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对“文化自信”的落实探析

2019-10-08张毅强杨欢刘爽

南北桥 2019年17期
关键词:有效落实高校教育文化自信

张毅强 杨欢 刘爽

【摘    要】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要重视树立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通过树立他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使其将这种情怀转换为投身专业学习、重视我国国情的具体行动中。树立大学生群体的文化自信,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和人文科技环境。时代背景是在我國社会经济转型期,各种文化思潮涌现;人文科技环境则体现为在自媒体信息交流模式方兴未艾的情形下,大学生不但成为文化信息的接受者,还成为文化自信的传播者。因此有效落实文化自信教育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对高校教育对“文化自信”的落实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  文化自信  有效落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001

高校是传播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教育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高校在落实习总书记的“文化自信”过程中应当发挥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当前文化多元化、社会转型期带来的不同社会思潮时刻冲击着大学校园,导致大学生的思想严重缺乏文化自信。高校的教育路径应将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把文化自信内容具体落实到高校教育,这对推动整个社会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价值分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情感认同和价值取向

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深刻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认知、习惯、实践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我们的精神追求、价值判断、情感认同。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陈来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突出特点是,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1];王殿卿概括为以集体主义为本、崇高的社会理想和信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个层面;张岱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四项: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虽然是从不同角度给出的概括,但各种理解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共同勾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鲜明的特点。而浸润在传统文化中,受传统文化滋养了千年的华夏子孙,骨子里的认同感成为了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欧阳军喜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时曾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2],他认为西方当前的核心价值观“民主、自由、人权”等是来源于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教义,不能完全照搬这种“舶来品”,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是植根于传统文化,是对革命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其次,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资源,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了儒家提倡的“仁”“义”“中”“和”等核心价值观;最后,他提出弘扬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他认为重建中国的价值系统,必须通过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观来实现,五四时代,尽管人们引进了很多西方的东西,旧的瓦解了但新的价值观并没有很快建立,余英时发现人们受到了传统群体意识的影响,他们是在建立新的群体秩序这一大前提下提倡个性解放与自由,人们真正认同西方的价值观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系统中找到定位。

而赵静、丁晓强等曾对革命文化是如何转化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过深入研究,他们从历史观与价值观的更新,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以及科学方法的更新等角度严谨剖析了这两个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见无论是革命文化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建立在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上的,不是无根的新文化,只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激发出人们对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提升文化自信。

二、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有效落实施路径

(一)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充分地体现出特有的民族特色,是每一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价值、精神给予坚定的认同,才会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自身文化自觉。加强大学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族认同感,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通过进一步的文化教育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提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进而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在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从了解到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实际上充分体现了文化自觉意识和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育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加强主流文化宣传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

大学生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除了树立向上的文化自觉意识,付诸实际行动,更主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前进方向为指引,引领大学生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方能明确自身定位,确定发展方向,获取不断提高文化自觉的理论支撑和不竭动力。进一步加强对主流文化的宣传,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让大学生们在思想上积极向中国共产党靠拢,紧跟时代步伐,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同呼吸共命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勇担民族复兴的重任,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梦贡献力量。

三、结束语

高校的职能之一是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履行这一教育职能时应以课程创新姿态来对待。要将思政教育目标定位在对社会主义制度文化优越性、内构性、主体性、发展性的认知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应整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以文化自信教育开展目标管理,集体备课并结合校本教材开发,充分挖掘校外思政教育资源,发挥大学生社团组织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王家莲.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国学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9,32(02):54-58.

[2]任文刚,马兆兴,罗海英.文化自信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2):30-33.

猜你喜欢

有效落实高校教育文化自信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教学目标的规范叙写与有效落实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落实“四基”之我见