国传统武术在训练整力方面有自己独树一帜的训练方法,可惜目前的武术散打没有深刻地意识到传统武术的精髓,我们把最核心、最好的东西丢掉了。中国四大名拳之一的形意拳每招每式都是在找劲、训练整力,其实搏击的核心技术就是速度与力量,而力量分为本力与整力,而整力也包含速度的范畴,这些道理练习搏击的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怎样将你的力量和打击力送到对手身上?也就是说在练习步法方面被绝大多数的人忽视了,虽然现代搏击也有练习步法的方法,但那是非常简单、肤浅的,它们只是强调步子的灵活性,并不知道用步子可以给对手以重创。而中国武术在这方面的研究可谓入木三分、淋漓尽致。拳谱有云:“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脚蹬。”这是对形意拳行步时的一种形象的描述,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它不只是拳法习练的要求,它还是产生爆炸力的核心,蹬步要求速度快、力量大、贴地而行。速度快、力量大可使步法如离弦之箭进攻对手,在加速度的影响下可以成倍的提高拳脚的打击力量,但是蹬步时会有短暂的双脚离地,很容易失去平衡,所以又要求习练者步子贴地而行,迈步如行犁,所以形意拳讲究“硬打硬进无遮拦,铜墙铁壁一起摧”。从这一点上来说武术中的以小打大是可以实现的,而现代搏击是做不到这一点的。现代搏击是一种竞技体育项目,它讲究公平、公正、公开,无论是在规则上、训练方法上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所以比赛要分级别,同等体重的选手才能登台较技。武术以小打大就在于它将身体视为一个整体,将浑身上下的力量向一个方向发送,所以才会产生人意想不到的力量。中国历史上许多武术高手都是看似身体瘦小、其貌不扬、文质彬彬的普通人,例如,近代南北大侠杜心五的师傅徐矮子就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矮小瘦弱的寻常人:再者孙禄堂先生也非身高八尺的强壮体型:靠着八极拳纵横于20世纪初的中国武坛大宗师李书文,武艺之精,杀性之大,实为近世所罕有,其身高仅为一米六左右。另一个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内家拳大宗师跟李书文处在一个时代。他就是威震武林的形意拳顶级实战高手尚云祥,堪称形意拳后期最强者,《近世拳師谱》评价他几乎达到了师爷“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的水平。他曾经捉拿过飞贼康八爷为民除害,又手执长剑,跟随师傅李存义杀过洋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国武人。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半步崩拳打败天下无敌手的郭云深先生的体型,虽然我们没能查到郭先生的真实身高,但从尚存的照片和前辈的描述中也能知道他是一个身材矮小之人。关于以小打大的武术故事在武侠小说中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事迹和故事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国武术的本质。武术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呢?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提一下“武圣”孙禄堂先生。孙禄堂先生花了十一年研习形意拳,用了三年随程庭华学习八卦掌,而自己创造孙式太极只用了三个月,而形意拳的核心就是整力,我们也可以认为整力才是中国武术的核心,才是中国武术的精华。

中国传统武术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在发展和吸取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些瑕疵也并不能遮掩其璀璨的光芒,它在搏击方面的价值毋庸置疑,然而在与现代搏击擂台接轨时的确出现了不和谐的问题,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也有可以适应于现代搏击擂台的内容,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开发,去利用,怎样将中国武术的精髓用于现代搏击。所以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武术的价值,也不能闭门造车唯我独尊,应该吸取现代搏击术中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训练更加明确化、直接化,这样古老的传统武术才会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芳香。

(编辑/周谬超)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国粹传统武术
数字经济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发展路径研究
探究传统武术进校园传承模式和发展路径
梨园戏韵 国粹生香
中国武术,中国魂
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系统解析
中国武术帮助古巴人民应对新冠肺炎封城
中医
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现状探析
京 剧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