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当代文学经典阅读,重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2019-10-08梁小娟杨懿璇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大学生

梁小娟 杨懿璇

摘    要: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复杂语境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观,除政治公共课外,还应发挥大学通识课程如“大学语文”“写作”“校级文学鉴赏类”公共选修课等课程的育人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正能量、主旋律的当代文学经典进行深度阅读。

关键词: 当代文学经典    大学生    理想信念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与5G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终端轻松获取海量信息。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复杂语境下,大学生群体每天都要面对大量信息。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理想信念趋于定型的阶段。这一阶段能否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将直接影响个体的日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只有具备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承担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既定人生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2]。个体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人格的确立、发展方向的设定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命题。大学时期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显得尤为重要。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思想内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观,已成为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当下高校各学科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尤其是理工科与文科之间。要引导各学科专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观,除了政治公共课外,还应发挥大学通识课程如“大学语文”“写作”“校级文学鉴赏类”公共选修课等的育人功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正能量、主旋律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度阅读。笔者之前开设“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讲”“当代文学十讲”“女性文化學”等通识课程,发现授课对象大多来自不同的专业,因而在学科背景、文学素养、阅读兴趣、知识储备等方面呈现较大的差异。从授课过程看,理工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大多停留在中学阶段的水平,选修课程也是为了修满相应的学分。基于现状,在讲授文学经典作品的时候,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需求展开研究性教学,在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本文联系教学实践,以《红岩》《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为例,探讨如何在大学通识课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以问题为导向,设置一系列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议题,引导学生发问。

课程教学实践已证明,“满堂灌”的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上,本文围绕文学作品设置一些有意思且与当下大学生思想、学习息息相关的问题,以问题串起教学过程,在问题解答中实现审美与育人的教学目标。如具体到《红岩》这部描写革命先烈在最黑暗的黎明时刻为了捍卫理想而不惜牺牲生命的红色经典,江姐那一代人的“理想”“信念”对于当下一些大学生而言,能够理解但不易内化为自身的精神需求。本文设问时针对现状以理想为切入点,提出“江姐死得其所吗”“《红岩》过时了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宝贵的生命”“新时代的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与信仰”等问题,并且让学生结合实际共同探讨。在研讨中一些学生结合现实处境与精神困惑展开分析,深化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知。《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经历了牢狱生活,接受了革命者卢嘉川、林红、江华的洗礼后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的革命者。在鉴赏这部作品时,本文尝试让学生发问,学生提出诸如“爱情与革命,该如何取舍”“如何让青春更美丽”等问题。《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的奋斗历程给学生带来很多启示,学生在课堂提问的互动中不同程度地结合学习生活经历展开探讨。在课堂上,笔者尽量将作品中呈现的问题与学生们关注的热点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加强对理想、信念、信仰等的感悟与认知。

二、以共情为基础,立足学生多元化的个性发展需求,促使学生思考

当代文学中有不少经典作品书写的内容(如十七年时期的红色经典)与当下社会现实存在距离,叙事语言也是当时的。对于“90后”“00后”来讲,阅读鉴赏可能多少会产生一定的疏离感。但优秀的文学经典总有能够超越时代、年龄、性别、种族、国别等思想元素,有效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产生情感共鸣。如《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都涉及爱情,爱情原本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爱情又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紧密相连。爱情同时是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非常向往的,将作品中的爱情与大学生现实中的爱情结合起来对照分析,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爱情婚姻观。《青春之歌》以林道静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之间的感情纠葛编织林道静的成长之旅,感情线与革命线相互交织,共同谱写文艺青年的成长蜕变。《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与田晓霞之间的热烈爱情、孙少安与田润叶之间的凄美爱情与孙家两兄弟的自强不息,从两个不同的侧面为读者呈现个人奋斗与梦想、青春、爱情间的紧密关系。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苦难人生,孙少平、孙少安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人生历程,能有效激励大学生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坚持自己的梦想与信仰,并为了实现梦想而不断努力。《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都能带给学生不同层面的人生启迪,引发学生思考爱情、青春、信仰、梦想等命题。笔者在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力求契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个性需求,在共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推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构。

三、以建构为目标,寻求文学鉴赏过程与方式的多样化,重塑理想信念。

文学经典一方面具备显在的审美功能,另一方面具备潜在的育人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研讨式的教学,以“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研究性学习、组建课后学习交流群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借助网络平台以小班的形式建立QQ群、微信群,围绕文学经典的鉴赏展开探讨,既可以将师生从以往的课堂解放出来,又可以真实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笔者提前给学生设置好问题,给两三周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作品,在小班研讨时鼓励学生就阅读中出现的疑点、难点进行分析。如《红岩》《青春之歌》这类红色经典,学生被革命者的忠诚、信仰与人格魅力所打动,并将革命者的优秀品质内化为自身的精神需求。在当下物质条件优裕的和平年代,大学生不再面临革命先驱们经历过的血与火的严峻考验,理想与信念建构的文化语境更复杂,在文学经典鉴赏过程中,要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建立QQ群、微信群、公众号,将学生的读书笔记、阅读心得、讨论话题等在公众号上推广,充分发挥文学经典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理想信念。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能够经得起时间淘洗而成为经典的,大多具有厚重的思想底蕴,能够给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带来思想的冲击与灵魂的洗礼。尤其是在当下多元化、全球化的语境中,文学经典蕴含的关于人类的共同记忆,深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整个民族的精神内质。文学经典阅读对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人生观、理想观还处于建构阶段的当代大学生来讲,阅读文学经典有利于他们触摸民族文化血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5-6.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0.

[3]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王娜.传统文化融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与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

[5]李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代性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08(5).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生成与建构机制研究”(XJK015BGD028)和湖南科技大学教研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大学生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丰富和规范党内仪式是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