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五变”培养创新思维

2019-10-08王娇蓉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先求圆柱体长方体

王娇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8-0247-0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课题。小学生精力充沛,想象力丰富,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都是培养和发展思维创造性的沃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笔者谈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巧设“五变”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条件变,有利发展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训练,训练中可根据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善于把问题的关键条件进行转化。通过转化,就可以收到化难为易,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解决数学行程应用题时,让学生比一比再解答下面题目: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A车每小时行60千米,B车每小时行80千米。

运用一题多变方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各种不同角度分析数量关系中沟通了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

二、问题变,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典型问题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二年1班有男生30人,女生24人,         ?”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提出问题,并且解答。学生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

①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

②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③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分之几?

④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分之几?

⑤男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又如,在数学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修路队修一条1500米的路,已修了900米,         ?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

①已修的占全长的百分之几?

②还剩百分之几未修?

③已修的相当于剩下的百分之几?

④剩下的相当于已修的百分之几?

⑤已修的比剩下的多百分之几?

⑥剩下的比已修的少百分之几?

通过这样问题的变换,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发挥了思维潜力,从而达到了发展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思路变,提高了创造意识。

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训练方法,要加强学生的顺向和逆向思维训练,使学生看到解决同一问题,思维方式可以有所不同,方法多种多样。例如求出“200千克油菜能榨出菜籽油76千克,350千克油菜可榨出菜籽油多少千克?大部分学生做题时都顺向思考先求出每千克油菜出油多少千克?再求350千克油菜出油多少千克?列式76÷200×350。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逆向思考先求出每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油菜?再求出350千克油菜能榨出多少千克油?列式:350÷(200÷76)。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油菜千克数的倍比入手思考,列出算式:76×(350÷200)……学生对基本数量关系逆向扩展思考,产生了多种解题思路,灵活运用多种解法。

又如,计算0.25×4.8时,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集体反馈,共有以下几种做法:

在多种解法相互对比中学生的思维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 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还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四、途径变,培养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要敢于打破教材例题的局限,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和把握新知。例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先让学生分组动手切拼操作并思考:圆柱体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这个图形和圆柱体有什么关系?于是,学生纷纷动手,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圆柱体切拼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后,再通过观察都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研究得出V圆柱=S底面×h。在转化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如果圆柱体切拼成长方体后所摆放位置不同,还可观察到把圆柱体的侧面积除以2就是长方体的底面积,把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就是长方体的高,还可推导出圆柱体积计算公式:V圆柱=(S侧÷2)×r

又如:已知长方体的长是6米,宽是5米,体积是120立方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大部分学生因循守旧,分两步计算,先求出它的高:120÷6÷5=4(米),然后运用求表面积的公式计算:(6×5+6×4+5×4)×2=148(平方米)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从‘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想到120÷6就是宽与高的积,120÷5就是长与高的积”。因此,还可以列式:(6×5+120÷6+120÷5)×2=148(平方米)。这样,摆脱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创造性地灵活解题,培养了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五、角度变,协调发展思维能力。

具有促进多种思维能力的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我们要设计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从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笼子里有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教学时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按顺序列表试一试,同学互相交流,最终得出答案:3只鸡和5只兔的脚刚好26只。这时教师可提问:“还有其他方法吗?”接着引导学生用假设法这样想:如把这8只假设都是鸡,那么脚就有8×2=16(只),就多出了脚26-16=10(只)。这10只脚就是兔子多的,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只脚,也是有兔10÷2=5(只),鸡就有8-5=3(只)。教师再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有的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就想到:假如这8只都是兔,就有脚8×4=32(只),这样就还差脚32-26=6(只),这6只脚就是鸡差的,每只鸡比每只兔差2只脚,也就有鸡6÷2=3(只),兔就有8-3=5(只)。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可先求兔再求鸡,也可先求鸡再求兔。紧接着教师可提问:“除了以上的列表法和假設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再引导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设兔有x只,那么就有(8-x)只鸡。兔就有4x只脚,鸡就有2(8-x)只脚。列式为4x+2(8-x)=26,解得兔有5只,鸡有3只。虽然解决同一道题,但教师充分发扬了民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生通过多角度思维,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同时锻炼了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和创造性,协调发展了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应从小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立足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认真做到以上“五变”,不断更新观念,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先求圆柱体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求油和壶的重量
灯笼填数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
巧解周期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