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周代社会生活之风俗画卷

2019-10-08曾剑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
关键词:社会生活诗经

曾剑

摘    要: 祭祖诗、农事诗、怨刺诗、战争诗、孕育诗是《诗经》的重要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周代贵族及平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研究周代社会民俗风情的生动教材。

关键词: 《诗经》    周代    社会生活    风俗画卷

《诗经》综合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增强其作为周代社会生活真实写照的表现力和形象性。

一、祭祖颂歌:崇祖尚宗,歌功颂德

《诗经·大雅》中的大部分诗篇具有神异传奇色彩,流露出浓厚的崇祖尚宗情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民》一诗。《生民》记述了西周先祖后稷诞生的传奇故事及创建农业的事迹,通篇采用铺叙手法,歌颂后稷功德,所塑造的后稷形象实为一位神化了的英雄。前三章写后稷诞生前后的神奇,中三章写后稷农业生产方面的独特能力,末两章写后稷率民祭祀的场景。因后稷艺农有功,被封于邰地立国。其中描写后稷诞生的篇章尤为精彩。大体写的是,姜嫄在郊野祭祀,以消除无子之疾,不留神踩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回家后,发现自己居然怀孕了。“载震载夙,载生载育”,胎儿时动时静,生长发育。后来,破体而出,这个小孩就是后稷。姜嫄认为这件事情非常奇异,想决定把这个孩子扔掉。先将他扔到“隘巷”中,这时有一大群牛羊过来“腓字之”,将后稷隐蔽起来,给他喂奶;将他扔到树林中,恰逢有人砍伐树林;将他扔到寒冰上,大鹏鸟飞过来用翅膀保护他。后稷的哭声又大又长,整个道路上都能听到。姜嫄心软了,就把他抱走了。成年后,后稷受封于邰而立国,他率领民众种上良种,待到作物成熟,又率民收割,率民祭祀,成为受万民敬仰的农业始祖。

周人之所以将自己的祖先后稷诞生描写得如此神异,一方面是源于祖先崇拜的心理,另一方面是借此向国人宣告,周王朝始祖是天帝之子,其统治是上天授予的,为巩固其统治制造舆论。

二、农事之诗:桃源之中,熙熙太古

《诗经》的农事诗有很多,其中最经典的是《豳风》中的《七月》。第一章从农历七月写到第二年农历二月,对农奴的劳动生活作简单铺叙性描写;第二章写女奴们采桑、采蒿的劳动生活;第三章写女奴们养蚕、纺织、漂染;第四章写打猎为公子做裘;第五章写农奴居住环境的恶劣。寒冬来临,寒风凛冽,他们赶紧堵空洞、熏老鼠、涂门缝、塞窗户,以便取暖过冬;第六章写隆冬季节,食物匮乏,他们只能靠瓜果野菜充饥,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要为贵族酿酒以供他们享乐;第七章写农奴为贵族干家务杂活;第八章写天寒地冻时,农奴要为贵族凿冰、储冰,年底还要摆酒杀羊,为贵族老爷们祝寿。

《七月》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为研究古代农业发展状况、古代气候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整首诗从七月开始描述了按月记录了农民们全年的劳动生活,反映了农民生活的拮据与窘迫。如第一段从农历七月开始写起,七月星宿火星开始向西移动,气温开始下降。农历九月开始做棉衣,以备冬天之用。到了农历十一月,寒风呼号,吹得很多东西觱发作响。农历十二月,寒风更加凛冽。农人们虽然一年辛苦劳作,但在严寒的冬天却“无衣无褐”,冷得无法过冬。来年正月,开始修理耜(一种农具),二月开始“举趾”下地耕种[2](55)[3](20)。老人、妇女和孩子们一起把饭带到南亩地里去,边吃边干[1](118)。此诗形象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农耕生活,是研究周代社会农耕民俗的生动教材。

《诗经》农事诗展现的社会生活最为广阔,是周代农村生活的缩影,亦是周代社会农业民俗的百科全书。

三、怨刺之诗:忧世之怀,忧生之意

怨刺诗被称为“变风”“变雅”,即不符合《诗经》“温柔敦厚”的诗教类型的篇目。温柔敦厚是后世经学家纳入伦理轨道后对《诗经》作品的主观解说,是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一种不屈意志和抗恶精神,是《诗经》现实精神的重要表现。《魏风》中的《伐檀》与《硕鼠》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作。《硕鼠》一诗将盘剥人民、腐朽不堪的贵族阶级比喻为大老鼠,控诉了他们对财富的贪婪索取,忍无可忍之下,农民们愤怒地发出了要到“乐土”“乐郊”“乐国”中享受自由生活的誓言。此诗既有讽刺统治者横征暴敛之句,又有抒写农民美好心愿之笔,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农民辛辛苦苦,常年劳作,却食不果腹,他们发誓要逃奔他乡,寻找安乐之地。《伐檀》以在河边伐木的农民的口吻控诉了统治阶级的不劳而获,对社会的不公平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可以分为三层:一为农民的劳动,将伐好的木头放在河边,以备运到宫中用;二为农民的思考,统治者贪图享乐,不从事劳动,为什么野味挂满院子呢?三为农民的控诉,这些达官贵人,难道天生就是白白吃粮食的吗?他们就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从言辞激烈的诗句中可窥见农民们讽刺之辛辣,反抗之果敢。另外,此作不是使用一般的陈述句来揭露奴隶主贵族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而是用反诘和反语质问剥削者,使诗作显得更加别具一格[5](282)。

四、战争诗: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周人重农尊亲,战争诗大多表现为对战争生活的厌倦,对故乡亲人的思念,饱含浓重的家国情怀。《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采薇》前三章写薇苗由开始生长到变嫩到变老的过程。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战争却一直没有结束,战士也没有回家。“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驻扎的地方不确定,信息受阻,难以捎去给家人的问候。四、五两章写行军打仗的基本情况,着重描述了两种情景:一是突出军容的整肃和装备的精良。“象弭鱼服”指象牙装饰两端的弓弩和鱼皮做的箭袋,极言装备之精良。二是突出战争的频繁和战况的紧急。“一月三捷”形容经常打胜仗,“玁狁孔棘”极言玁狁进犯得非常频繁,需要日日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最后一章写士兵回家途中的心境,与多年前参军时形成鲜明对比。以“杨柳依依”代指春天,凸显别离之难舍,极言士兵参军时报效祖国的拳拳决心和与家人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以“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凸顯思绪之纷乱,归途漫漫,行走迟缓,忍饥挨饿,凸显士兵经受过战争创伤后在回家途中的伤感与惆怅,也隐喻了战争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4](255)。

与《小雅·采薇》以士兵“我”为第一人称所不同的是,《诗经》中有的诗以征妇或思妇的口吻,写出了对丈夫从军在外的思念及对战争漫长的怨愤之情,《卫风·伯兮》即为其代表作。《卫风·伯兮》整首诗围绕思念征夫展开,首段赞美了丈夫的英勇,称赞他是“邦之桀兮”国家的大英雄,并描写了丈夫在战场上“执殳”手执长矛、甘当先锋、奋勇杀敌的场景。第二段用“首如飞蓬”形容丈夫参战后思妇无心打扮自己,以至于纷乱的头发像纷飞的蓬草,并不是没有润发油,而是因为“女为悦己者容”,不知道为谁梳洗打扮。整个第二段从思妇的无心打扮之貌极言思念之深。第三段用反衬的例子,更深一层阐述思念之刻骨。“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言明思妇盼望着下雨,没想到却升起一轮红日,譬喻思妇盼望丈夫早日回家团聚,却至今杳无音信。只好任由思念的煎熬让她头疼如裂,也难以遏制思念的烦扰。第四段写妇人忧思难除,只能靠忘忧草解忧。“谖草”指忘忧草,“言树之背”指将草种在北堂上。“心痗”指心里更加忧伤,以至于心也疼痛生病。从头疼到心疼,极言思念愈来愈强烈。这一切都是战争带来的心灵创伤。

如上所述,《诗经》中的战争诗除《秦风·无衣》等少数诗篇直接写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外,多数均为描写战争带来的思乡盼归之作,重点写征夫和思妇互相思念的感情,以此从反面衬托战争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蕴含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成为后世闺怨诗之滥觞。这类诗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堪称《诗经》中的上乘之作。

五、孕育诗: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诗经》中有很多表现生育习俗的诗歌,形象表达了春秋时期的生育观念。很多民俗一直延续到现在,焕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一是注重孕育生息,关注子嗣繁衍。先秦时代,女子求子欲望神圣而迫切,这种迫切生子的母性欲望在采集民俗诗歌中多有体现。如《周南·芣苢》一诗,采用一咏三叹,反复咏唱的方式,以“芣苢”起兴,描写了劳动妇女采摘芣苢(车前子,一种极其有用的药草,性寒味甘)的热闹情景。因为芣苢是一种有利于孕育生子的药草,一说“宜怀胎”,一说“可安胎”,一说可治妇女难产,一说可治男子恶疾[2]。所以,妇女们乐于采摘。全诗共三章,第一章是劳动开始曲。“采之”“有之”是说妇女们呼朋引伴去采摘芣苢,开始采得芣苢。第二章是劳动进行曲。“掇之”“捋之”是说妇女们一颗一颗地拾取芣苢,成把成把地采下芣苢。第三章是劳动结束曲。写妇女们手提着衣襟兜着或者掖着衣襟装好芣苢,准备回家。整首诗表现了母性本能的最赤裸的强烈的生子欲望[5](17)。

二是注重传宗接代,希望人丁兴旺。如《大雅·思齐》中有颂扬文王母亲太任,武王母亲大姒的诗句,大意为庄敬的太任是文王的母亲,美好的周姜是太王的媳妇。文王之妻太姒能继承太任,周姜之美德,故而生下“百斯男”,即众多子孙。史载太姒与文王姬昌生下十子,并对他们严谨教诲,使他们从未犯过错,是一位美德彰显的贤良女子,多子多孙,使王室兴旺。

三是关注子孙之德,希望家族兴旺。在《大雅·思齐》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不仅渴望子孙多,而且很关注子孙之德,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家族繁荣昌盛。“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成人”指从政者,“有造”指有所成就,从政者有德行,青年人有造就。“古之人”指周文王,“无斁”,指无厌倦,“誉”指快乐,“髦”指选择,意思是文王爱才无厌倦,乐于选择这新秀。整首诗突出成人要有好品德,由于周文王注重从孩提时代开始抓起、培育年轻人才且永不懈怠,因此其后代贤德之人层出不穷,家族繁荣昌盛。可见当时重视品德培养已成为一种习俗。

《诗经》中的很多诗歌体现了先民对生育子嗣和种族繁衍的美好期盼与追求,成为研究先秦时代生育观、性别观、教育观、民俗观、社会观的百科书,值得人民进一步挖掘其丰富内涵,为现代社会相关的婚姻文化及孕育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诗经》中的祭祖诗、农事诗、怨刺诗、战争诗、孕育诗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广阔的周代人们生活画卷,成为研究周代历史、政治、风俗、文化、农业、社会、思想、战争等的重要资料,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及文献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6.

[2]蒋见元.也谈《诗经·七月》的作者——与赵民乐同志商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

[3]蒋南华.《诗经》用历说[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4]杨合鸣.四书五经详解.诗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5]周啸天.诗经楚辞鉴赏辞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基金項目: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四轮八辐”文化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般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社会生活诗经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西安晚报》广告视野中的西安社会生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