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味旧时光

2019-10-08连春春

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林海音重构

连春春

摘 要:文学承载着很多功能,从文学治疗的功能来说,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无疑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文学治疗是个普世性话题,它与医学、心理学相关联,旨在抚平心灵的创伤,促进心理健康。在《城南旧事》中,主人公英子的成长就是在打破—治疗—重构的过程中完成的,她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创伤最终也被治愈。文章从破碎—孩童世界和重构—精神原乡两方面进行论述,回味旧时光,使《城南旧事》这部成长小说所承载的文学治疗意义的价值得以展现。

关键词:林海音;《城南旧事》;文学治疗;破碎;重构

《城南旧事》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这部自传体小说以主人公英子稚嫩的眼睛看成人世界,回忆童年时光。小说由《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短篇小说构成,这五个短篇既相对独立又有其内在的完整性,它是英子的童年成长历程,也是老北京深刻的社会生活百态,书中不断弥漫着生活的伤痕与成长。成长是人生的必经阶段,那是经过生活打磨后逐渐坚硬的自我精神的完善。“西方现代性的知识体系虽然建构出关于文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却因为割裂了文学发生的文化语境,……忽视了文学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包括治病和救灾在内的文化整合与治疗功能。”文学治疗功能是成长小说所承载的最重要的一个功能,成长需要治疗,治疗促进成长。《城南旧事》中英子纯真的孩童世界早早地被残忍的现实打破,之后她慢慢找到新的价值支撑,这个过程就是不斷治疗,成长为更加完整的人的过程。

一、破碎——孩童世界

《城南旧事》是通过儿童视角来展现的,因此作品就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对孩童的生活和心理世界都有深刻的剖析。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有很大不同,孩子拥有着世界上最纯净的心灵,成人世界的功利和现实是单纯的孩童们无法理解的,而成人也是由孩童成长起来的。“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总是如此。”这句问答是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经典台词,也是一个成人对小孩子疑惑的解答。的确,痛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

(一)破碎——现实

《城南旧事》采用散文化的语言,清新质朴,但是在这样的言语下却掩藏着残酷的现实。善良的秀贞之所以会成为“疯子”,是因为爱人离去,女儿被丢,她接下来的人生就是为了寻找爱人、寻找女儿,她的神智并不十分清醒,但是她对恋人的感情却是那么热烈而纯粹,那种一定要找到信念是如此坚定。最后她终于找到被丢掉的女儿,就在她怀着一家三口团圆的美好心愿去寻爱时,却和女儿一起死在了铁轨上。这件事导致英子大病一场,她本以为会是大团圆结局,却没想到在她帮助下的两母女最终没能战胜命运。《我们看海去》中的小偷,在英子看来并不是真正的坏人,他为了养活老母亲,为了供弟弟上学而偷盗,虽然他行为不对却没有其他办法,他也为此焦虑羞愧。就在大人们都在说小偷多么不好时,英子却认为他心底是个善良的人,但最终却无意间亲手把他送进了监狱,这对于英子而言也是无法接受的。宋妈是个善良勤劳的人,她辛苦挣钱,为了养活自己的家庭,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而努力,却摊上了一个无赖丈夫,儿子早早离开了,女儿也被卖给了陌生人,最终不得不跟着丈夫继续生孩子过日子。对于底层劳动人民来说,这些事是悲伤的,也是无奈的,对于小孩子英子来说,这些事打破了她对世界最初的看法,她本以为的单纯美好不再有,反而增添了更多哀愁,也让生活变得更加残酷无情。

成人世界对英子而言是残忍的,也是捉摸不透的。战争、贫穷、苦难以及始乱终弃的爱情和无法掌控的命运,这些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太过残酷,内心的波澜是无法平息的,现实世界和她们自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没有人会永远不长大,没有人会永远是孩子,当现实无情地撕开孩童世界的窗户,每个人都必须直面生活的残缺和不完满。现实的破碎使英子在懵懂间染上了世俗的悲伤,在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创伤,在不知所措中开始慢慢接受成人世界的法则,然后慢慢咀嚼消化。

(二)破碎——离别

作为一本回忆童年的成长小说,《城南旧事》的五个短篇都是关于离别的故事,可见离别在成长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第一次离别是和秀贞、妞儿的离别,没人理解“疯子”秀贞,英子是她唯一可以倾诉心事的对象,她多年之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女儿妞儿,母女俩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英子告别,最终却以那样惨烈的方式与自己的生命告别。这次离别带给英子的是强烈的打击,这让英子第一次感受到了命运的无常。她幻想的童话般的美满结局最终以悲剧收尾,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离别伤痛。第二次是与小偷朋友的离别,以英子以为,小偷不应该被当作坏人,他的担当和无奈让英子把他当成朋友,一点也不怕他。最后小偷被警察抓走了,从成人角度看,这个结局是他应得的,但是英子却有点难以接受,她只知道这个人不是坏人,但却因为自己无意间的透露而失去了这个忠厚的朋友。这次离别是英子在接触到小偷内心后发生的,因此流露出英子复杂的内心,她的世界不再是单纯美好的。第三次离别是和兰姨娘,兰姨娘从小被卖到烟花柳巷,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自由,终于因受不了深宅大院的压迫,兰姨娘逃了出来,她勇敢追求新生活,渴望获得新生。德先是个革命青年,他与兰姨娘个人对生活有一致的态度,对自由有同样的追求,最终成为伴侣,离开了英子家。其实他们二人的结合英子有很大功劳,她既解决了父母的问题,又让两个相爱的人走到了一起,因此这次离别不是纯悲伤的。虽然他们满怀希望踏上了远途,但未来怎样谁也不清楚,英子有了茫然的心态。第四次是与宋妈的离别,宋妈是英子家的奶妈,是英子生活的照料者,与他们朝夕相处,宛若家人。宋妈失去了两个孩子,无奈地选择暂时离去,这对英子的触动是比较大的,与前面几次短暂相识离去不同,宋妈的离去对她产生的是长久的影响。宋妈的离去象征着英子作为大孩子应该担起责任了,打破了英子孩童世界的无忧无虑。最后一次离别是爸爸的离世,爸爸是英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会纠正英子的坏习惯,也会在生活上默默关心她,教她许多做人的道理,是严父,也是明师。因此父亲的离世对英子而言是毁灭性的,她不得不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家里新的顶梁柱。这时正好她小学毕业,象征着英子孩童世界的完全破碎,象征着她童年的结束。

作品中多次提到欢送毕业生的《骊歌》(又名《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无数的过客,有些只是一个淡淡的剪影,有些却在生命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英子生命里有很多过客,他们陪她走过了生命的一小段路,然后挥挥手告别、离去,他们不断催促着英子要长大了,要懂事了。而随着这些人物的逐渐离场,英子的孩童世界也将慢慢倾塌、破碎,然后离她远去,强迫她睁开眼睛去体味成人世界,体味生活的烦恼和生命的无常,而那些遗留的创伤也会因为生命中其他的美好被慢慢治愈。

二、重构——精神原乡

精神原乡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指有形的、无形的精神家园。“艺术,并不仅仅是工具,甚至也并不总是‘作品'。但是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生活内涵,是生命赖以支撑的信仰。”文学治疗是通过挖掘作品中的“能量”来实现的,精神原乡也就是能量的存储站,它是需要不断建构的,建构—推翻—重建的过程不间断。它支撑着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不断建构自己的精神原乡,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成长为更加坚定的人。

(一)重构——温情

酸甜苦辣,人生百态,纵然成长充满了苦痛和离别,也有一份温情的支撑。作品中的五个故事虽然都是离别,但是故事中的人物或作为朋友,或作为长辈,都给予英子许多关怀和温暖,也正是这些温情给了她成长的温暖和力量。《驴打滚儿》中的宋妈事实上是英子家里的保姆,保姆本是一个职业,为了赚钱养家,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别人家照顾孩子。但是在宋妈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一位阿姨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爱。宋妈照顾不了自己的孩子,所以把自己的一腔母爱都给了东家的孩子,所以在照顾孩子上宋妈的确是很用心。每天不光给他们穿衣、洗脸、洗澡、做饭,还会在睡前给他们講故事,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甚至后来宋妈要离开了,也是对孩子们念念不忘,把他们的习惯一项一项说给英子妈妈,扪心自问,宋妈尽职尽责。宋妈是英子的一位长辈,陪伴她度过了年少时期,把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这些善良的温情也陪伴了她的成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部分是文章的高潮,也是我长大的标志。爸爸在英子的印象里一直是严肃的,在英子不想起床上学时,他会打她直到起床,但是也会默默跑到学校去给英子送衣服送钱。在爸爸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最放不下的也是孩子们,他叮嘱英子毕业典礼不要迟到,还告诉她:“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爸爸一直督促着英子学习,会教她做人的道理,会默默地保护她,这就是父亲山一般的爱,这就是父亲深沉的温情。

《城南旧事》想传递给我们的不光是成长的磨难,也有一份人性的温情,成长中的孩子难免会经历一些复杂的、黑暗的事,正是这些温情让英子感受到了爱与正能量,她才有了接受现实的勇气和击败悲伤的力量。无论是“疯子”秀贞、小偷,还是兰姨娘、宋妈,抑或是爸爸,都在英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给了她很多温情,虽然这些温情一次次被破碎,但会有更多的温情出现,治疗之前的破碎,这就是重构温情的意义,也是精神原乡不断重构的过程,拥有一颗温暖的心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重构——乡土记忆

乡音难改,故土难离。林海音在北平(即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从年少到长大成人,北平纪录了她童年到青年成长的足迹,也见证了她二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城南旧事》中,作者描写了很多关于老北京的一些风貌,比如老北京胡同、洋车、印花人儿、北京话等等,这些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给英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乡音更是多年后她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英子记得很多关于北京话的细节:“宋妈是顺义县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可见乡音在她心里的地位之重。另外,故土的那些人更是加深了英子的乡土记忆,“疯女”秀贞、偷儿、兰姨娘、宋妈等等,这些善良的人都是英子生命里的过客,他们每一次的出现和离开都是英子精神原乡的建构过程。“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回忆旧时光,会发现成长的过程有遗失也有收获,无论怎样,时光都有张变老的脸,但是乡土记忆却永远也不会消弭。

台湾作家的乡土书写往往感人至深,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往往通过回望故土来找寻自己的身份归属感。林海音在《北平漫笔》中写到:“常自夸说,在北平,我闭着眼睛都能走回家,其实,手边没有一张北平市区图,有些原来熟悉的街道和胡同,竟也连不起来了。只是走过那些街道所引起的情绪,却是不容易忘记的。”多年以后,再次回忆起这段时光,会发现它已经植根于自己的心底,那些充满回忆的老北京印记,早已凝结成作者心中的文化乡愁,成为永不会褪色的精神原乡。英子的创伤事实上也是林海音的创伤,基于作者个人的经历和文化情感,她写下了这部作品,文学对人的治疗意义被作家有意无意在作品中显露出来,《城南旧事》作为一部成长小说所承载的文学治疗的意义也得以实现。

三、结语

《城南旧事》是一部忧伤而温情的小说,回忆旧时光,作者用平淡朴实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她的童年故事。她怀念所有在她生命中出现过的人,他们参与了自己的人生,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她很多。虽然他们身处乱世、命运悲惨,但也总有一份温暖的力量在支持着他们前行。就像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所揭示的那样:你所经历的一切苦难,都是财富,都会使你成为百万富翁。“文学治疗是指被治疗者通过文学欣赏与文学创作两个途径来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因此,《城南旧事》展示的文学治疗意义不仅是对英子(林海音)的治疗,更是对所有身处在复杂社会的大染缸里的焦虑的成年人的治疗。成人世界的残酷和复杂充斥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渐渐迷失了自我,而这部成长小说替我们重新回忆成长之路,回首过往,天真烂漫,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参考文献:

[1]林海音.北平漫笔[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2]林海音.城南旧事[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4.

[3]叶舒宪.文学与治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4]叶舒宪.文学人类学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郭群.儿童视角下的成长书写与精神返乡:论《城南旧事》的叙事视角及其意义[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6]吴正慧.赵占锋.文学治疗:心理治疗的艺术途径[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5(1).

[7]万传旭.成长的伤痕与温情:《城南旧事》文学评论[J].中国文学家,2018(1).

[8]王德.文学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学人才,2018(12).

[9]周莉.在离别中成长:再读《城南旧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9(3).

[10]赵雅娇.审美北京的生成:林海音《城南旧事》解读[J].新文学评论,2014(2).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林海音重构
长城叙事的重构
重构
农产品供应链重构赋时层次有色Petri网建模与仿真研究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重读《重构》,呼唤匠艺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半路出家竟成明星御用摄影师:林海音用实力征服纽约
林海音:这个世界有太多选择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