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问题探究

2019-10-08祁志山马国洋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现代化管理教育

祁志山 马国洋

【摘要】农村教育管理现代化不断趋向管理化、科学化、系统化以及满足农村特色需求的管理,可是现实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依然面临诸多问题,教育管理目标偏颇,方法失范;模式单一、僵化;手段滞后,教师流失严重。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对当前学校教育管理的现状进行反思,探究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出路,确立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创建示范性学校。

【关键词】管理  现代化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8-0255-02

一、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现存问题

(一)目标偏頗,方法失范

农村的教育管理以学生的成绩为第一标准,升学率成为评定一个学校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对品德教育、特长教育并不看重。在管理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班级的升学率和班主任、任课教师工资待遇、评先嘉奖直接挂钩。这就使得教育出现极端化行为成为一种常态。如一切工作围绕着提高学习成绩开展、只关注班里少量的优等生,中等生和落后生被严重忽视。尤其是到了毕业班,这些现象就愈甚。这些急于求成的做法和教育真谛背道而驰,让农村教育管理摆脱怪圈难上加难。[1]

(二)机制僵化,模式单一

公办学校数量多、财政拨款为主要经费,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管理的主要模式。这个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更加便捷的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缺点是经验主义成为办学的主要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学校进行垂直管理,农村学校在处理日常管理事务时,校长的个人能力又是管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管理缺乏灵活性、创新性和应变性,机制成为培养教育产品而不是激发教育积极性的阻碍。

(三)手段滞后,人才流失

2016年,《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作出明确的规定:“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同步建设城镇学校”。但是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农村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偶有学校配置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大多数教师也不会使用,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另外,农村学校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生活水平都相对较差,农村教师因为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等方方面面的原因,近几年出现了大量的转行、跳槽,导致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严重。

二、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领导管理意识,实现学校现代化管理

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其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而是否具有较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影响并制约着学校的整体发展。世界各国都在追求现代化,但什么叫现代化,却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控制自然(包括人类自身)的能力空前提高的历史过程,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其目标是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邓小平于1983年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方针。遵照这一方针,面对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我们感到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正面临着现代化教育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在这种冲击与挑战面前,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意识。学校管理者要摒弃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向背离的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教育观念,把管理的现代化意识应定位为创建“民主、科学、创新、和谐”的管理氛围。民主即管理者、教师、学生三者能平等对话,体现主体地位;科学即一切教育活动行为应符合教育规律;创新即在改造传统教育时,使它符合时代的要求,成为真正意义上现代教育的传统,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谐即一切组织行为能体现人际友善、天人和谐的最高境界。同时学校管理机制应以教师职业化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材的人本化策略作为两条平行运行轨迹。

管理者的现代化意识的形成也是学校行政组织和行政活动信念的形成,是学校组织文化的内涵所在,管理者只有通过行政会、教师例会、教研组例会、听课、评课、检查等日常行政行为将自己的管理思路(现代化意识)传递给教师,使上下达成共识,从管理、制度等方面形成一种具有激励性的组织文化,这样才能突出学校管理目标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体现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

(二)树立现代管理思想,规范教育管理办法

管理走向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没有坚定的思想保障,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农村地区必须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积极的学习和吸纳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正确认识当代学校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树立现代管理理念。[2]灵活变化让管理者客观的认识外部环境,同时使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最优的分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模式。其次,应该注重在制度中体现人文关怀,把学校最主要的两个管理对象——学生和教师的主观性和复杂性都包含在管理要素中,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制度的制定和实行才能是有温度的。最后,农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偏偏人才在农村又属于稀缺资源,所以应该注重多样人才的引入,优化当下的人才结构,考虑到农村学校特殊的成长环境,注重从经济角度指导、调节和影响教育经费政策,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财务管理制度,把有限的经费发挥到人才建设上,进而产生最大的效用。

(三)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走向科学自主管理

进入到现代社会后,教育和行政、学校和政府的关系应该更加理清。把管理的实权下放到学校,正确的处理学校内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也能客观的看待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参与和监督,才能实现机制的广泛性。具体来说,学校的部分管理决策可以事先和教师、家长进行沟通协商,让社会的资源能够有一个进入学校的通道,使社会上的各个机构有进入学校教育管理的机会,从而在节约管理成本的基础上,提升管理的效率。其次,一定要摒弃唯升学论的管理方法,注重人才培养的长远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转变教育评价等于成绩评价的方法,为学校建立一个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注重横评和竖测的结合使用,给学校管理一个自主的空间,让学校的管理有明确的方向和不竭的动力。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质

教师在学校的管理中有着双重身份。既是教育管理的实施者,又是教育管理的对象。所以提升这个角色的整体素质,优化学校的教师结构,建设一支道德高尚、素质过硬的队伍,对于学校现代管理制度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在思想观念上转变经验管理模式、人情管理模式,做到依章办事、依法管理,摆正心态、放低姿态,敢于采用多样的评价标准和多元的评价体系,为学校教师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管理氛围。管理者也愿意跨行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结合教育的专属性质,因势利导,让教师安心于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取,形成你超我赶的形态,从而增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进取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结语

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包括了诸多的因素,无论是政府行政部门还是学校的管理者,都应该内树理念,外强素质,完善机制,善用人才,结合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环境,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让农村教育管理的变革走向深入,进而实现农村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龚爱国.对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思考.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J].2006(3)

猜你喜欢

现代化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边疆治理现代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