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路径探析

2019-10-08范珊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团支部积极心理学

范珊珊

【摘 要】高校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对促进团员青年的成长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00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交往特点着手,分析了基层团支部的现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围绕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组织系统三个维度,提出团支部活力提升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团支部;积极心理学;活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12-01

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础,高校基层团支部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开展团的工作的直接平台和载体。一直以来,基层团支部对团结青年学生,促进青年学生成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共青团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尤其是基层团支部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如何结合现在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增强团支部的活力,提升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已成为共青团工作者需要思考的课题之一。本文从分析基层团支部的现状着手,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为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建设提供创新性的路径参考。

一、高校基层团支部现状研究

1.团员意识淡薄。

目前高校基层团支部成员多为“00后”大学生,这些同学中的百分之九十进入大学时已是一名共青团员,本身对团员身份的认识不到位,而进入大学后,团支部在团员思想意识方面对团员青年的教育比较少,不履行团员的权力和义务,不了解团史团情,对团员身份认识不深刻,有着“大学生都是共青团员”的错误认识,团员的先进性不能在其身上体现,缺乏应有的身份认同感和光荣感。

2.凝聚力不足。

以“0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个体意识,从小便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接触密切,喜欢游戏、二次元等,由于父母工作忙碌,陪伴较少,这些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带大,被老人宠溺,进入大学后,喜欢独自活动或者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活动,对集体的观念较薄弱,团支部内部的凝聚力不足。

3.活动吸引力不足。

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动是吸引、凝聚团员青年的有效载体。在基层团支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著如下问题:一是活动主题形式单一,学习活动基本是读报、读书、看视频,志愿活动基本是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孤儿院看望孩童,实践性不强,思想性不够,团员青年了解社会、深入实践的需求无法满足;二是活动主题较宽泛,目的不明确,很多是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不能将主体思想与学生的专业、日常活动相结合,团员青年想要通过活动来提升专业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就目前的活动是没有办法满足的。

4.团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团干部在团支部活力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但高校班级班委与团支部委员存在分工不明确的现象,很多团支部书记主要处理奖勤助贷、日常管理能事务性工作,只在特殊节点,如收缴团费、团内推优、五四评优等事务上花费些许时间,对团的组织建设、思想引领、实践育人等工作职能思考较少,落实不到位。在组织主题团日活动时,很多团支部干部将班级的学风建设活动、团队建设活动与团支部团日活动混为一谈,有时混在一起开展,缺乏指导和布局。团支部委员自身的理论素养有待增强,开展的活动缺乏总结、交流,难以保证团支部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上个世纪90年代,积极心理学在美国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它主要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二是社会建构主义。和传统心理学有所不同,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消极心理和病态心理未关注到的点,如它主要关注人性的优点和价值,内容包含了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环境构建,目标是为了促进人和社会更好的发展。

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组织系统是积极心理学的三个主题,三个主题之间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一方面,积极的环境可以催生积极的人格特质,而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让人更容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另一方面,积极的情绪体验也会受到积极的环境的影响,从而让人发挥积极的人格特质。对于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团员的积极情绪体验;促进积极人格特质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团支部环境。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高校团支部活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1.注重人文关怀,增强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为人们的神经系统增添新的力量,能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在基层团支部建设中,如果每一位团员都能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对于团支部保持激情和活力起到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注重对团员的人文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团组织的温暖和爱,使他们充分热爱团支部。其次充分尊重团员的个性,从团员青年的角度出发设计组织团员喜爱的活动,并充分发挥团员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让每一位团员参与团支部的文化建设中,如设计团支部徽章、团支部口号、征集意见设立团支部公约等,充分调动每一位团员的积极性,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团支部的一员,增强团员们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团员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提高团员们的积极的情绪体验。

2.尊重发展诉求,塑造积极人格特质。

人格是在生理机制、外在行为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积极的人格特质,是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内在驱动力,包含乐观、真诚、勇敢、善良、责任、创造力等。当面对各种挫折时,积极的人格有利于克服困难,采取有效措施。每一位团员身上都有闪光点,在团支部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团员,尊重他们的发展和诉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平台,引导他们主动的为团支部出谋划策。其次要注重发现团员的优点,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让团员青年看到自己对于团支部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自发的为团支部服务。可以将团支部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同学在小组中设有分工,加强小组内部成员的沟通和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如可分小组开展每月团日活动,团日活动从策划到组织实施到后期宣传均由小组成员在团委老师的指导下主导完成,支部内其他成员配合参加,可结合专业特色,也可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活动。团员自主设计活动,更贴近学生喜好,并能让同学们在团支部的建设中找到成就感,有利于塑造团员积极的人格特质,保持团支部的活动。

3.注重环境影响,构建积极组织系统。

特定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有着直接影响,个体品质的形成也因家庭、社会、学习等环境影响着。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塑造出积极的品质,并促进个体发挥优势和潜能。基层团支部的建设离不开校园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想增强团支部的活力建设,需要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第一,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将主流思想融入到校园文化氛围中,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到。第二,学校要建立健康积极的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团支部的微信公众平台、QQ、微博等阵地建设,通过网络媒体占据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扩大活动的影响程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第三,学校要通过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团支部创新团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增强团支部的活力。

四、结语

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对高校共青团工作至关重要,它的活力将直接影响和决定高校团组织的活力。积极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是理解并帮助人们获得幸福和幸福感,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动机和能力等,因此更具创造性和指导性。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的有效路径,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和学生的新要求,使得基层团支部的工作更加高效,开创了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朴丽娟.大学生共青团员团员意识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

[3]夏娟.试论增强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J].河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7):78-80.

猜你喜欢

团支部积极心理学
关于三全育人理念下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开展工作研究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编后
怎样学习推广李家庄团支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